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和解制度有什么新发展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2 08:51:58 234 人看过

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在不违反法律,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和坚持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协调的方式,促使当事人和好”。肖扬院长在2007年全国高级法院会议上又强调“要树立正确的纠纷解决观,要把化解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切入点”。

行政诉讼法虽然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并未禁止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行政诉讼和解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原被告双方为实现行政目的、终结诉讼程序,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律程序,就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协商达成合意的双方法律行为。和解更加注重双方的沟通和理解,法院在其中的职责是创造和解的氛围,在协调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引导,促使双方自行和解,而非主导双方的和解过程。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3日 05: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具体行政行为相关文章
  • 回避制度行政诉讼法
    农村房屋买卖
    宅基地使用权纠纷怎么处理以及相关的规定如下: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处理原则1、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处理原则一依法保护国家、集体的宅基地所有权。我国土地分别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改革前的旧契约不能作为土地权属的依据。处理宅基地(土地)纠纷,应切实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宅基地,集体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2、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处理原则二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农村居民建住房,应当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使用耕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未经批准的,不予保护。法人、公民合法继承的宅基地使用权除经统一规划或个别调整外,长期不变。另外,宅基地
    2023-02-28
    84人看过
  • 建立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有哪些现实意义
    提问:建立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律师解答:行政诉讼是一种社会纠纷的解决机制,和解协调无疑是一种解决纠纷的有效手段。同时,这种协调制度建立在法院依法核准的基础上,能确保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他人利益切实得到维护。所以,在当前城市拆迁、征地补偿等行政案件大量增加,群体性事件和涉诉上访案件不断,行政纠纷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构建和完善行政诉讼和解协调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法律知识:(一)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行政审判判决耗时耗力,并且容易引起上访、申诉等现象,浪费各种资源。在行政诉讼中通过和解协调好“官民”纠纷,更易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使“官民”握手言和,彻底平息纠纷,节约了诉讼成本和司法资源,做到案结事了,双方满意。这一点在处理原告人数较多的共同诉讼方面更为典型。(二)缓解对抗,自纠不足。行政主体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具体行政行为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消除其对行政机关的抵触情绪,增进人
    2023-08-17
    163人看过
  •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支撑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不会造成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干预的消极后果。建立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最大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担心司法权会不会干预行政权?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行政权与司法权各自不同的属性决定他们只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行政权与司法权虽然同属于执行权,但是两者大有区别。他们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司法权是判断权,而行政权是管理权。”他们之间的具体区别是:司法具有被动性,行政权具有主动性;司法权具有中立性,行政权具有鲜明倾向性;司法权注重权力过程的形式性,行政权注重权力结果的实质性;司法权具有稳定性,行政权具有应变性;司法权具有权力专属性,行政权具有可转授性;司法职业具有法律性,最初意义上的行政主体不具有法律职业性特征;司法具有终极性,行政权效力具有先定性;司法运行方式的交涉性,行政权运行方式具有整体单向性;司法管理关系具有非服从性,
    2023-06-11
    479人看过
  • 德国ADR制度的新发展
    国际仲裁程序
    近年来,诉讼案件的迅猛增长使得德国的法院系统不堪重负。为此,德国通过数次修改《民事诉讼法》、制定《司法简化法》和《司法负担减轻法》等做法来应对这些新变化,力图通过进一步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减轻司法系统的负担。与此同时,德国立法和司法部门也开始将眼光转向诉讼外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lternativeDispteResoltion,简称ADR)。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开始倡导发展ADR制度。1977年、1981年、1982年,德国连续举行了三次有关ADR的大型研讨会,并提出了在现有的和解所(Gtestellen)、调解机关(Schlichtngseinrichtngen)和仲裁所(Schiedaatellen)之外,再建立其他新的制度的提案,并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20世纪90年代两德统一后,德国诉讼费用高昂、诉讼迟延等问题日趋凸显,政府逐渐重视诉讼外纠
    2023-06-06
    218人看过
  • 新刑诉法的刑事和解制度
    1、刑事和解程序适用范围:其一,仅仅适用于公诉案件;其二,如果是故意犯罪,则适用于三年以下的轻罪案件;而且这类轻罪案件仅仅因民间纠纷而引起触犯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罪名的犯罪行为(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五章侵犯财产罪);其三,如果是过失犯罪,则除却渎职犯罪外的可能判处7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案件;其四,反向限制:上述入围的刑事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5年内曾经故意犯罪则不适用刑事和解程序。2、关于刑事和解程序启动主体问题:其一,程序的启动,在侦查阶段,则由侦查机关启动;在起诉阶段则为检察官启动,在审判阶段则由法官启动。其二,和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等)在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抑或法院的主持下就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以真诚悔罪、提供赔偿、赔礼道歉等方式达成共识。其三,公安机关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或者检察院向法院提出
    2023-04-02
    189人看过
