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诈骗罪非法占有故意的认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06 10:52:36 456 人看过

所谓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以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等方式骗取他人财产,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行为。

由上述可见,诈骗罪具有以下两个构成要件,

1、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2、客观上采取以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等手段骗取他人财产的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诈骗罪的客观要件,认定比较容易。但被告人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的故意属于被告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范筹,异常听见像,被告人到底其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已清楚,外人不得而知。因心理状态的抽像性决定了诈骗罪的主观犯意认定存在一定的难度,也是司法实践上的难点。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多起争议颇大的诈骗案件,主要争执焦点就在于被告人是否具备非法占有的故意。

结合司法实践,笔者认为,认定被告人是否具备非法占有的主诈骗故意重点在于考查被告人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被告人获取财产时,其动机如何,是以获取受害人的财产产为目的,还是出于其他考虑是办理诈骗案件中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被告人目的就是为了将他人的财产据为已有,则说明其存在非法占有的故意,结合其客观诈骗行为,认定其构成诈骗罪自当无异义。反之,如果被告人在实施骗取他人财产的行为时,如果主观动机不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而是另有其他原因,那就难以认定其存在主观犯意。有这样一起诈骗案件,被告人尚某曾借款给吴某120万元钱,但吴某借款后迟迟不还。吴某就欺骗尚某说他在外地承包了一个工程,总造价款为520万,他一个人难以吃下整个工程,就想和尚某一起作,条件是要尚某先拿出一百万元入伙,吴某还伪造了合同,带着尚某到别人的工地去看了现场。尚某信以为真,便拿出了百万交给吴某,吴某得款后便再也不提工程的事,也拒绝返款给尚某。在尚某的多次追问下,吴某道出了实情,尚某遂以诈骗为由将吴某举报至公安机关。从客观上看,被告人尚某确实存在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产的行为,但其主观动机是为了索债,不存在非法占有尚某财产的故意,故吴某行为尽管欠妥,但因其主观上不具备非法占有的犯罪故意而归于无罪。

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确定被告人是否具备非法占有的犯罪故意,考察被告人实施骗取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当然是可行的,问题是被告人的心理状态局外人如何知晓?被告人的供述辩解是重要的一个参考因素。被告人是诈骗行为的具体实施者,在实施行为时究竟是如何想的,其动机如何,目的何在,只有他自已最清楚。故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确定其是否存在主观犯意的最直接、最直观的证据。

但是被告人的供述毕竟是言词证据,而且被告人是受到刑事追诉的犯罪嫌疑人,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被告人在供述时,很可能会做出虚假陈述,否认、隐瞒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主观目的,甚至编造其他合理占有的理由。如此一来,如果单凭被告人的供述,即便是嫌疑人真的构成诈骗,若被告人予以否认,也无法查清其是否具备非法占有的主观意图,也就难以对其定罪量刑,那些真正的犯罪嫌疑人就可能逍遥法外,法律能奈其何?

另一方面,嫌疑人谋确实不存在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但限于当今的司法环境,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侦查机关破案心切,实施了刑讯逼供、诱供、骗供等非法取证行为,嫌疑人处于羁押之中,面对强大的公权,本身就处于弱势,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再加上侦查机关不规范的取证行为,被告人往往会顺应侦查人员的要求,违心地承认自已存在所谓的非法占有故意。这样以来,尽管被告人不存在非法占有的意图,因为刑讯逼供等违法取证行为,而被迫承认自已所谓的诈骗故意。若单纯凭口供定案,不存在诈骗故意的被告人处于压之下,就会因被迫承认诈骗故意而被错误地施以刑罚,造成新的冤案。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是言辞证据,受到其记忆力、感知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再加上被告人自身趋利避害的本能,被告人的供述并非特别准确,单纯依口供认定,直接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有可能放纵真正的罪犯,也可能使无罪人遭受错误的刑事追究,也有可能使一些原属民事纠纷的案件人为拔高到刑事高度,造成新的冤假错案。故在诈骗案件中,绝不能单纯依据被告人的口供来定案,还要结合案件的相关方面、依据相关客观物证来综合判定。

被告人在从被害人处获取财产时的的经济状况。在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借款案件中,被告人的经济状况是重点考察的一个内容,如果被告人在借款时经济富足,具有完全的偿债能力,借款后因客观原因使得被告人丧失了偿债能力而无法偿还债务。那么我们就很难判定其存在非法占有的故意。相反,如果被告人在借款时已债台高筑,完全丧失了偿债能力,却依然大肆借款,使得出借人的款项处于危险的状态,也就当然无法偿还出借人的借款。这个时候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借款人借款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借款人的钱财,就可以认定其具备诈骗的主观意图。

被告人获取财产后财产的流向、用途。如果被告人获取财产后,按照双方约定的用途来合理处分财物,不存在将财产转移、隐瞒、挥霍、享受的行为的话,如果没有其他诈骗情节,则其主观上不具备诈骗的犯罪故意。相反,如果被告人从受害人处获取财产后,将财产非法处分,如转移、隐瞒等,用于高档消费活动,则说明其获取财产的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用于自身享受,并没有打算返还,则其行为具备非法占有的故意,结合其客观上的诈骗行为,应以诈骗罪定罪量刑。

