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传、假传军令罪客观方面在法律上是如何进行规定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20 21:51:18 215 人看过

一、本罪的构成:第一,侵犯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第二,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假传、拒传军令,并且给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所谓假传军令,是指故意将自己伪造或者篡改的军事命令传达或者发布的行为。所谓拒传军令,是指拒不传达上级的命令。第三,本罪的主体只能是负有传达命令任务或者发布军事命令职权的参战军职人员。第四,主观方面是故意。至于犯罪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刑罚:根据刑法第422条规定,对本罪的处罚分以下两个档次:一是犯本罪的,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二、认定认定

(一)区分本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其区别在于:

1、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行为人传达或发布经过伪造或篡改的命令,只能表现为积极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则是拒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一般表现为不作为;拒传军令罪,也表现为不作为,即拒绝达军事命令。但拒传军令罪的行为人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传达,而违抗作战命令罪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执行。

2、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军职人员,而违抗作战令罪的主体,是接受命令的下级部属人员。

(二)区分本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都有编造事实,致使军心混乱的情况,二者的区别在于:

1、在主观方面,战时造谣惑众罪往往是行为人在作战能力和作战结果上,夸大敌人贬低自己,目的在于动摇军心;假传军令罪则是编发虚假命令,其目的在于破坏作战部署,但从后果看,当然有涣散部队斗志的情况发生。

