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嘱无效的情形有什么样的怎样订立有效遗嘱
遗嘱无效的情形有:
1.遗嘱内容不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2.遗嘱存在欺诈、胁迫情形;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立的遗嘱;
4.伪造的遗嘱;
订立有效遗嘱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立遗嘱的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遗嘱内容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3.遗嘱中只能处分当事人自己的财产。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二、导致遗嘱无效的情形主要有什么样的
1、遗嘱因为订立遗嘱时,当事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导致无效的。
2、遗嘱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不真实,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3、遗嘱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
4、遗嘱处分了被继承人之外的财产。
5、遗嘱不符合订立遗嘱的法定形式。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三、导致遗嘱无效的情形有什么样的
导致遗嘱无效的情形有:
1、未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或胎儿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2、遗嘱分配了其他人的财产。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公民可以立遗嘱处分的也是个人财产,如果遗嘱分配了他人财产的,该部分无效。
3、遗嘱人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受胁迫、欺骗。遗嘱应当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
4、遗嘱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详。遗嘱应当表示具体明确,对意思表示不明确的,司法实践中往往会不认可遗嘱效力。
5、留多份遗嘱或已有公证遗嘱后又订立其他类型遗嘱。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 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
什么样的遗嘱是合法有效的遗嘱,哪些情形会导致遗嘱无效?
182人看过
-
自书遗嘱该如何订立 遗嘱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115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当事人订立的遗嘱无效,遗嘱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457人看过
-
什么样的遗嘱是有效的 什么样的遗嘱是无效的
144人看过
-
怎样制立遗嘱?遗嘱有效有几种形式?
375人看过
-
遗嘱的形式有哪些 怎样认定遗嘱无效
63人看过
-
遗嘱无效的情形有什么 什么情况下遗嘱无效广西在线咨询 2023-10-14《民法典》规定遗嘱无效的情形有立遗嘱人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等。公民订立遗嘱可以采用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口头遗嘱、录音遗嘱以及公证遗嘱的方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证遗嘱是所有遗嘱形式中效力最高的,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
无效遗嘱和有效遗嘱是什么样的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31遗嘱的效力如下: 1、有效。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依法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 2、无效。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遗嘱人受欺诈或胁迫所立的遗嘱、伪造的遗嘱等;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
遗嘱订立有效是怎样的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01公证遗嘱。公证遗嘱即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的遗嘱。公证遗嘱的方式是最严格的遗嘱方式,能确实保障遗嘱人的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公证遗嘱也是处理遗嘱继承纠最可靠的证据。
-
遗嘱无效的效力情形是怎样的?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031、多份遗嘱的内容冲突造成的遗嘱无效 多份遗嘱的内容存在冲突,必然导致效力较低的遗嘱的失效,具体处理原则如下: 1、公证遗嘱优先于一般形式遗嘱; 2、后订立的遗嘱优先于先订立的遗嘱,无公证遗嘱时,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2、遗嘱形式不合法导致的遗嘱完全失效 遗嘱有五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形式上的要求,如果遗嘱的形式不符合要求,会导致遗嘱无效。如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没有见证人或者见证人不符合
-
立遗嘱时应注意什么 遗嘱无效的情形有哪些浙江在线咨询 2023-09-05遗嘱的内容应该合法而详细。订立遗嘱应该考虑周全不可盲目冲动。选择合适的遗嘱形式订立合法有效的遗嘱。妥善管理遗嘱。遗嘱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多份遗嘱内容冲突、对不属于自己财产的无效处分导致的失效。遗嘱的失效可能由遗嘱人、继承人或见证人引起,也可以因写作前、写作中或写作后的原因而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