被告人是否具有偿还借款的行为。在借款案件中,如果被告人从被害人处借款后,没有任何还款行为,我们就有理由质疑被告人借款的真正动机。相反,如果被告人借款后,还在积极不断地还款,我们就不能单由此就认定被告人具有诈骗的故意。

由上可知,诈骗罪的主观犯意的认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应当从被告人获取财产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来判断其是否具备诈骗罪的主观要件,被告的主观心理状态应当结合被告人的口供、其获取财产时的经济状况,财产资金流向,是否挥霍、转移、隐瞒财产、是否按照双方约定的用途来合理处分财、是否存在返还财产行为等多方面综合判断,切忌仅凭被告人的一纸口供来片面认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9日 00: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诈骗罪什么是非法占有罪?
    诈骗罪非法占有的认定是,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不仅是指行为人意图使财物脱离相对人而非法实际控制和管领,而且意图非法所有或者不法所有受害人的财物,为自己使用、收益、处分。一、捡1000元没有归还是什么罪捡到1000元没有归还属于侵占罪。侵占罪的主要法律特征有以下几点:1、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上系故意。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侵犯他人财物所有权,仍故意实施,并且行为人具有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3、客观上表现为将自己代管的他人财物、他人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4、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客观上对财物的实际非法控制状态和主观上企图通过危害行为达到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目的而不是要求行为人对财物的永久控制。非法占有目的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非法占有是指无合法根据取得、控制他人财物。而“目的”乃是动机所趋向的结
    2023-03-16
    188人看过
  • 诈骗案的非法占有定案标准
    所谓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以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等方式骗取他人财产,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印发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对金融诈骗案件中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作了归纳总结:“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
    2023-06-18
    474人看过
  • 认定非法占有罪的方法
    认定该罪时按下列标准认定: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2、客观方面一般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职务侵占罪和非法侵占罪有什么区别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0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四条规定:职务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
    2023-07-04
    169人看过
  • 论合同诈骗罪与非罪
    所谓合同犯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的方式订立合同,向合同对方索取巨额财产的行为。合同民事欺诈是指行为人与其他单位和个人签订合同,以谋取利益为目的,诈骗对方财产,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行为从合同犯罪和合同民事欺诈两个概念来看,难以区分。因为它们有以下共同点。1、行为人主观上有欺骗意图;2、客观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欺骗;3、使受害方产生幻觉并与其签订和履行合同;4、出现合同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的结果;5、两者都使受害方将财产交付给行为人。从表面上看,二者具有上述共同点,但只要我们把握行为人合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就会发现二者存在质的区别。(一)从二者的客体特征来看,合同犯罪侵害的客体是一个复杂客体。它不仅侵犯了公有和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即财产所有人拥有、使用、受益和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而且还侵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合同中的欺诈只会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平等,使对方遭受不应有的经
    2023-05-07
    445人看过
  • 如何确定诈骗非法占有的目的
    诈骗犯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是指将别人的财产以非法手段据为己有的行为。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网骗1000报警能追回吗可以,如果立案并且案子被侦破,钱没有被花掉,依法可以被追回。相反,一般就无法追回。实际上网络诈骗犯罪是不能通过网上报案、受理、立案、侦查的,而必须是向案发地公安派出所报案。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
    2023-03-08
    383人看过
  • 诈骗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哪些意思
    诈骗的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一、同事借了很多钱跑路算诈骗吗借钱后跑路的不一定是诈骗,关键看借钱时有没有不还的想法。行为人一开始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就是诈骗。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而不还的行为。二、湖南个人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个人诈骗罪的立案标准:1、行为人实施了诈骗的行为;2、行为人的诈骗行为,满足数额较大的条件要求。数额较大一般为三千元到一万元以上。本罪在客观方面上一般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隐瞒真相或者虚构事实的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三、50万诈骗罪算数额巨
    2023-03-29
    125人看过
  • 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应该怎样界定
    (一)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前的骗取对方信任的行为,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隐秘性。如邀请对方来实地参观、考察,或者先与对方履行小额合同,支付小额定金,制造本身履约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等假象。此类行为具有很强的欺诈性,它能博得对方信任,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自愿”与其签订行为人所要的合同,为其利用合同诈骗打下“信用”基础。因此,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前的欺诈手段与行为,应该与行为人签订合同后的其它欺诈行为一样,能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二)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履行合同的能力一般指行为人具备签订、履行合同时的资金、货源等履行合同的基本条件。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包括现实性和现实可能性两种情况,只要行为人具有履行合同的现实可能性,就应视为“有实际履行能力”,不能要求过于苛刻,否则不利于市场交易。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履行能力”,应考虑
    2023-04-28
    95人看过
  • 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如何判断
    成立诈骗罪的主观条件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如何认定非法占有,一是实施诈骗者取得财物的行为是非法手段,且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非法手段,这里并不要求认识到具体罪,只要认识到手段非法即可;二是对财物有实际的控制和支配地位,这里并不要求一定要实际的占有,只要可以做到对财物的实际支配即可。诈骗罪共犯应怎么认定第一,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第二,共同故意;第三的共同的犯罪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1、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所以诈骗罪的共犯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诈骗罪中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那么共犯也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务,故意实施犯罪行为。3、诈骗罪
    2023-07-01
    400人看过
  • 非法占有认定在敲诈勒索罪中的应用
