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局将在今年加大力度推进公务员相关制度建设,其中包括会同中组部研究制定公务员辞职、辞退规定,积极推进分类管理和聘任制制度建设等重要举措。
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在3日召开的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介绍的情况。
要加快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建设进程。杨士秋说,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10个公务员法配套法规。今年,配套法规建设的任务是——会同中组部研究制定公务员辞职、辞退规定,录用考试报考者违纪违规处理办法,录用特殊职位体检标准;研究起草公务员回避、转任规定,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管理办法,违反公务员法责任追究办法等规章。
与此同时,还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公务员专项处分规章,推进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建设。杨士秋表示。此外,国家公务员局还将积极推进分类管理和聘任制制度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科学稳慎的原则,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适时扩大试点范围,不断深化试点内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范。杨士秋说,目前,有关部门已草拟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暂行规定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
据了解,国家公务员局去年在研究制定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方案的基础上,已会同工商总局在上海等6省(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部分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在深圳、浦东新区、温州市和证监会开展了公务员职位聘任制试点工作。
去年全国行政机关招录9万公务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在3日召开的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去年,全国行政机关共招录约9万名公务员,由于加大了从基层录用公务员的力度,中央和省级机关录用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达到50%以上。
近九成公务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3日表示,公务员队伍中大专学历的干部已近九成,基层公务员队伍占全国公务员总数近六成。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人员占总数的比例由1992年的30%,上升到2007年的86%。尹蔚民说。(记者谭浩)
-
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
129人看过
-
深圳公务员实施职位分类和聘任制69%公务员摘官帽
146人看过
-
启动聘任制公务员试点
283人看过
-
深圳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合同期最高五年
178人看过
-
河南试点公务员聘任制:试用期1至6个月
406人看过
-
哪些职位适合公务员的聘任制度?
434人看过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更多>
-
有哪些职位不需要公务员考试而是聘任的?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9你说的应该是政府雇员,也就是社会上说的合同工。政府雇员是分3个等级的,初级雇员,中间雇员和高级雇员的!每个等级的工资待遇都不一样。等级越高,工资待遇就越好。你要应聘的话,需要等法院在人才网上发布招聘信息,符合要求的话,就带齐相关证件资料去报名!再通过笔试,能力考试(电脑操作考试或者体能测试),再面试,最后就是体检,入职!书记员,法警和陪审员这些职位都有政府雇员的。
-
公务员是聘任制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20聘任制是一种通过聘任和应聘双方签订聘约,聘请人员担任公务员职务的任免形式。合同期内,在法律的监督和保护下,双方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合同期满,根据双方的协商情况,可继续聘任,也可解聘。它可分为公开招聘和限制范围聘任两种形式。目前,聘任制范围越来越广。其优点是便于吸收外来人才也有利于默默无闻的人才脱颖而出。你算是聘任制的。
-
深圳市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是哪些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23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国家公务员的合法权利,优化国家公务员队伍,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申请终止其与国家行政机关的任用关系。 第三条辞退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解除其与国家公务员的任用关系。 第二章辞职 第四条国家公务员要求离开国家行政机关,不再担任国家公务员职务,可以向任免机关申请辞职。 第五条
-
公务员聘任制对哪些岗位有适用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1-30任用公务员职务有三种方式,即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公务员法》规定,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和辅助岗位可以实行聘任制。梳理近年来各地招聘公务员的情况,发现岗位需求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专业性强的岗位,二是辅助性岗位。虽然地方政策不同,但聘任岗位多为专业性较强,需要具备特定的专业技能或特殊技能、经验、资质。
-
什么叫聘任制公务员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29聘任制公务员是指行政机关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行政编制(含政法专项编制和行政执法专项编制)限额内,以合同形式聘任、依法履行公职、由国家财政承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