  • 行政复议制度与行政诉讼制度之间有哪些关系
    但是两者又有明显区别,行政复议是在行政系统内部由行政机关自行消除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的行政活动;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的司法诉讼活动。行政复议适用行政程序,由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诉讼则适用由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程序,是司法程序。一方面,行政复议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有力的法制保障,使其免受不法行为的侵害,并使受到侵害的权益得到恢复,又可以维护行政管理活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障行政活动顺畅进行,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行政复议决定本身属于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除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它也不能成为最终的裁决,还要以行政诉讼制度作为最后的救济渠道。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就包括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中对行政复议制度与行政诉讼制度如何相衔接,也作出了一些重要规定。
    2023-06-13
    72人看过
  • 调解制度引入行政诉讼的探讨
    一、调解制度引入行政诉讼的必要性(一)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应当是正义和平等价值在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具体体现。行政诉讼只有保持与法的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定位在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救济和补偿的基点上,才是符合正义的有价值的良法。行政诉讼的运作过程和处理结果,从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相对人来说,其直接动力和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寻求司法救济,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是行政相对人追求的诉讼目的,及时解决纠纷和矛盾才是行政相对人的需要。因此,行政诉讼的这一目的,对行政诉讼调解的建立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二)行政诉讼实践的现实需要我国自《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逐渐增加,但与此同时,原告撤诉的比例却不断扩大。在这些撤诉中,因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而使原告申请撤诉并获得人民法院准许的占大多数。显然,高比例撤诉率的背后是法官所做的大量协调工作。但依现行规定,法院的这种
    2023-06-06
    333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已经发展了好几年
    1、行政诉讼法发展了几年,从1989年到2020年,发展了3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现行版本是2017年6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第二,什么是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是调整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诉讼法是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法,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行政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我国行政诉讼法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行政诉讼法。这是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本法共分11章75条,主要内容是行政诉讼法的重要原则;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范围
    2023-05-31
    146人看过
  • 为什么有制度和社会文化让行政诉讼难以立案
    种种立案难,折射出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的消极态度。不可否认的是,在立案难的案件中,法院法官的个人素质、情感、修养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原因,导致法官难以立案的现象。但这是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案件的内在排斥和恐惧。如果不理清这些体制、社会、文化原因,就不可能探索解决之道。详情如下:看来,司法独立的制度价值和法人的共同认识似乎没有必要去阐述。古今中外的法学家都呼吁司法独立。在我国现行的法院制度设计中,虽然在法律文本中,也极力主张司法独立,法院的司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等群体的干涉。但在实践中,司法独立是一个明显的重大制度缺陷。特别是地方人民法院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同级地方政府的依赖。在审理以地方政府为被告的行政案件时,会受到行政干预,因此法院难免有顾虑。然而,在城市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收等行政诉讼案件中,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特殊的利益关系使得地方政府介入司法的积极性不容小觑!2。传统官本位思想也根深蒂固。
    2023-05-02
    188人看过
  •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1、搜集证据。要准备去法院起诉别人,首先就得做好证据材料的搜集,没有足够的证据材料,就算你去打官司你也只会迎来败诉的风险。2、准备材料。证据搜集齐了,接下来的你就要准备诉讼的相关材料了,被告人的身份信息、起诉状、原告身份信息、证据材料复印件等,只有把材料备齐了,才能在立案的时候省很多麻烦。3、法院立案。备齐了材料,接下来的你就可以带着相关的材料去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立案窗口去立案了,把相关材料交给立案大厅,等待法院审核是否立案,是否立案的结果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给你答复。4、领取文书。假如法院决定了立案,就会通知你去领立案通知书,领完立案通知书后你就只需要耐心地等待法院通知你进行接下来的程序了。5、接受调解。一般简单的民事案件,法院在开庭前会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能够调解结案的,就会出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就会出开庭通知书,原被告双方静等开庭。6、参加庭审。在收到法院的开庭通知书后,假如双方不愿
    2023-07-15
    324人看过
  • 解读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证据制度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制度修订了哪些内容?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制度的修订主要包括明确被告逾期不举证视为没有相应证据、增加被告在两种情形下可以补充证据、原告需要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等内容。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制度进行了修订:1、明确被告逾期不举证的后果。针对被告不举证或者拖延举证的情况,增加规定: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或者人民法院依法调取证据的除外。2、完善被告的举证制度。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为了查明事实,增加规定:在两种情形下,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一是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二是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3、明确原告的举证责任。现行行政诉讼法
    2023-06-06
    481人看过
  • 设立行政公益诉讼完善行政诉讼制度