    敲诈勒索罪的非法占有的认定有:主观上,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直接关系到行为人的定罪和量刑。认定非法占有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认定具有敲诈勒索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索要是否有合法依据。非法占有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占有他人财产。行为人非法侵占不属于自己的财产,即非法占有。这种占有是否有合法依据?判断的关键是行为人要求财产是否有法律依据。索要的内容和数额。在勒索犯罪案件中,行为人,行为人往往以某种理由强行向他人索取财产。在衡量金额相对明确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索取的金额没有大大超过相对明确的金额,司法实践中不会认定非法占有的目的;在没有相对衡量金额的情况下,如果索要没有法律依据,司法实践将被视为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索要有法律依据,则根据索要的内容和金额是否合理确定。非法占有的目的是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不是全部。在证明被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后,控方还必须证明被告客观地实施敲诈勒
    2023-07-02
    293人看过
  • 诈骗犯罪六大要件:非法占有
    根据司法实践,对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信用卡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有哪些情形1、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有证据证明持卡人确实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除外:(1)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2)使用虚假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后透支,无法归还的;(3)
    2023-07-11
    357人看过
  •  2021年版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集资后未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不成比例导致集资款无法返还、肆意挥霍集资款导致集资款无法返还、携带集资款逃匿、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隐匿、销毁账目或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等情形之一出现时,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可以将其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1.集资后未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不成比例,导致集资款无法返还;2.肆意挥霍集资款,导致集资款无法返还;3.携带集资款逃匿;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7.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集资款返还标准根据我国《公司法》和《非法集资行为治理条例》的规定
    2023-12-07
    374人看过
  • 没有非法占有算诈骗吗
    一、没有非法占有算诈骗吗一般来说诈骗罪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最终不一定要是行为人取得财务,被害人将财务处分给第三人也是诈骗。但如果被害人在受欺骗的情况下将财物毁坏或者抛弃,不算诈骗罪。构成诈骗案的认定,主要证据应围绕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二、没有骗到钱算诈骗吗没有骗到钱属于诈骗罪的未遂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诈骗罪的未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
    2023-04-05
    219人看过
  • 认定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主观故意有哪些标准?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认定主观条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占用耕地改作他用的行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而且对于占用耕地改作他用会造成大量耕地被毁坏的结果也是明知的。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为故意。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的动机多种多样,但不影响本罪的成立。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犯罪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本罪的对象是农用地资源。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行政性管理法规对关农用地的使用作出了规定。农用地资源分为已开垦的已农用地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后备农用地。已开垦的农用地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3年的农用地、当年的休闲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其他作物的土地和沿海沿湖地区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根据1998年12月27日《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10条对属于基本农田所包含的农用地范围分别是:国务院有
    2023-07-05
    291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何认定
    对于非法占有目的产生于非法集资过程当中的,应当只对非法占有目的支配下实施的非法集资犯罪以集资诈骗罪处理,对于之前实施的行为,应以其他非法集资犯罪处理,实行数罪并罚;对于共同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应当只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犯罪人以集资诈骗罪处理;对于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犯意联络的犯罪人,应对其参与实施的全部事实以其他非法集资犯罪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1.构成集资诈骗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3)达到数额特别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除外。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集资诈骗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
    2023-06-14
    98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如何对诈骗罪非法占有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如何对诈骗罪非法占有认定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
    • 有非法占有故意但未欺骗构成诈骗罪么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06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虚构事实实施诈骗,对方自愿赠与的,行为人当然不存在非法占有,当然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的基本要件为:本罪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即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
    • 诈骗罪认定时有哪些非法占有行为
      湖南在线咨询 2023-10-27
      诈骗罪非法占有的认定是:犯罪行为人意图使财物脱离相对人而非法实际控制和管领,而且意图非法所有或者不法所有相对人的财物,为使用、收益、处分之表示。
    • 金融诈骗罪是什么意思,金融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04
      金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金融诈骗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一个犯罪类别。在金融领域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保险金等,或者进行非法集资诈骗、金融票据诈骗和信用证、信用卡诈骗,其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的总称 (1
    • 合同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如何认定,如何认定合同中的非法占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09
      他人无法直接获知、证据,来判断其主观上非法占有的故意,最终达到诈骗数额较大钱物的目的。综上所述,在取得对方当事人货物。合同资金是否被随意使用和处置,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以履行小额合同为诱饵、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虚构事实,使对方无法挽回自己的损失、货款,而是用于炒股,掩盖其主体资格或资信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在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上,就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也可推定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