2、主体方面,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参战人员的军职人员,而假传军令罪的主体一般是参战人员中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人,是军人中的特殊主体。关于拒传、假传军令罪客观方面在法律上是如何进行规定的这个问题,拒绝传达军令或者是篡改军令进行传达,同时除了这种行为以外还需要给作战造成了严重危害,在我国是要受到严格的惩罚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1日 22: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动机相关文章
  • 刑法中如何规定假传军令罪量刑标准?
    一、刑法中如何规定假传军令罪量刑标准?拒传、假传军令罪既遂的定罪量刑标准,是根据《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隐瞒、谎报军情罪】【拒传、假传军令罪】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假传军令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①侵犯的直接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②客观方面表现为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军令”,指与部队军事活动有关的命令、指示,如人员配备,部队设防,担负的战备任务,进入或者解除等级战备,受领作战任务,部队开进、集结,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战斗编成,协同计划,保障方案等。“拒传、假传军令”,指有条件传递军令而拒绝、拖延传递,或者故意传递虚假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指由于拒传、假传军令而扰乱作战部署的,贻误战机的,影响完成作战任务的,给敌人可乘之机的,使部队遭受损失的,
    2024-02-11
    364人看过
  • 拒传假传军令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区别是什么
    拒传、假传军令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区别为: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积极的传达或发布伪造、篡改的命令;拒传军令罪是拒绝传达军事命令;战时违抗命令罪是拒绝执行军事命令。主体不同。拒传、假传军令罪的主体是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军人;战时违抗命令罪是接受命令的下级部署人员。中国对拒传假传军令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拒传军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明知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故意拒绝传递的行为。假传军令罪是指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传达或者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具体量刑标准如下: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战斗、战斗损失重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第四百二十一条战时违抗命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8-04
    247人看过
  • 对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的犯罪行为应当如何处罚
    构成这个罪应当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行为人实施了故意隐瞒军情、故意谎报军情的行为或者实施了拒传军令、假传军令的行为的。2.这种行为对作战造成了实际危害。也就是导致作战失利或者造成了人员、武器装备等的实际损失。3.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故意的。如果行为人没有故意隐瞒、谎报军情而是由于认识的错误而错报了军情,或者不是故意拒传、假传军令而是误传了军令或是由于本人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无法传达军令的,不能构成本罪。刑法规定,对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3-06-12
    120人看过
  • 以拒传假传军令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主体要件是军人。拒传军令罪的犯罪主体一般只能是负有传递军令职责的军人,如通信、机要人员等,其他的军人职责上没有传递军令的义务,一般不能构成拒传军令罪。假传军令罪的犯罪主体并不限于特定的人员,所有军人都可以构成。拒传假传军令罪如何处罚拒传军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明知是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而故意拒绝传递的行为。假传军令罪,是指军人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予以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3-08-03
    224人看过
  • 对于假传军令罪如何处罚
    假传军令罪的处罚,是根据《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隐瞒、谎报军情罪】【拒传、假传军令罪】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军令是部队执行军事任务的依据,保证准确、及时地传递军令,是争取作战胜利的必要条件。拒传、假传军令的行为,严重妨害了各级首长对部队的指挥,破坏作战指挥秩序,将对作战造成严重危害。(二)客观要件拒传、假传军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拒传或者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军令是指与部队军事行动有关的命令,如人员配备,部队设防,担负的战备任务,进入或者解除等级战备,受领作战任务,部队开进、集结,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战斗编成,协同计划,保障方案等命令。拒传军令是指有条件传递军令而拒绝传递军令。如果确因受客观条件的限
    2023-03-24
    360人看过
  • 假传军令罪的刑法裁量规定有哪些
    根据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是指造成我军人员重大伤亡,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和军用物资严重损失,直至战斗、战役失利等。《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4-05-08
    256人看过
  • 刑法对假传军令罪既遂的处罚规定?
    现行刑法对假传军令罪既遂量刑的规定具体如下:1、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指造成武装部队人员重大伤亡的,造成武器装备、军事设施或者军用物资重大损失的,致使战斗、战役失利的,等等。假传军令罪,是指军人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予以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一、战时临阵脱逃罪既遂怎么判?行为人构成战时临阵脱逃罪既遂的,会被法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行为人战时临阵脱逃的行为,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其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战时临阵脱逃罪是指军人在战斗中或者在接受作战任务后,因贪生怕死、畏惧战斗,擅自逃离战斗岗位的行为。二、谎报军情罪一般判几年构成谎报军情罪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
    2023-03-09
    480人看过
  • 拒传、假传军令罪既遂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
    拒传军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明知是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而故意拒绝传递的行为。假传军令罪,是指军人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予以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拒传、假传军令罪的量刑标准有:1、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战时临阵脱逃罪既遂判刑标准细分战时临阵脱逃罪有三个量刑档次:1、一般情况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履行这一职责必须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尤其是在战斗中更是不能擅离职守,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顾全大局。在战场上或者是在临战或者战斗状态下,擅自脱离岗位逃避战斗的行为,主要是由于行为人畏惧战斗、贪生怕死而逃避战斗。对于这种行为,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2023-03-09
    378人看过
  • 现行刑法对假传军令罪既遂量刑是怎么规定的
    现行刑法对假传军令罪既遂量刑的规定具体如下:1、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指造成武装部队人员重大伤亡的,造成武器装备、军事设施或者军用物资重大损失的,致使战斗、战役失利的,等等。假传军令罪,是指军人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予以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对拒传、假传军令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对于构成拒传、假传军令罪的犯罪分子,我国人民法院对其进行判刑处罚适用的具体标准为: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
    2023-07-25
    216人看过
  •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是什么
    一、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是什么1、传染病是危害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忙染病的传播或者流行,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会严重影响传染病流行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2、法律依据:《刑法》第四百零九条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如何认定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传染病,是指由于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等侵入,发生使人体健康受到某种损害以及危及生命的一种疾病,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传播,造成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或者流行。2、传染病是危害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忙染病的传播或者流行,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会严重影响传染病流行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而导致发生
    2023-04-22
    184人看过
  • 第四百二十二条【隐瞒、谎报军情罪;拒传、假传军令罪定义、量刑】
    刑法解释:第四百二十二条【隐瞒、谎报军情罪;拒传、假传军令罪定义、量刑】第四百二十二条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解释】本条是关于隐瞒、谎报军情罪和拒传、假传军令罪及其处罚的规定。构成本罪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实施了故意隐瞒军情、故意谎报军情、拒传军令或者假传军令的行为的。这里规定的“军情”,是指与军事行动有关的我军、友军和敌军的情报,如敌军的位置和数量,敌军的作战动向,敌军火力点的分布情况等。“隐瞒军情”,是指行为人对军情加以掩盖,应该向上级报告而不报告的行为。“谎报军情”,是指行为人故意报告虚构的、不真实的军情。这里规定的“拒传军令”,是指负有传递军令职责的军人,拒不传达军事命令、指示的行为,如拒不传达军队调动的命令等。“假传军令”,是指故意传达篡改
    2023-06-11
    73人看过
  • 拒传军令罪判刑标准细分的规定是怎样的
    1、《刑法》将拒传军令罪细分为对作战造成危害、战斗(役)遭受重大损失两种情形,此两种情形的量刑规定具体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我军的作战指挥秩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而故意拒绝传递,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假传军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伪造或篡改军事命令并予以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本罪只能发生在战时。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是负有传递军令职责的军人,如通讯、机要人员。一、拒传假传军令罪的认定(一)区分本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其区别在于:1、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行为人传达或发布经过伪造或篡改的命令,只能表现为积极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则是拒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一般
    2023-02-23
    289人看过
  • 假传军令罪构成要素?
    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军令是部队执行军事任务的依据,保证准确、及时地传递军令,是争取作战胜利的必要条件。拒传、假传军令的行为,严重妨害了各级首长对部队的指挥,破坏作战指挥秩序,将对作战造成严重危害。(二)客观要件拒传、假传军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拒传或者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军令是指与部队军事行动有关的命令,如人员配备,部队设防,担负的战备任务,进入或者解除等级战备,受领作战任务,部队开进、集结,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战斗编成,协同计划,保障方案等命令。拒传军令是指有条件传递军令而拒绝传递军令。如果确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联络中断等,无法及时传递军令,不能认为是拒传军令。假传军令是指故意传递虚假的军令。假传的军令既可以是无中生有凭空编造的,也可以是篡改真实的军令;既可以是行为人自己编造或者篡改的,也可以是行为人明知别人编造或者篡改后自己仍然予以传递的。拒
    2023-03-03
    224人看过
  •  拒传军令罪既遂的刑罚是多少?
    根据《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隐瞒、谎报军情罪】【拒传、假传军令罪】规定, 如果故意隐瞒或谎报军情, 或者拒传或假传军令, 导致作战遭受危害, 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致使战斗或战役遭受重大损失, 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根据《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隐瞒、谎报军情罪】【拒传、假传军令罪】规定,如果故意隐瞒或谎报军情,或者拒传或假传军令,导致作战遭受危害,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致使战斗或战役遭受重大损失,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故 意 隐 瞒 军 情 罪 会 判 多 久 ?隐瞒军情罪是一种严重的军事犯罪行为,对于犯此罪行的士兵将面临何种处罚,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素材中的内容可知,隐瞒军情罪是指在军事活动中,故意隐瞒重要军情,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对于此罪行的惩罚,主要取决于其造成的影响程度。若隐瞒
    2023-09-17
    327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驱力。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更多>

