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了针对不同类型的谣言可能构成的罪名,包括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如果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中,只有告诉且情节严重的情况才会被处理。然而,如果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则除外。
根据不同情况而定。针对不同类型的谣言,可能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散 布 谣 言 可 能 触 犯 哪 些 罪 名 ?
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散布谣言,谎称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言论、行为,或者故意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刑法》第291条第2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或者明知是编造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综上所述,散布谣言可能触犯的罪名包括:谎称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言论、行为(第246条),或者故意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第291条第2款)。若造成严重后果,则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谣言的传播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可能会触犯刑法中的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根据刑法第246条和第291条第2款的规定,散布谣言可能会受到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因此,我们应该避免散布谣言,以免触犯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虚假宣传构成要件
493人看过
-
传播虚假信息刑法多少条
77人看过
-
虚假恐怖信息传播行为如何构成故意犯罪
278人看过
-
编造虚假信息传播是什么罪
116人看过
-
被定罪的条件是什么: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134人看过
-
网络环境下虚假信息的传播特点
153人看过
期货交易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以远期合同交易为雏形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的交易方式。 它是指为转移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而对那些大批量均质商品所采取的,通过经纪人在商品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争的形式进行期货合约的买卖形式。... 更多>
-
传播虚假信息 via WeChat澳门在线咨询 2024-12-11根据现行刑法第291条,若散布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或明知是虚假信息而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将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造成严重后果,将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最近发布的司法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就应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以让网
-
虚假构成传播恐怖信息罪法院会怎么判?陕西在线咨询 2023-10-25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传播恐怖疫情, 虚假恐怖信息构成什么罪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11传播恐怖疫情,虚假恐怖信息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传播转发虚假信息罪广西在线咨询 2023-03-08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量刑标准是: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明知是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等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个人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的信息,或者传播虚假恐怖事件的处罚?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25《反恐法》明确规定,恐怖事件发生、发展和应对处置信息,由恐怖事件发生地的省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发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的恐怖事件,由指定的省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发布。此外,为贪图关注而造谣,或者四处传播恐怖活动信息,将受到法律处罚。《反恐法》规定,个人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或者未经批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