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品牌名誉如何定罪量刑标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31 02:30:56 221 人看过

一、侵犯品牌名誉如何定罪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第221条的规定:

1.侵犯品牌名誉的定罪量刑标准主要依据于是否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以及是否因此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

2.若满足这些条件,将被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此标准体现了法律对于保护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严肃态度,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判断新闻是否构罪

在判断新闻报道是否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1.必须明确损害商业信誉罪的入罪门槛较高,警方必须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记者故意捏造事实。

2.新闻报道的失实程度以及是否出于恶意也是判断的关键。如果报道仅存在部分事实出入,且并非出于恶意,则不应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

3.法律也强调了对公司合法经营的监督权利,公众有权揭露公司丑闻,媒体对违法行为的质疑和批评属于其“常规业务”。

因此,在判断新闻是否构罪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并遵循法律程序和原则进行审慎评估。

三、记者报道与刑责区分

在区分记者报道与刑事责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记者的调查写稿属于职务行为,且发稿是报社的行为,因此即使涉及刑事责任,也应追究报社及其法人代表的刑事责任。

2.损害商业信誉行为通常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而记者的负面报道并不必然构成此罪名。只有当报道故意捏造虚假事实并造成严重后果时,才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3.商业信誉的损害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商业主体自身的问题和媒体的舆论监督等。