    #犯罪动机
    相关咨询
    • 如何认定拒传假传军令罪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1-30
      拒绝传递军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明知与作战有关的命令和指示,故意拒绝传递的行为。假传军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侵犯本罪的对象是作战指挥秩序。拒传、假传军令罪客观上表现为拒传或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军人。本罪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 什么是拒传、假传军令罪
      海南在线咨询 2024-09-03
      (一)区分本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其区别在于: 1、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行为人传达或发布经过伪造或篡改的命令,只能表现为积极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则是拒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一般表现为不作为;拒传军令罪,也表现为不作为,即拒绝达军事命令。但拒传军令罪的行为人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传达,而违抗作战命令罪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执行。 2、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军
    •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的是什么拒传、假传军令罪的构成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7
      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军令是部队执行军事任务的依据,保证准确、及时地传递军令,是争取作战胜利的必要条件。拒传、假传军令的行为,严重妨害了各级首长对部队的指挥,破坏作战指挥秩序,将对作战造成严重危害。 (二)客观要件 拒传、假传军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拒传或者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军令是指与部队军事行动有关的命令,如人员配备,部队设防,担负的战备任务,进入或
    •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法条及司法解释是如何的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30
      第四百二十二条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拒传假传军令罪有哪些刑法条文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9-30
      处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是指造成我军人员重大伤亡,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和军用物资严重损失,直至战斗、战役失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