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合同中的利息条款发生歧义时,通过合同漏洞填补规则进行确定,经过解释仍有歧义即可认定为利息约定不明。实践中,也有地方法院认为,当事人没有明确是月利率还是年利率,应当认定为利息约定不明;还有法院认为,根据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交易方式、交易习惯等因素无法确定利息的,也认定为利息约定不明。
对于自然人之间利息约定不明的,出借人主张利息时无法得到法院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报价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四条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报价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生活实践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方便的时候,需要借款,不论是自然人之间还是非自然人之间,发生借贷关系时,都应当签订协议或合同,明确借款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四条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n 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报价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
未明确利息约定的情况
114人看过
-
借款利息约定为百分比属于约定不明吗
445人看过
-
利息约定不明的是约定利息吗
183人看过
-
什么情况属于二套房的情况,什么情况不属于二套房
484人看过
-
哪些情况属于授权不明
142人看过
-
约定利息不明确可以主张利息么
274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属于加倍支付债务利息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三条的规定计算延期履行期间的双倍债务利息,则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延期履行期间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计算。双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是:双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延期履行期间。
-
利息约定不明如何处理,利息约定不明怎么办?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7利息约定不明如何处理,利息约定不明怎么办利息条款或约定是民间借贷合同的重要内容,但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具有互助性质,因合同当事人之间本身具有的特定关系,利息条款的约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如有的约定了利息,而有的就未约定利息,有的约定还不明确等等情况经常出现。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11条第1款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
利息约定不明的情形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08当合同中的利息条款发生歧义时,通过合同漏洞填补规则进行确定,经过解释仍有歧义即可认定为利息约定不明。 实践中,也有地方法院认为,当事人没有明确是月利率还是年利率,应当认定为利息约定不明;还有法院认为,根据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交易方式、交易习惯等因素无法确定利息的,也认定为利息约定不明。
-
什么情况下属于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甘肃在线咨询 2021-10-10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员工和相关监督部门或行业协会的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获得的内幕信息以外的未公开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如果涉嫌以下情况之一,立案追诉:(1)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50万元以上的情况下(2)期货交易占有保证金额累计在30万元以上的情况下(30万元以上)以上的情况
-
什么情况下工资利息属于劳动争议纠纷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10工资利息属于劳动争议纠纷。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