故意伤害致死罪与故意杀人罪要如何来界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3 16:53:37 246 人看过

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嫌疑犯人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犯罪嫌疑人非法侵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表现为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有预见为主观要件,至于对这种危害结果的大小、轻重有无明确、清晰的认识,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故意伤害至人重伤或死亡的,他的涉嫌犯罪本质并未发生变化,只是按不同的法定刑处罚。

故意杀人罪:是指犯罪嫌疑人非法故意剥夺他人的生命。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犯罪嫌疑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犯罪主体应当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如谋财害命、杀人灭口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22:2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既遂)
    二者在主观上同属故意犯罪,均表现为对公民生命权的侵害,犯罪结果均是被害人死亡。区别二者的关键仍然是对犯罪嫌疑人主观状态的判断,如果故意内容指向的是被害人身体健康权就是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在故意伤害时,行形式为人对被害人死亡既不希望,也不是放任,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形式等情况而引起。判断犯罪人主观故意内容、不能单凭口供,或仅根据某事实就下结论,而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案情。在当代社会,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标准完全不同,这实际上也就提醒我们,在进行定罪的时候,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和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必须要准确的斟酌。一、吵架把老人气死犯法么吵架把老人气死是否
    2023-03-09
    398人看过
  •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辩护词怎么写?
    一、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辩护词怎么写?**致xx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胡某亲属的委托,指派徐xx律师做为其因涉嫌故意伤害罪一案一审的辩护律师。现结合本案事实,依照法律发表以下辩护意见:(一)从本案的事实和情节看被告人胡某的危害行为情节相对较轻。胡某系徒手击打被害人未持任何工具,主观恶意小。A、被害人水某见卷的第页陈述:“我看见他们进来的05级学生将我们06级的学生围起来打,我便上去帮忙,被05级的胡某)推倒在西南角的床上,我便和他相互拳脚相打…”。B、被告全某陈述(见卷的第页)“我到床边看见胡某在西南角床上把一个娃用拳头在脸上、头上打…..”。C、聚众斗殴的参与者石*锋(水某的同学)陈述(见卷第页):“胡某一个手压他的头(指水某),另一个手在用拳头打….”。D.胡某本人也两次陈述是用拳头击打被害人水某的。以上的陈述相互印证。因此,足以证实被告胡某空手击打水某的事实。而其他两个被告是用木棒击打
    2023-06-03
    68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在刑法上有哪些区别
    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杀人,那么就成立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虽然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是也仅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故意杀人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生命被剥夺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身体健康遭到损害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对于死亡结果,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过失,是指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意识到或者轻信自己能够避免而导致了这种结果的发生。对行为人故意内容的判断,不能仅根据是否发生死亡结果来认定,也不能仅根据行为人的供述来认定,而应该根据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具体情况来认定,结合司法实践,本人认为应该着重考虑以下方面,综合认定:1、作案工具。枪械、刀具显然比普通木棍更具危险性
    2023-02-19
    295人看过
  • 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死刑法上如何界定,判刑结果有何不同?
    一、无论是间接还是故意致人死亡,结果是否不同?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死的区别:1、结果不一样故意杀人罪有杀人的故意,其目的在于置对方死亡;故意伤害目的只是对方造成伤害。2、动机不一样双方存在深仇大恨还是存在小摩擦,后者往往不存在杀人动机。3、打击部位不一样故意杀人主要针对人体的要害部位,故意伤害则不会主动针对人体的要害部位。判断行为人故意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细致的问题。必须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考虑行为人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也要考虑作案时的客观环境,作案的全过程。二、相关法律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
    2023-06-25
    170人看过
  • 如何界定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两者界定如下:1、在主观故意方面。故意伤害罪主要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而寻衅滋事罪中的殴打是一种随意性的行为,其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秩序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其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即在主观方面,寻衅滋事罪的行为人具有流氓的动机,并在此动机的支配下实施了寻衅滋事的行为,以达到满足精神空虚的犯罪目的,故意伤害罪则无次犯罪动机和目的。犯罪动机和目的是区别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2、在客观行为方面。故意伤害所侵害的对象往往比较特定,一般是认识的或有过节
    2023-03-26
    272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与遗弃罪的界定
    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是:1、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从主观故意的角度来看,遗弃罪是指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试图通过遗弃逃避或转移自己的扶养义务;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故意是剥夺他人的生命;2、不同的客观要件。客观上,遗弃罪一般是将受害者遗弃在可以获得救助的地方;客观上,故意杀人罪是将婴儿或行动困难的老人放在无法获得救助的地方。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是有区别的(一)犯罪主观方面不同1、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中,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逃避或向他人转嫁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2、《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杀人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剥夺他人生
    2023-07-07
    208人看过
  • 如何界定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之间的区别?
