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劳动关系有下列法律要件:
一、劳动给付行为已经发生。劳动关系的标的是劳动给付行为,该行为的存在和终结是形成劳动关系的重要标准。
二、从属关系已经形成。这是事实劳动关系的重要特征和构成要件之一。
三、默认的意思表示。即在劳资双方之间存在着意思表示合意的要素。
四、欠缺法定的形式要件。从法律上看,事实劳动关系具备了主体、内容和意思表示3个要素,双方之间形成了劳动关系,只是未形成书面合同,欠缺法定的形式要件。
裁决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第五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10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要求确认劳动关系资料
453人看过
-
要求确认劳动关系对时效有要求吗
399人看过
-
劳动关系确认的证据需求:了解最高法院要求
104人看过
-
应对劳动关系不明确的方法研究
102人看过
-
未签劳动合同,如何明确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
284人看过
-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成
463人看过
书面合同是以文字表述形式按一定格式记载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的合同。书面合同一般适用于计划的、规范性的、标的数量比较大、内容比较复杂的、法人之间订立的难于即时结清的合同。书面形式的合同有: 1、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 更多>
-
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关系和劳动关系有什么区别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24我国劳动法所称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即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劳动法所调整的这种劳动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社会劳动关系。所谓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为需要的一方以活劳动形式提供劳务活动,而需要方支付其约定的报酬的社会关系。二者的区划在于,劳动关系的一方必定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单位(包括个经济组织),而劳务关系则可以双方都是单位,也可以双方都是公民,或一方是单
-
劳动关系存档证明的开具要求海南在线咨询 2024-11-16如果您需要帮助解决劳动纠纷问题,您可以寻求当地劳动监察大队的帮助,或者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诉。在您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必须提供《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的证明文件,该证明文件应符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4条的规定。 根据2012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第五十条【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的义务】规定,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
-
确认劳动关系需要哪些证据, 确认劳动关系需要哪些证据与明确的事项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06确认劳动关系需要哪些证据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
-
要明确劳动关系应及时签订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22如今,一些用人单位及求职者对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的认识比较模糊,双方在签约阶段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也为今后双方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埋下隐患。《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的建立作出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
-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如何明确区分?辽宁在线咨询 2024-11-15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之间存在许多差异。首先,它们的主体身份构成完全不同。其次,它们所涉及的法律性质也有很大差异。此外,处于劳动关系范畴下的劳动者可以享受的待遇不仅包括基本薪酬,还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种福利津贴等多元化项目。然而,在劳务关系环境中,劳动者只能获得基本工资这一单一形式的收入,并且不涉及社保方面的权益保障。最后,这两种关系之间适用的法律规范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