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子女继承遗产有哪些条件
与继父母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对继父母的遗产享有继承权,因为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形成了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继子女也就能象婚生子女一样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成为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
在法律上扶养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继父母对未成年的继子女履行了抚养义务:
(1)继子女受继父母经济上的供养;
(2)继子女受继父母生活上的抚养、教育。
2、继父母对已成年但系限制行为能力或无行为能力的继子女履行了抚养义务。
3、继子女对继父母履行了赡养义务:
(1)继子女在经济上供养继父母;
(2)继子女在生活上扶助继父母。
若继子女其生父或生母再婚时,继子女已经长大成人,分居另过,或其生父、生母再婚后,继子女未与继父或继母共同生活,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教育成人,继子女对继父或继母也未尽过赡养抚助义务的,则不能视为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形成了抚养关系,继子女也就不能继承继父母的遗产。
只要能具备继父母对继子女的抚养和继子女对继父母的赡养的情形之一,就可认定为继子女与继父母形成了扶养关系,依据法律规定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就互相享有继承权。
遗产分割的方式有哪些
1、实物分割。遗产分割在不违反分割原则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实物分割的方式。适用实物分割的遗产,可以是可分物也可以是不可分物。对可分物,可以作总体的实物分割。如对粮食,可划分出每个继承人应继承的数量。但对不可分物,则不能作总体的分割,只能作个体的分割,如电视机、冰箱等。对不可分物不能作实物分割的,应当采取折价补偿的办法。
2、变价分割。对不宜实物分割的遗产,可以将其变卖,换取价金,再由各继承人按照自己应得的遗产份额的比例,对价金进行分割,各自取得与应得遗产份额相对应的价金。
3、补偿分割。对不宜分割的遗产,如果继承人中有人愿意取得该遗产,则由该继承人取得该遗产的。取得遗产所有权的继承人按照其他继承人应继份的比例,分别补偿给其他继承人相应的价金。
4、保留共有的分割。遗产不宜实物分割,继承人又都愿意取得遗产,或继承人愿意继续保持遗产共有状况的,则可将其作为共同所有的财产,由各继承人按各自应得的遗产份额,确定该项财产所应享有的权利与应分担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
子女如何继承父母的遗产,遗产继承都有哪些条件?
221人看过
-
继子女有继承权吗继子女的继承权和遗产的
111人看过
-
哪些子女无法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220人看过
-
继承子女继承原则规定的遗产范围有哪些
437人看过
-
遗产继承子女分配比例有哪些
377人看过
-
子女遗产继承:继父母的遗产是否能够由子女继承?
469人看过
-
关于遗产的继承继承有哪些条件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03只要没有以下条件,都可以继承遗产;一、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如果确有悔改表现,并得到被继承人凉解的,可以不剥夺)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情节严重是指该行为侵害了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利益,造成其生活困难)五、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而不尽抚养义务。六、无正当理由不履行遗嘱或遗赠所附义务。七、自己明示放弃继承或未作接受遗
-
新遗产法有哪些遗产继承条件宁夏在线咨询 2023-05-29在我国,继承的方式分为如下四种: (1)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 (2)遗赠,即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3)遗赠扶养协议,即被继承人与扶养人订立协议,由扶养人负担被继承人生养死葬的义务,被继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该方式主要出现在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下。 (4)法定继承,即在上面三种情况都不存在
-
父母继承子女遗产有什么条件陕西在线咨询 2023-10-29父母和子女之间互为第一顺序遗产继承人,而这里的父母子女不仅包括了亲生父母和子女,也包括拟制血亲,如养父母和养子女,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和继子女。
-
公司遗嘱继承子女房产补贴条件都有哪些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15遗嘱补助条件 1、职工或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生前直系亲属无生活来源,系依靠死者供养,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列为供养直系亲属: (1)祖父、父、夫年满60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祖母、母、妻年满55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祖父、祖母作为供养对象,还必须是目前无子女或子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又没有收入来源者。 (3)子女(包括养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孙子女、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
-
上门女婿继承继承哪些遗产继承人甘肃在线咨询 2021-11-19上门女婿对岳父、岳母履行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作为第一继承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为被继承人生活提供主要经济来源或者在劳务方面给予主要扶持的,应当认定其履行了主要扶持义务或者主要扶持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