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权的行政诉讼研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1:56:27 110 人看过

一、村民自治中权力的现实运作状况:

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国情,我国还没有村民自治的基本法,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文中简称《村组法》)作为村民自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其中,涉及村民自治运行的权力有四个:自治权:由自治主体-村民集体享有,村民会议是权力行使的机构和实现方式,也是村民自治的最高权力机构;管理权: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享有,村民委员会为村民会议的执行机构,行使村民会议重大决策的执行权和日常村务的管理权;政治领导权:由村党支部享有,是党的领导权在农村的体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行政权[1]:按照《村组法》规定的权力运作模式显然是非常清晰和理想的,村民自己管理自己,村中公共权力掌握在村民集体手中,通过村民会议决定自己的命运,行使自治权。

二、村民自治权受侵害的主要表现

(一)基层政府对村民自治权的侵害

现实中许多乡镇政府仍把村委会当作自己的行政下级或派出机构,对村委会的工作进行干预,主要表现为:

(1)干预村委会换届选举。

(2)运用强有力的行政命令手段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以行政命令代替行政指导,妨碍了村民自治的正常运转。

(3)行政不作为:有的基层政府对于村民举报、反映的自治权受侵犯的情况不予受理,对利用威胁、贿赂、弄虚作假等手段干预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现象不予调查和依法处理。

(二)村委会对村民自治权的侵害

现实中村委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侵害村民自治权的现象并不鲜见,主要表现为:(1)有的村委会只是一味执行或迎合乡镇政府的要求,完全听命于乡镇政府,而置村民的意见和利益于不顾,从而呈现出附属行政化倾向[2];(2)有的村委会拒绝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而由村委会决定应当由村民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3)有的村委会拒不执行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议案,将村民民主表决的结果当做了一纸空文。

(4)有的村委会不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村务也不公开,侵害了村民的知情权。

(三)村民个体对村民集体行使的权利的侵害

这种情况正好与上面提到的情况相反,主要表现为,部分村民对村民会议或村委会做出的决议拒不执行,构成了对村民集体的民主决策权的侵害。例如,2001年云南金平县瑶山哈尼上寨通过村民会议的民主决议,要建设人畜饮水工程,村民卢进发拒不交纳筹集款,并殴打了村民小组长李祥[3]。

三、行政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村委会在现实中所具有的职能,归纳起来主要涉及三个方面[4]:第一,是作为集体财产的管理人,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第二,是作为农村社区的管理者,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产品。第三,则是作为基层政府行政的受托人,实施一些行政行为,这一部分属于委托行政。从村委会所行使的上述职能来看,第一类行为可以纳入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第三类职能的行使,由于是委托行政,一旦发生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情形,自然可以以基层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我们关注的是以村委会名义行使的最主要的一种职能,即第二种职能,在行使这一职能的时候,村委会实际上是在行使一种类似于行政管理性质的职能,在行使这种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村委会和村民之间的地位并非是完全平等的双方,村委会明显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管理关系中,当纠纷发生时,我们的司法救济却失语了。看似应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案件,实际上却被排除在救济之外。原因在于,我国的行政诉讼对被告的身份有一定的要求,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主体[5],即必须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当法律规定不明确时,行政主体理论在确定行政诉讼被告方面同样无能为力。所以,在对待村委会这一我们国家所特有的现象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形适用不同的救济方式,在这一领域中,行政诉讼绝不应缺失,否则,就将离开法治而奢谈自治。

四、完善司法救济途径的对策与建议

(一)村委会不宜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目前,村民委员会作为其他社会组织成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已经没有什么疑问。问题在于,村民委员会是否能够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学界对此有两种观点,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修正行政诉讼被告资格;二是抛弃现有的规定,将行政诉讼被告与行政主体予以分离。笔者认为,在现有法律制度下,硬把村委会列入行政诉讼被告行列,尚有一定难度。首先村委会当然不是行政机关,其次,村委会的权力来源于村民的让渡,我们可以运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来进行分析和解释,法律只是对村委会的职权加以确认,因此,也不能认为村委会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二)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目前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侵犯行政相对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司法实践中还包括侵犯受教育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实践证明,以上受案范围过窄,不利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从村民自治权受到行政行为的侵害来看,行政机关干预村民自治的行为并不一定都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例如行政机关干预村委会换届选举侵犯了村民的选举权,行政机关干预依法属于村民会议表决的事项侵犯了村民的民主决策权,行政机关拒不受理村民对村委会干部的渎职行为的举报侵犯了村民的监督权和请求行政机关救济的权利。

(三)建立村民直诉制度

我国公司法第22条规定了股东对有瑕疵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直接诉权: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股东直诉制度建立起村民直诉制度。

