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了劳动纠纷找什么单位?
发生了劳动纠纷找劳动行政主管单位。
1、劳动纠纷,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纠纷。劳动纠纷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纠纷。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后,一般都能相互合作,认真履行劳动合同,但由于各种原因,双方之间产生纠纷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发生劳动争议之后呢,双方可以先行私下协商,协商不成,可以找单位所在街道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纠纷和劳务纠纷区别是什么?
1、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务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双方的约定。如果双方不存在协商订立契约的意思表示、没有书面协议,也不存在口头约定,而是根据章程的规定而产生的一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具有整分合一性质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应当认为是劳动关系而不是劳务关系。
2、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调整,而劳动关系则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
3、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关系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也不能同时都是法人或组织;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一旦发生劳动方面的纠纷,那么应当及时的通过合法的方式来解决,比如说首先是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来处理,而对于劳动仲裁委员会所作出的最终仲裁的裁决,不服这个时候就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了,这是仲裁前置的案件。
-
劳动纠纷找哪个部门劳动纠纷该哪个单位管
337人看过
-
劳务派遣发生劳动纠纷后找谁
107人看过
-
若和医院产生纠纷要找什么单位
139人看过
-
用人单位应该如何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
404人看过
-
涉嫌合同纠纷找什么单位
286人看过
-
医疗纠纷找什么单位处理
152人看过
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 根据争议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 更多>
-
跟单位发生纠纷找谁?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04与公司发生纠纷可以先与公司协商;劳动报酬引发的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单位劳动纠纷找哪个部门湖北在线咨询 2023-11-12发生劳动纠纷后可以找下列部门: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依法提起诉讼。
-
发生劳动纠纷用人单位如何解除劳动关系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02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发生劳动纠纷,用人单位如何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需要经过哪些程序?这里可能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情况: 一是劳动合同期满或当事人一方已经不具备履行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法律关系终止; 1、如果合同期满了,由单位提出不再续签合同,那么单位需要给职工一定的补偿,如果是职工提出不想再续签合同,则正常的直接办理公司的离职就可以了,比如职工提出申请,公司相关领导签字等流程; 2、如果是当事
-
和单位双方发生了纠纷,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24因为解除劳动关系的问题和单位出现纠纷是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
-
单位与员工发生劳动纠纷能否申请劳动仲裁上海在线咨询 2022-05-08只要发生员工和单位出现劳动纠纷,都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的。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