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损害民众隐私权。
【事件经过】
在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推行六年后,国内电信市场的黑卡现象依旧严重。日前,工信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电信企业今年底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5%,这被业内解读为“史上最严实名制”。业内人士认为,以前运营商渠道养卡造成了黑卡泛滥的现象,如今移-动转售号段又为诈骗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这都导致了黑卡的屡禁不止,不过,随着国家相关部门愈加严格的要求,未来实名制将得到有效推广。
【法律解读】
从国际经验来看,实名制并不必然导致隐私泄露,关键在公权力和国企如何保障手机的私密。相反,一些游离在注册制之外的“黑号码”,反而容易被电信诈骗团伙利用。目前大陆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已达到92%,但仍有近1亿用户未实名登记。倘若这些漏洞被不法分子甚至恐怖分子所利用,对公共安全的冲击不堪设想。
前些天,甘肃一教师遭遇电信诈骗,省吃俭用一辈子的23万元购房款瞬间蒸发,“一套西装穿17年”的他愤然自杀。这一幕,令无数人愤慨、动容,这也是监管部门强调电话实名制的动因。尽管会给一些人带来不方便或者不信任的感觉,但从关系民众福祉的整体公共安全来看,这么做,值。
严是爱,宽是害,那么应当谁来“爱”?又该怎么“爱”?监管部门提出了较为明晰的标准。一方面要求电信企业及时告知补办手续,另一方面开展针对“黑卡”的专项整治工作。既清查“存量”,又打击“增量”,单靠监管部门的直接介入不现实。对电信企业来说,大多数属于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守住用户规范登记的“防火墙”。
难就难在作为虚拟平台的民营企业,它们数量众多、又过度依赖虚拟号码带来的丰厚利润。这方面,工信部联手公安部已对相关违法犯罪“亮剑”,打击效果不错,一大批不法企业被关停。下一步,还要将“最严监管”从“运动式”转向常态化,在源头上堵住非实名注册、冒名顶替注册的行径。让这些企业舍得放手、真正承担起责任,“疏”和“堵”都不可或缺。
“喂,我是你领导啊,明早来我办公室一趟!”“公检法,反洗钱”……这一类电信骚扰,让不少人防不胜防,事后执法要么追缴时间太长,要么“基站发射”“境外诈骗”让追缴成本太高,必须通过实名制来正本清源。而另一类卖房中介的问询、商场促销的推介,又属于被人利用了实名制的缺陷,“买卖个人的手机号码”,同样需要监管机构守住信息资源、防止“内鬼”与商家暗中勾连。在“互联网+”的信息社会,让法治守护公民安全,始终在路上。
-
手机实名制如何有效保护公民隐私
484人看过
-
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
306人看过
-
侵害隐私权的损害结果怎么认定,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
64人看过
-
银行卡手机号必须是实名制吗
477人看过
-
电话卡没有什么实名制会怎样?手机号未实名制后果介绍
209人看过
-
实名制下,举报人的隐私会受到保护吗?
258人看过
实名制是指在办理和进行某项业务时,提供真实的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或资料,填写真实的户籍姓名。 最初启用实名制,源自网瘾低龄化,继而开始试水。紧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虚拟身份的交易日益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实名制渐渐成为一项社会管理... 更多>
-
手机实名制如何有效保护公民隐私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01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具体做法: 明确主要立法原则。包括收集限制原则——资料收集需以合法公正手段与方式并尽到告知义务;限制披露原则——不得将所收集的资料对第三人做收集目的之外的披露; 安全保护原则——对收集到的个人资料必须进行合理安全的保护; 个人参与原则——个人有权对自己的资料行使了解、消除、更新等权利;责任原则——资料库控制着应对其管理的资料负完全责任; 使用限制原则——个人资料不应供作收集目的之
-
进入授权会不会涉及隐私?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02你说的太简单,无法针对性回答。在法律关系里,对于授权的规定是有的,但在现实操作中却是由双方约定授权的内容、范围、时间、违约责任及解决方式。如果是网络上的授权,那就更不好说了,单就说一个举证他泄露隐私的行为,就是个麻烦事。因为对于个人信息的保密在任何一个环节出错,你都可能会被泄露自身的隐私,如你的房产、网络消费、汽车登记等。
-
单位为什么不对涉及隐私权的手机进行翻查江苏在线咨询 2023-12-11单位翻查手机的行为是侵犯隐私权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如果员工的隐私权被侵害的,可以依法起诉或者通过协商等方式维权。
-
倒卖实名制手机卡会被抓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131、实名制的手机卡属于公民的个人隐私,倒卖实名的手机卡就是侵犯了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可能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