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下列途径争得孩子的监护权:1.证明父亲存在赌博等恶习,孩子跟随其生活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2.证明自己已经做了绝育手术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无法生育;3.证明孩子长期跟随自己生活,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4.证明孩子跟随自己生活有更有利于其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
离婚程序中母亲争取孩子抚养权
女方为争取子女的抚养权,可从以下九个方面准备证据:
(1)小孩的户籍证明或出生证明,小孩未满两周岁;
(2)医疗机构出具的,女方已作绝育手术或丧失生育能力的诊断证明;
(3)子女长时间随其生活,对子女的生活及教育倾心关注的证明;
(4)对方有其他子女的证明(如户籍上的子女情况);
(5)医疗机构出具的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诊断证明;
(6)对方有吸毒、赌博、酗酒等恶习,或有虐待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证明;
(7)子女随外祖姆单独生活多年,外祖父母要求且有能力帮助照顾外孙子女的证明;
(8)十周岁以上的子女要求与母亲生活的证明(一般法庭会单独询问);
(9)女方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及经济收人的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六条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
父亲能否争取非亲生子的监护权
157人看过
-
非亲生子女与非亲生父母离婚能争取抚养权吗
484人看过
-
监护人非婚生子女母亲找不到
110人看过
-
争母亲监护权
308人看过
-
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如何争取?
168人看过
-
母亲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如何保护
395人看过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 更多>
-
监护人非婚生子女母亲找不到如何落户呢?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7(一)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无户口人员。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凭《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按照随父随母落户自愿的政策,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以下内容落户:、 2016年0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要求依法为无户口人员登记常住户口
-
离婚案件中作为父亲或母亲如何争取子女抚养权安徽在线咨询 2023-10-06离婚案件中,子女抚养权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面对孩子,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无论经济条件好或坏,都希望孩子跟着自己,那么在离婚案件中作为父亲或母亲如何争取子女抚养权呢?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欢迎阅读。 作为父亲或母亲如何争取子女抚养权 离婚案中,判由女方抚养子女的有利条件有: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2)已作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3)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
-
非婚生母亲如何为非婚生子女办理户口迁移台湾在线咨询 2024-12-24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的规定,非婚生子女应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然而,在非婚生子女如何上户口的问题上,目前尚未有明确统一的法律规定。因此,具体解决方法各不相同。 实践中,非婚生子女上户口时,大部分地区的公安派出所需要抚养孩子的一方去户口所在地公证处做一份非婚生子女的身份以及孩子由谁抚养、落户何处的声明书公证。 因为私生子属于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并不符
-
非婚生子如何争取父亲财产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19协商不成到法院起诉主张分割您父亲的遗产。至于您哥哥花费的项目,他自己无法提供证据,按遗产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第六十五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人民法院
-
非婚生子女父母谁的监护权和诉讼权山东在线咨询 2022-12-01非婚生子女的法定监护权归父母。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