因此,在区分记者报道与刑事责任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法律的公正和准确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2日 23: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商业信誉侵犯罪的定罪标准如何确定?
    侵犯商业信誉既遂定刑标准:一般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损害商业信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损害商业信誉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侵犯商业信誉罪的犯罪构成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扰乱了市场秩序。本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他人既包括单位,又包括个人,必须具有特定性。这样,构成本罪的捏造并散布虚伪的事实必指向于他人。指向于他人,可以指名道姓,也可以不呼其名,但根据其虚构的内容、散布的方式,完全能让公众知道其指向于何人。如果其内容泛泛而指,根据其内容及散布方式无法推测针对的是谁,自然不能构成本罪。由于本罪所侵害的是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因此,他人必须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如生产者、销售者、提供诸如饮食、旅店、旅游等各种服务的人等。所谓商业信
    2023-07-06
    423人看过
  • 侵害名誉权罪立案标准与量刑标准一样吗
    一、侵害名誉权罪立案标准与量刑标准一样吗(一)侵害名誉权立案标准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情节严重的,将会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
    2023-04-04
    185人看过
  • 什么是侵犯名誉权,名誉权侵犯标准是什么
    一、什么是侵犯名誉权侵犯名誉权是指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细节、后果和影响确定赔偿责任。二、名誉权侵犯标准是什么名誉权侵犯标准: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
    2023-06-07
    121人看过
  • 损害名誉罪的量刑标准
    首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没有损害名誉罪的相关表述,因实施了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而情节严重的才可能会、构成诽谤罪或侮辱罪。其次根据我国《刑法》的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实施了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一定会被定罪量刑吗就算实施了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并不一定会被定罪量刑。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法律后果视行为的情节程度有所不同,情节较轻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会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构成诽谤罪或侮辱罪,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第四十二条:有下列六种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
    2023-03-20
    386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应该如何判刑
    一、侵犯名誉权应该如何判刑在侵权行为法中,侮辱、诽谤他人的,可以构成侵害名誉权。侮辱和诽谤是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在刑法中,侮辱、诽谤他人,可以分别构成侮辱罪和诽谤罪。构成诽谤、侮辱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新刑法侵犯著作权罪如何判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违反著作管理法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犯本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违
    2024-02-01
    384人看过
  • 毒品犯罪量刑标准,毒品犯罪量刑标准有哪些
    毒品案件的量刑标准如下: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要追究刑事责任,进行刑事处罚。二、走私、出售、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出售、运输、制造鸦片1公斤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二)走私、出售、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主要分子;(三)武装掩护走私、出售、运输、制造毒品;(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三、走私、出售、运输、制作鸦片200克以上不满1公斤,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不满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四、走私、出售、运输、制造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08-07
    415人看过
  • 侵犯品牌名誉权,经销商能不能起诉
    一、侵犯品牌名誉权,经销商能不能起诉侵犯品牌名誉权,经销商可以起诉。可以要求侵害人立即停止侵害,并且澄清事实,说明自己侵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还被侵害人一个清白。另外,侵权人还需要向被侵害人道歉,如果给被侵害人造成了精神伤害的,还可以要求被侵害人赔偿精神损失费,侵害人拒绝赔偿,拒绝赔礼道歉的,被侵害人可以到法院去起诉。二、名誉权侵权诉讼需要收集的证据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2、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1)新闻媒体、书刊对公民或法人报道失实损害其名誉的证据。如报道内容的原始载体。(2)虚构事实,含沙射影,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文学作品。(3)以口头、书面或暴力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侮辱,贬损他人人格的证据。可举出证人证言、书面材料。(4)以隐瞒真相、捏造事实并加以传播的方式诋毁他人名誉、信誉,损害他人尊严的证据等。4、证明侵权事实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如单位处分,当事人精神受打击患精神病,法人经
    2023-05-03
    178人看过
  • 刑法对名誉侵权犯罪的规定
    侵害名誉权立案标准: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一、原配辱骂小三有没有侵犯她的名誉权如果原配的辱骂行为符合下列条件则构成对小三名誉权的侵犯:1、原配辱骂小三并为第三人知悉。作为认定毁损名誉的依据,侵权人仅仅只针对被侵权人,而未传播给第三人;并不构成法律上的公开,行为只有公开进行,向第三人散布,才能表明侵权人的行为已经产生了社会影响,被侵权人的名誉受到损
    2023-03-13
    414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如何起诉,侵犯名誉权可以报警吗
    一、侵犯名誉权如何起诉侵犯名誉权起诉的步骤是:可以向法院提起人身权纠纷之诉,然后需要准备好起诉状原告被告的身份证复印件,还有相关的证据材料等等向法院提交法院立案庭经过受理再审查之后,如果符合立案的条件,那么就会给予立案,然后就需要去缴纳诉讼费,等待法院通知开庭,开庭审理,然后再判决。二、侵犯名誉权可以报警吗侵犯名誉权是可以报警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公民的名誉权受到非法侵犯的,受害人是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为人用以下的方式来侵犯公民权利的,情节较轻的会被拘留五日以下,或者会被罚款五百元以下;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会被拘留五日到十日,还可能被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具体情形有:1.行为人用写恐吓信或者是用其他的一些方法来威胁他人的人身安全的;2.以公开的方式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来诽谤他人的;3.用捏造的事实来诬陷他人,目的是为了让他人受到治安处罚
    2023-04-24
    265人看过
  • 侵犯他人名誉权赔偿标准,侵犯名誉权会有案底吗
    侵犯他人名誉权赔偿标准是按照该地区上年度平均工资收入标准进行赔偿,并且需要赔偿20年。侵犯名誉权是不会留下案底的,因为属于民事纠纷,需要赔礼道歉、停止损害等。一、侵犯他人名誉权赔偿标准侵犯他人名誉权赔偿标准是侵害他人生命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可依照该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赔偿20年。受害人不满16岁的,每小一岁减一年,最低不少于5年;60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5年。侵害他人健康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参照侵害生命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标准予以酌减,但不以受害人年龄作为参酌因素。侵害他人身体权的,参照侵害精神性人格权的赔偿标准酌定赔偿数额。二、侵犯名誉权会有案底吗侵犯名誉权只是法律纠纷,一般不会留案底的,但情节严重触及刑罚,就会留下案底。法律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若受到侵害,有权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
    2023-07-08
    106人看过
  • 涉嫌侵犯名誉权的转载作品应如何认定
    一、针对涉嫌侵犯名誉权的转载作品应如何认定转载的作品侵犯名誉权的认定为:1.恶意对已发表的侵权报道加以转载传播的;2.被转载的文章中有明显的侮辱性语言或者其他虚假内容,但转载者为了迎合某些读者不正常的心理或者为了取得其他方面的效应,予以转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名誉权的限制】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二、侵犯名誉权承担哪些民事责任侵犯名誉权的民事责任包括:1.停止侵害;2.赔礼道歉;3.赔偿损失;4.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如果侵犯名誉权给权利人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损害,权利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
    2023-10-13
    161人看过
  • 如何构成侵犯名誉权,如何规定的
    (一)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指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损害的客观事实。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包括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损毁、精神或财产上受到损害。精神损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损害,财产损失则是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上的损失,也成间接损失。这两种损害,有时同时具备,但更多的时候只具备精神损害。但是,这两种损害,不论是同时具备,还是只有精神损害,具备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损害的事实。(二)行为具有违法性。名誉权是公民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对于公民的名誉权任何人都负有法定上的不作为义务。只有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以积极的作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其侵害行为才具有违法性。在客观上行为人实施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主要有三种:暴力侮辱,指对受害人使用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胁,而使他人的名誉受到侵害;语言侮辱,即用侮辱性的言词对被害人进行嘲笑、侮辱,使被害人当众出丑。
    2023-06-22
    475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赔偿标准怎么对侵犯名誉权进行赔偿
    一、侵犯名誉权赔偿标准是什么侵害名誉权可能造成两种损害。一是财产损害。在侵害名誉权的情况下,也会使受害人遭受财产的损害。此种情形应按实际损失赔偿。二是精神损害。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标准如下:(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二、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将统一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侵害他人生命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可依照该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赔偿20年。受害人不满16岁的,每小一岁减一年,最低不少于5年;60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5年。侵害他人健康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参照侵害生命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标准予以酌减,但不以受害人年龄作为参酌因素。侵害他人身体权的,参照侵害精神性人
    2023-06-21
    490人看过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名如何定罪量刑?
    针对上述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解释》对“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作出了说明。1、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获利5000元以上即可入罪《解释》第五条明确,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这些情形包括,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等等。2、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这些情形最高可判7年《解释》还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也即“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档次的适用标准作了明确。主要涉及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数量数额标准。根据信息类型不同,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五千条以上”“五万条以上”
    2023-02-25
    31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认定侵犯学生名誉权有何标准
      上海在线咨询 2023-10-26
      认定侵犯学生名誉权的行为,行为人需要在主观上有过错,在客观方面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存在,侵害的对象具有特定性,需要学生,要存在受害者的名誉权受损,使受害者有严重的心理负担。
    • 侵占罪的量刑标准,侵占罪如何量刑,侵占罪如何量刑,侵占罪量刑标准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30
      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产,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或者埋藏物,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按照前款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 侵犯名誉权构成犯罪的怎么量刑
      河北在线咨询 2023-11-01
      侵犯名誉权构成犯罪的,一般是由被害人向法院起诉有损害事实,因为侵犯名誉权属于自诉案件,法院经过审理确定有侵害事实,根据情节进行定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侵犯名誉权量刑标准,有没有法律依据
      北京在线咨询 2023-10-07
      侵犯名誉权一般不构成刑事犯罪,因此是不会被判处刑事处罚的。自然人遭受名誉侵权的,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侵权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的,可以向法院进行起诉。
    • 侵犯信息罪的罪名和量刑标准
      湖北在线咨询 2021-07-29
      侵犯信息的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