    在他人在他人同意成他人重伤,行为人构成故意伤害。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造成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能取保吗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根据司法机关已经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实,尽管可以认定其所犯罪行比较严重,且根据其对应的刑法条款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2023-07-02
    95人看过
  • 临沂一男子将妻子砍伤致死,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一、临沂一男子将妻子砍伤致死,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犯罪嫌疑人周某东与其妻子周某娟因婚姻问题产生纠葛,于2021年6月17日14时许,在沂水县沂博路与泰山路交汇处西侧将周某娟砍伤。周某娟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前,犯罪嫌疑人周某东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既遂)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两个很容易被混淆的罪名。根据我国现行刑法: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尽管刑罚都包含死刑、无期徒刑和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两者刑罚的排列顺序不同,这就决定了两者在死刑的适用上顺序上不一样,故意杀人的,如果不存在从宽情节,适用死刑,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如果不存在从重情节,适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可见,准确认定涉嫌行为属于故意杀人还是
    2023-06-11
    82人看过
  • 怎样区分与,故意伤害罪如何界定
    一、怎样区分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就一般情况讲,两罪并不难区分,但在碰遇故意杀人未遂造成伤害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两种情况时,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如果行为人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观上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伤害罪致死认定;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为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司法实践中,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还是杀人,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强度、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二、故意伤害罪如何界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所谓身体
    2023-02-27
    157人看过
  • 如何界定故意伤害罪中的故意行为
    一、如何界定故意伤害罪中的故意行为故意伤害罪中的故意行为界定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根据法律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行为人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故意伤害罪民事赔偿了可以取保吗如果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就可以被取保候审,适用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
    2023-09-25
    200人看过
  •  故意杀人与吸毒如何界定?
    吸毒杀人同样属于故意杀人这一范畴。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一般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就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吸毒杀人同样属于故意杀人这一范畴。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一般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就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吸 毒 杀 人 是 否 属 于 故 意 杀 人 : 法 律 界 观 点 与 实 例 解 析吸毒杀人是否属于故意杀人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杀人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而吸毒杀人则是指行为人因吸毒导致精神状态不稳定,在行为时无法预料其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
    2023-09-07
    415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如何量刑
    一、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认定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
    2024-01-20
    388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与故意杀人:如何界定?
    交通肇事是过失犯罪,故意杀人是故意犯罪,主观恶性不相同,社会危险性不相同,所以量刑也就不相同。交通肇事者并不希望交通事故的发生,而故意杀人者却想要将他人杀害致死。但如果是利用交通工具杀人的,就不能评为交通肇事罪,因为其主观内容是故意而不是过失。如何区分故意杀人既遂与未遂区分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主观状态。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内容为剥夺他人生命即杀人,杀人行为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没有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中止或者预备。《刑法》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
    2023-08-09
    71人看过
  • 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是如何定罪的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且有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在法律上,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哪些情形判三年以下,哪些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和七年以上分别做了不同的规定。雇凶杀人罪如何定罪?雇佣者本人具有严重的社会害危性,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是主谋,虽然其本人没有亲自参与杀人的行为,但行为人是在其授意的情况下才有所作为的,按照共犯处理。雇凶杀人属于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
    2023-08-04
    491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如何认定,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如何定性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08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这两种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伤害罪的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两种情况。伤害致死与杀人既遂在客观方面都产生了死亡
    • 如何判断主观方面故意杀人罪与伤害致死罪的界限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03
      伤害致死与杀人既遂在客观方面都产生了死亡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他人,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伤害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虽然只产生了伤害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如何判断行为人故意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细致的问题。必须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考虑行为人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也要考虑作案时的客观环境,作案的全过程。只有在把全部案件事实搞清
    •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如何认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01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如何认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如何认定如下:在故意杀人未遂造成伤害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两种情况时,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如果行为人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观上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伤害罪致死认定;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
    • 故意伤害罪是如何认定的?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是什么样的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8
      故意伤害罪是如何认定的?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一般较易区分,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权。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区别就比较困难:一是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既遂。二者主观上都是故意犯罪,且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二是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未遂。二者在主观上也同属故意犯罪,但客观上都没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
    • 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是什么,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1-23
      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嫌疑犯人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犯罪嫌疑人非法侵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表现为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有预见为主观要件,至于对这种危害结果的大小、轻重有无明确、清晰的认识,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故意伤害至人重伤或死亡的,他的涉嫌犯罪本质并未发生变化,只是按不同的法定刑处罚。故意杀人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