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实施研究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7 15:32:15 172 人看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已实施七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国家机关和企业的体制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者法律意识的增强,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增多。由于时效性强、主体和内容复杂、政策和法律滞后,此类案件处理难度较大。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于2001年4月16日发布了发审[2001]14号《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解释》是一部重要而激动人心的司法文书,具有内容丰富准确、论证充分、研究透彻、指导科学全面、实用主义等特点。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也有利于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但通过《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实施两年来的司法实践,发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的一些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存在缺陷,在实践中导致仲裁员和法官之间的理解和判断不一致。本文拟对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中存在的四个问题进行分析

I劳动争议性质的界定缺乏规范

(I)行政法规与司法解释相互矛盾

人民法院条例第二条7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将劳动争议的性质定义为: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员工,企业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1)因解雇、退市、解雇员工引起的争议,员工辞职和自动辞职(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的规定而产生的争议,培训和劳动保护(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劳动法》第2条将劳动争议定义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企业、个人经济组织和劳动者”。与之订立劳动合同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劳动者。”法律实施后,,劳动部《关于劳动法实施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劳动法实施意见》)(劳办发〔1995〕309号)第82条、第84条对《劳动法》第2条进行了解释,并在《劳动法》第2条中作了补充规定劳动争议处理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无论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且符合《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解决条例》的受理范围,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以受理。”p>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第1条将劳动争议定义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劳动合同后发生的争议关系(3)劳动者退休后,因追缴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等社会保险费,与未参与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发生纠纷。”

从上述规定来看,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对劳动争议的性质做出了不同的界定。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一是劳动争议性质的界定方式不同"劳动法原则上界定了劳动争议的性质,而"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主要通过列举的方式界定了劳动争议的内容,,而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主要是泛化地界定劳动关系。其次,劳动争议的性质是基于不同的背景而产生的。《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对劳动争议的定义是基于固定劳动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度并存。从形式和内容上看,《条例》第二条第(一)、(二)项为固定劳动制度劳动关系纠纷,第(三)项主要为劳动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对劳动争议进行了界定,它主要是基于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实施。三是受案范围不同。《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第七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围。当事人拒不受理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诉讼,本解释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所裁定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范围,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无权仲裁,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应当裁定不予执行,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在收到不予执行裁定的次日起30日内,就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充分说明《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争议司法解释》所界定的劳动争议性质范围与行政法规不同。有一种观点认为,此处提及的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事项是指雇主与工人之间因雇员的劳动管理和雇员的解雇而发生的纠纷。笔者认为,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中劳动争议定义的主要缺陷在于忽视了劳动权利义务在劳动争议定义中的作用。虽然《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考虑了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作用,但第(I)项和第(II)项所列事项过于狭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28日 10: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仲裁机构相关文章
  •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已于2010年7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二○一○年九月十三日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特作如下解释。第一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社保不能补办,用人单位应赔偿相应损失。)第二条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三条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加倍赔偿金是以前薄弱环节,现在加以强调)第四
    2023-04-28
    116人看过
  •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月1日起施行,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1月18日,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2012)为了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若干适用法律问题,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得以无管辖权为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按照下列情形处理:(1)经审查,认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本案无管辖权,通知双方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如果经审查发
    2023-05-07
    125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司法解释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双方发生争议的情形并不少见。而劳动争议如何仲裁关系到广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它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劳动争议仲裁司法解释则对劳动争议仲裁法中的一些条款作了详细的说明了补充,我们来了解一下具体的内容。劳动争议仲裁法司法解释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
    2023-04-28
    387人看过
  • 劳动争议解决中的几个难题研究
    [关键词]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定性申请。目前我国处理劳动争议有两个直接的法律依据。一是劳动法,;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此外,还有原劳动部《关于实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上述法律、法规、意见和解释,现阶段中国各劳动争议解决机构受理的劳动争议范围包括:①中国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劳动争议;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本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争议: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争议;③工人退休后,由于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福利和其他社会保险费的追缴,与未参与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发生纠纷。目前,司法实践中对劳动争议范围的界定和准确定性主要涉及以下
    2023-05-07
    499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法司法解释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第二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二
    2023-04-28
    81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调研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程序主要是有:1、首先,劳动者需要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或者达成和解协议;2、其次,如果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不履行的,可以申请调解;3、调解不成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4、最后,对于仲裁裁决书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有哪些途径解决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种途径解决: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二、被拖欠加班工资怎么办?1、协商和解。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申请调解。发生
    2023-03-15
    109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仲裁机构
    相关咨询
    •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24
      最高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5)草案仲裁未提供证据处理用人单位依法承担举证责任,仲裁过程中无正当理由不提交或拒绝提交证据,劳动人事仲裁机构裁定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用人单位在诉讼阶段提交证据,不能解释正当理由,人民法院不予认定。
    • 《劳动争议仲裁司法解释》的解释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
    • 劳动争议仲裁法司法解释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司法解释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1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
    • 劳动争议仲裁的司法解释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26
      劳动争议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