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境内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国外引进或者向国外输出技术与技术输出国或者技术引进国的当事人订立的技术转让合同,称为技术进出口合同。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一国境内,该国自然人和法人与外国自然人和法人,该国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不属于国际技术转让,而属于国内技术转让。(2)签订技术进口合同必须及时报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其他机关批准后生效,在规定的审批期限内,审批机关没有作出决定的,视同获得批准,合同自动生效。技术进口合同的期限应当与受让人掌握引进技术的时间相适应,未经审批机关特殊批准,不得超过10年。未经审批机关特殊批准,技术进口合同的转让人不得强使受让人接受不合理的限制性要求。(3)在签订技术进口合同时,要注意,①当转让人存在母公司与子公司时,母公司与子公司法定地址不同的,适用法律也不一样。②转让人提供的技术内容应把技术参数(技术指标)、技术资料清单、日期等都明确具体地写在合同之中。合同应规定在中国境内受让人享有制造、适用和销售产品的权利,并且一般不应限制产品的出口地区。③要明确规定不可抗力的范围,发生不可抗力后应办理的手续以及处理方法。④转让人从受让人取得收入,应当依法在受让人所在地纳税。如果双方国家间订有税收协定的,应当在合同中予以明确规定。⑤一般应规定合同适用中国法律。规定仲裁条款的,仲裁地可以规定在中国,也可以规定在第三国。(4)法律或行政法规对技术进出口合同另设规定的情况下,应依其规定。此外,法律,行政法规对专利,专利申请合同另有规定的,也应依照其规定。
一、专利权转让给国外的相关公告
1、若待转让的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涉及禁止类技术,根据《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禁止,不得转让;
2、若待转让的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涉及限制类技术,当事人应当按照《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技术出口审批手续;获得批准的,当事人凭《技术出口许可证》到我局办理转让登记手续;
3、若待转让的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涉及自由类技术,当事人应当按照《技术出口管理条例》和《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技术出口登记手续;经登记的,当事人凭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技术出口合同登记证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转让登记手续。
-
技术合同与技术进出口合同范本内容是什么?
226人看过
-
2024技术进口合同备案的规定是什么
225人看过
-
技术合同进出口报关如何报
357人看过
-
技术进口需要技术合同备案吗
418人看过
-
我国技术进出口合同分哪几类
246人看过
-
进出口商检技术法规体系
196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技术转让合同中对技术有哪些特别的要求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13技术转让合同对于转让技术的要求分别有以下几点: 1、当事人对技术转让合同标的有明确的知识产权权属约定; 2、技术转让合同标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已经掌握的技术成果才能进行转让; 3、技术转让合同标的具有完整性和实用性; 4、法律其他规定等。
-
技术进出口的专利许可合同怎么写?宁夏在线咨询 2023-12-22技术进出口的专利许可合同要写甲方(许可方)的基本信息乙方(被许可方)的基本信息第一条定义1、1专利:1、2专利申请:1、3一般技术1、4技术秘密。第二条实施许可的范围第三条技术资料第四条使用费及支付方式第五条技术服务。第六条合同技术的试制及验收。
-
技术进出口合同的国家管理是怎样的?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6为规范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的管理,我国建立了技术进出口信息管理制度。但是,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成立时作为资本入股并作为合资章程附件的技术进口合同按外商投资企业有关法律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对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实行网上在线登记管理。并对合同的登记管理制定了具体制度。
-
技术开发合同与技术进口企业之间存在技术合同关系的解决方式有哪些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06你应当与他本人签订一份技术开发合同,在合同中约定你们拟开发的技术名称、用途、范围、双方的权利义务、技术开发的资金来源和支配、技术的权利归属、违约责任等内容。 你作为技术开发的主要负责人,要特别注意在条款中规定对你的保护措施、尤其是技术的权利归属。 此项合同非常重要,靠一份范本提供给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明确的规定,特别是不能为你提供良好的权利保障。 如果你不愿委托律师处理此事
-
国际技术进出口合同的诉讼时效期间是多久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054年。《合同法》第129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其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