所谓村民直诉制度,是指村民如果认为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决定的事项违法了国家法律法规,或者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9日 13: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行政诉讼被告相关文章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比较研究
    该段内容讲述了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适用主体、适用的阶段以及适用的程序。行政法属于实体法,适用于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救济程序;而行政诉讼法主要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据,适用于事后救济程序。因此,两者适用的主体、适用的阶段以及适用的程序存在差异。1.行政法属于一种实体法,而行政诉讼法则属于一种程序法。2、适用的主体不同行政诉讼法主要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据;而行政法主要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公务行为的实体依据。3、适用的阶段不同行政诉讼法是审理行政案件时适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后救济程序;而行政法是关于行政行为作出的依据;它于行政行为的全过程,不仅包括事后救济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 行 政 法 与 行 政 诉 讼 法 的 区 别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适用的主体不同:行政法适用于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而行政诉讼法
    2023-09-01
    460人看过
  •  研究动迁行政诉讼的写作方法
    根据因动迁事由而引起的行政诉讼,起诉状必须包含以下内容:原告和被告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住址等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包括支持自身诉讼请求的事实和理由,以及相应的法律依据和证据。最后由起诉人签字及写明日期。根据因动迁事由而引起的行政诉讼,起诉状必须包含以下内容:原告和被告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住址等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包括支持自身诉讼请求的事实和理由,以及相应的法律依据和证据。最后由起诉人签字及写明日期。 动 迁 诉 讼 如 何 写 ?动迁诉讼是指因房屋拆迁而引发的诉讼。动迁诉讼的当事人包括拆迁户和拆迁单位。拆迁户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而拆迁单位则是指负责拆迁的政府部门或企业。在动迁诉讼中,拆迁户和拆迁单位之间可能会产生各种矛盾和纠纷,例如拆迁价格、拆迁补偿等问题。拆迁户认为自己得到的拆迁价格过低,无法满足其生活需要,因此提起诉讼。而拆迁单位则认为拆迁价格已经合理,并且已经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
    2023-09-01
    406人看过
  • 行政复议和诉讼的关联性研究
    应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再起诉的案件包括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勘定、调整或者征收土地的决定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有先后顺序吗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有先后顺序吗1、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没有具体的先后顺序。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提出行政复议。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
    2023-07-03
    53人看过
  • 行政诉讼案件受理的范围研究
    行政诉讼受理的具体受案范围是: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通过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式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加以规定。从这些规定来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仅限于外部的、具体的、涉及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政行为,其范围的狭窄限制了司法审查的力度,不能有效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拓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非常必要,建议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受保护的权利范围,采用概括式规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当前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法中第2、11、12条,是关于受案范围的规定。这四条规定形成了概括式和列举式相结合的行政诉讼受案体系。一是概括式,即对法院受理行
    2023-07-02
    162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权利救济请求制度研究
    首先,针对起诉的审查原告只要证明四个要件,原告的诉讼请求中的权利救济往往不能得到准确的回应;其次,行政案件不同于民事案件,它旨在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诉讼中重在审被告,把诉讼请求放在一边,导致原告的权利救济往往得不到解决。最后,针对行政判决方式,是一种客观判决,过分强调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造成纠纷解决功能的弱化,在判决内容,也没有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作出具体的判决内容,没有实现当事人的权利诉求,百姓的救济实现不了,因此我国行政诉讼法存在修改的必要。行政诉讼在百姓心中的定义就是民告官,正因为这样形成了政府与法院的对抗,百姓与政府的博弈,行政诉讼是主观诉讼客观裁判,只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百姓的救济主张实现不了,诉的是具体行政行为还是主张,根本就不予重视,只管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百姓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只好走上上访的路径,这不仅造成我国现阶段上访的压力。百姓的主张实现不了,就会照成政府、法院
    2023-06-06
    108人看过
  • 跨省市民事诉讼的可行性研究
    1、规定是民事诉讼,需要原告到被告户籍所在地法院,或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提出诉讼。2、需要原告到法院递交诉状,提供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民事诉讼庭审后举证可以吗?开庭后还可以提交新的证据。“新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一)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委托外地人民法院调查。委托调查,必须提出明确的项目和要求。受委托人民法院可以主动补充调查
    2023-07-02
    433人看过
  • 研究如何计算行政诉讼时效
    1、一般性规定(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的):从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2、一般性规定(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审结案件的案件):从应当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3、特殊规定:行政机关未告知起诉期限的,起诉期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三个月还是六个月就遵循前面的一般性规定),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4、最长时效的规定: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行政诉讼时效时间如何计算行政诉讼时效的起算一般是从行政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提起行政诉讼。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
    2023-08-17
    488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的效力研究
    1、对人的效力:我国的民事诉讼法适用于所有在我国领域进行民事诉讼的人。2、对事的效力:(一)《民法典》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纠纷所发生的案件。(二)由《民法典》调整的婚姻关系、继承关系、收养关系纠纷所发生的案件。(三)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纠纷所发生的案件。(四)由《民法典》调整的合同关系纠纷所发生的案件。(五)由《劳动法》调整的部分劳动关系纠纷所发生的案件。(六)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的其他案件。主要指特别程序和非讼案件。3、只要在我国的领域,并涉及触犯法律的案件,并且是在1991年4月9日之后,都可以适用于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