    从目前行政诉讼理论和行政执法、司法的实践看,很有必要在《行政诉讼法》中确立公益诉讼制度。首先,行诉法的立法宗旨决定了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我国行诉法的立法宗旨有两个,一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是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虽私权益之保护是行政法乃至一切部门法的终极宗旨,但若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对私权益的侵害和威胁就无处不在。申言之,即使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和不行为尚未实际害及私权益,但其存在本身对行政法治的破坏,对公益的侵犯,私权益也将因此失去存在的根基。可见确保依法行政这一宗旨有其独立价值,并不依附于保护私权益这一宗旨而存在。行诉法的两大宗旨表明,行政诉讼中既应有私益之诉,也应有公益之诉,在这一点上现行《行政诉讼法》显然有违其立法宗旨。其次,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拓展的要求。我国目前只有《行政复议法》规定了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且仅限于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但
    2023-06-13
    282人看过
  • 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提起行政诉讼还有限制吗
    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提起行政诉讼也有限制,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不予登记立案:1.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2.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3.危害国家安全的;4.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6.所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新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具体受案范围(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
    2023-07-28
    118人看过
  • 刑法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和实施
    (一)萌芽阶段:1、我国法律援助的产生起因于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必要的时候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的需要。1954年9月,我国第一部《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正式颁行。2、1956年1月司法部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建立律师工作的请示报告》,并于同年7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根据这项报告,当时计划凡30万人口以上的市和高、中级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市、县在本年内都要建立法律顾问处。此外,还提出发展规划,要在1957年全国配备4800名律师;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各省都要成立律师协会;第二个五年计划内全国配备14400名律师;第三个五年计划内全国配备24400名律师。3、恢复重建律师制度及法律援助制度被正式提上日程。到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并正式确立了辩护制度。4、我国律师制度的正式恢复重建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
    2023-04-25
    461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法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概念为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相应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作出有关该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单方法律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 更多>

    #具体行政行为
    相关咨询
    • 2018最新行政诉讼制度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04
      关于2018最新的行政诉讼制度是这样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行立案登记制度。简单来说,就是说人民法院应当将公民提起的所有行政案件的起诉书都应当接收,如果当场能够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立即予以立案,如果不能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接收公民的起诉状,并给公民出具注明日期的起诉状接收函。人民法院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决定。如果在七日内还是不能判断是否符合条件的,所以应当先予立案。
    • 什么叫做诉讼和解制度?
      台湾在线咨询 2021-08-13
      诉讼和解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世界各国大多作了详尽的规定。中国民诉法亦规定有诉讼和解制度,但其内容设计过于简单,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其应有的重要功能难以发挥。本文对中国的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完善进行粗浅地探讨。
    • 新刑诉法规定刑事和解制度是什么?
      江西在线咨询 2023-11-29
      依据新刑诉法规定,对于刑事案件加害人积极赔偿,获得被害人谅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轻微刑事案件,检察院可以根据公安机关提出的从宽处理建议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而法院可以根据检察院的建议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 何为新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双被告”制度?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13
      新《行政诉讼法》已经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很多新规定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其中,“双被告”制度更是备受关注,那么,什么是“双被告”制度呢?简言之,就是对于经过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案件而言,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原行政行为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法条变化如下: 旧《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2款规定: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
    • 如何建立宪法行政诉讼制度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0-29
      行政诉讼是指国家通过法定诉讼机关解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公民之间的纠纷,解决国家机关权责纠纷,处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的违法侵权行为的司法活动。目前,我国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由法院审理,但没有相应的诉讼机关和程序来解决行政纠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目前还没有行政诉讼制度。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相继展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行政诉讼制度,解决改革中的矛盾,保证改革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