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一种法律制度,旨在防止营利法人的独立人格被滥用,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该制度否认法人的独立人格与成员的有限责任,责令法人的成员或其他相关主体对法人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这一制度源于西方,是对传统法人制度的补充与完善。
为了防止营利法人的独立人格被滥用,以及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我们实行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法人的独立人格与成员的有限责任,责令法人的成员或其他相关主体对法人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的一种法律制度。法人人格否认理论源于西方,该理论是对传统法人制度的补充与完善。
营 利 法 人 如 何 避 免 滥 用 独 立 人 格 ?
营利法人如何避免滥用独立人格?
营利法人作为法律主体,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其可以完全摆脱法律规范的制约。为了防止滥用独立人格,营利法人应当遵守以下几点:
1. 依法成立:营利法人应按照法定程序设立,确保其成立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从而享有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2. 合法经营:营利法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开展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所得利润用于企业持续发展。
3. 保护消费者权益:营利法人应关注消费者权益,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 加强内部管理:营利法人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防止滥用独立人格。
5. 承担社会责任:营利法人应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遵守上述规定,营利法人可以有效避免滥用独立人格,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营利法人作为法律主体,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其可以完全摆脱法律规范的制约。为了防止滥用独立人格,营利法人应当遵守以下几点:依法成立、合法经营、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内部管理、承担社会责任。通过遵守上述规定,营利法人可以有效避免滥用独立人格,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十三条营利法人的出资人不得滥用出资人权利损害法人或者其他出资人的利益;滥用出资人权利造成法人或者其他出资人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营利法人的出资人不得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出资人有限责任损害法人债权人的利益;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出资人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法人债权人的利益的,应当对法人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如何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467人看过
-
债权人保护与法人格否认
197人看过
-
法律是否应该保护死者的人格权益
294人看过
-
法律对人格权和人格利益有哪几种保护方法
376人看过
-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引入与财务债权保护
466人看过
-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中社会保护机制的构建
201人看过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 更多>
-
如何保护死者的人格权益上海在线咨询 2023-12-12根据规定,死者人格权益被侵害时,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条适用的前提是: 第一,被侵害者已经死亡。 第二,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未经许可而擅自使用死者的姓名、肖像等; (2)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等方式,侵害死者的名誉、荣誉
-
法人人格否认制的含义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18法律在肯定公司人格独立的同时,不容忍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来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了中小股东的权益。可见,法人人格否认制是对公司人格独立原则有益而必要的补充。赋予股东提案权,使其有机会将其意见和建议传达董事会,使其拟定政策时更加谨慎,从而预防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促使股东法定权利的实现,保护少数股东的利益。
-
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法律机制有哪些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27小股东也可以行使知情权,查阅公司章程等;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小股东拥有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的权利;公司的董事、高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起诉;小股东也享有分红权与优先认购权;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对股东会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价格收购其股权等。
-
死者的人格利益受法律保护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3-02-17死者的人格利益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保护死者的人格利益,其实就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及死者近亲属的利益。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的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