    2023-07-03
    426人看过
  • 行政拘留案件管辖权及诉讼问题研究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侵权人对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做法有利于及时制止侵权行为。因商业秘密本身的性质是一种信息,一旦泄露,其扩散可以是很快的,同时会给商业秘密权人带来不可挽救的损失,所以规定行政处罚可使商业秘密权人方便地请求工商局采取及时措施,对侵权行为有效地加以制止。在发生侵权行为时,受害人可主动向工商行政管理局请求查处。依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5条的规定,使侵犯商业秘密权人承担的行政责任为:1.、停止侵权行为。对于侵权行为“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2.、罚款。负责监督检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侵权行为规定行政处罚是我国法律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特点。行政处罚的规定还加重了侵权者的责任,即不但要赔,而且可以罚,加强了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制裁力度。行政拘留程序:调查: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
    2023-07-05
    164人看过
  • 审视行政诉讼程序:评析与研究
    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首先应当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应当全面审查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审查不受上诉人在诉状中止范围和上诉内容的限制。行政诉讼的二审审理方式可以分为两种:(1)书面审理。二审的书面审理适用于一审裁判认定事实清楚的上诉案件。二审法院经过一审法院报送的案卷材料、上诉状、答辩状、证据材料等进行审查,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再传唤当事人、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调查核实,只通过书面审理后,即可作出裁判。(2)开庭审理。二审法院开庭审理与一审相同。主要适用于当事人对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有争议,或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等情形。刑诉第二审程序的提起要求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但是
    2023-08-17
    444人看过
  • 民间借款的诉讼条件研究
    起诉须符合下列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提交相关证据证明法律关系,如借条或者欠条、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结算清单、出库单、送货单、短信微信内容、电话录音等证据。2、有明确的被告。应包含被告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和电话等基本信息。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请求的事项一定要明确,并简要叙述事实与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民间借款的借条怎么写?一个借条应具备如下内容:1、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2、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3、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4、应写清楚还款的具体年月日;5、应写清楚借款的利息,应有明确的年利率或月利率,最终应支付的借款利息总额等约定;6、应写清楚借款本息偿还的年月日时间及付款方式;7、应有借款本人亲自签章、手印或亲笔书写的签字。《中华人
    2023-07-04
    435人看过
  • 拆迁纠纷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研究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拆迁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如何计算(一)直接起诉的期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二)对复议及对复议不服的起诉期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
    2023-07-03
    127人看过
  • 我国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研究
    一、我国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必须遵循两个规则:一是被告必须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者,即谁行为,谁被告;二是被告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我国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只有行政机关、被授权的组织和被委托的行政机关才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与非行政机关共同签署做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以做出决定的行政机关为被告,非行政机关不能当被告。二、我国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的不足(一)忽略了行政诉讼自身的价值。诉讼法既有工具性价值,还有其自身的价值,即目的性价值,正当法律程序或者程序正义成为诉讼法自身重要价值。一般而言,诉讼法的内在价值包括程序自由、程序公正和效益价值。通过程序的正当化,以程序来吸收当事人的不满是诉讼程序的价值所在。然而行政行为的实施方和被实施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2023-06-06
    437人看过
  • 行政强制执行的可诉性研究
    行政强制执行具有可诉性,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
    2023-07-06
    158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参加人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更多>

    #行政诉讼被告
    相关咨询
    • 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的内容是哪些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07
      《行政诉讼法》第6条规定,行政案件的审判实行合议制。第46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上述规定确立了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均以合议制形式,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据统计,行政诉讼法颁布二十年来(1989-2008),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行政案件1405085件,审结1401532件,大量涉及“官民”之间的行政争议得以化解,社会矛盾得以缓和,
    • 村民自治不能行政化是因为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01
      因为村委会不是行政单位,无权行使行政职能。没有法律支持。
    • 行政机关违法批地,村民是否有权行政诉讼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5
      1.如果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审批行为违法,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但是,如果这种行为已经侵犯到“村民”的合法权益的,公民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可以进行起诉。 2.法律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 企业自行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为研究阶段以及研究阶段的支出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01
      企业自行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研究阶段的特点:在于其属于探索性的过程,是为了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从已经进行的研究活动看,将来是否能够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
    • 研究治安处罚法的意义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9
      第一条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