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诈骗时,不能要求其亲属承担赔偿责任。刑法强调罪责自负原则,因此债务人诈骗时,应要求债务人承担返还诈骗财物的责任,而不是要求其亲属承担责任。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债务人诈骗时,不能要求其亲属承担赔偿责任。刑法强调罪责自负原则,因此债务人诈骗时,应要求债务人承担返还诈骗财物的责任,而不是要求其亲属承担责任。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债务人诈骗时,如何追究亲属的赔偿责任?
在债务人诈骗的情况下,亲属往往成为了受害者。为了维护受害者的权益,我国《民法典》规定了亲属之间赔偿责任的相关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八条,受害者的近亲属有权在赔偿损失发生之日起三个月内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因此,受害者的亲属可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同时,《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规定,受害者的亲属和其他具有抚养、赡养、扶养关系的家庭成员在辅助赔偿中承担赔偿责任。这意味着,受害者的亲属在承担赔偿责任时,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支持。
综上所述,债权人可以追究债务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受害者的亲属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并在辅助赔偿中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有利于维护受害者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结论:债权人应追究债务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受害者的亲属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并在辅助赔偿中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有利于维护受害者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债务人去世后债权人能否要求其家属偿还债务
306人看过
-
债务人诈骗可以要求亲属赔偿的吗
122人看过
-
能否向职工要求赔偿工伤赔偿金?
322人看过
-
侵犯死者名誉,亲属能否要求精神赔偿
186人看过
-
赖某亲属能否再起诉要求赔偿抚恤金
321人看过
-
债权人死亡时其家属能否要求打回债权债务
92人看过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
如何向破产债权人要求赔偿河南在线咨询 2023-08-19首先,要向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在债权申报期限内申报。债权人无法从公司得到清偿或者得不到足额清偿,有权向清算组成员要求侵权损害赔偿。 其次,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
-
能以亲属为债务人的诈骗行为要求赔偿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4-12-09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若本法另有规定,则依照规定。
-
公司分立债权人向债权人请求赔偿是否有效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13对公司分立债务的归属有以下两种: (一)公司与债权人有债务归属约定 在分立前债权人得知公司即将分离后,可以与公司就债务承担达成协议,约定债务由其中一家公司偿还或者其他偿还方式。 (二)公司与债权人没有特别约定 公司与债权人没有特别约定,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1、新设分立的债务归属。所谓新设分立,就是将原公司法律主体资格取消而新设两个及以上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即原公司不再存在,取而代之
-
对方全责能否要求其赔偿直系亲属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05这个就看具体情况了,要是你受伤了,住院期间需要护理,那么你的直系亲属在护理你,就可以要求赔偿直系亲属的误工费,到在事故处理中这个费用叫做护理费。伤情不严重的,只能赔偿一个人的,要是伤情严重的,也可以申请赔偿2个人的。你能获得的赔偿也就是你自己的误工费、住院期间的护理费,还可以申请交通费的赔偿。要是有伤残的,还可以要求赔偿伤残赔偿金。
-
能否向家人请求偿还债务安徽在线咨询 2024-12-07若债务未及时偿还,未成年的借款人可以寻求家人的帮助以共同偿还债务。但一旦年满十八周岁且成为法律所定义的成年人,便必须承担起此项负债,不得再向其家庭成员索取款项。关于处理方式,我们建议参考以下策略: 首先,和平协商是优质且有效率的解决方案。双方当事人应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坦诚交流与互谅互让来共同商定出合适的还款计划,进而实现矛盾的化解。 其次,调解也是不错的选择。在相关组织(例如人民调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