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同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受害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有收入的,按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无收入的,按照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也可以参照护工市场价格计算。受害人出院以后,如果需要护理的,凭治疗医院证明,按照伤残等级确定。残疾用具费应一并考虑。
一、护理费的赔偿期限是多久?
护理天数应计算至受害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为止。被致残而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方面确定护理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法院确定的护理期限是法官在其自由裁量权范围内确定的,因此在护理期限尚未届满前,被护理的受害人死亡,已支付的护理费中尚未经过的护理期限的护理费不应退还。而对于法院判以最长20年的护理期限后,受害人仍需继续护理的,可提起新的诉讼向加害人主张权利。
二、因为护理费发生纠纷怎么办?
1、协商
协商是指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对人身损害赔偿的权利人、义务人以及具体赔偿方式所达成的协议。
2、调解
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诉讼
诉讼是指自然人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到人民法院,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方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
法院做的司法鉴定还要做二次鉴定吗?
500人看过
-
被打做司法鉴定谁拿鉴定费
473人看过
-
护理费司法鉴定意见是如何鉴定的
113人看过
-
牙齿做司法鉴定要多久,司法鉴定受理时限
57人看过
-
头痛能做司法鉴定吗?应该怎么做司法鉴定?
223人看过
-
什么是司法鉴定、司法鉴定必须做吗?
462人看过
护理费是指道路事故发生后,受害人住院期间,由于身体健康等原因行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需要家人或者其他亲属的陪同和护理,并由相关事故责任人根据一定的标准予以赔偿的费用。 护理费的发生是受害人恢复健康所必须的,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 更多>
-
护理费可以不做营养费鉴定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22住院期间的护理费、营养费不需要鉴定,看病历和出院小结,住了多少天院就能计算出来。鉴定主要对出院后的三期进行鉴定,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需要鉴定才好计算
-
伤残鉴定可以只做护理费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10伤残鉴定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一个标准,再由地方按标准去实施,以维护伤残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伤残还分有多种类型,各种伤残要对照施行。 1.《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1996年7月25日公安部发布,1997年1月1日实施); 2.《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1990年6月20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发布,1990年7月1日起实施); 3.《人体重伤鉴定标准》(1990年3月29日司法
-
司法鉴定人做完鉴定需要年审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3-12-21经过许可列入名册的司法鉴定人不需要年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申请登记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一)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二)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专业执业资格等。
-
可以不做司法鉴定也拒绝做司法鉴定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1-12-26符合下列条件的,法院可以拒绝司法鉴定。诉讼当事人申请司法鉴定,不得在证明期限内提出。对于需要鉴定的特殊问题,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申请鉴定,或者不提前支付鉴定费,或者拒绝提供鉴定的有关材料,不能通过鉴定认定案件争议的事实。
-
消费者权益保护需要提交司法鉴定鉴定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9消费者维权不是必须提交司法鉴定。具体途径有: 一、协商和解: 由消费者与经营者双方自己协商。 二、调解: 消费者协会调解一般由消费者协会、经营者和消费者三方参加,消费者协会起着居中调解的作用。 三、申诉: 当消费者认为自己合法的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行政机关要求予以相关的保护。 四、仲裁: 经营者和消费者如果有相关仲裁协议,即可根据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五、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