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监视居住案件撤案比例逐年上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9-13 12:20:07 143 人看过

该段内容讲述了监视居住期满后,案件不会被撤销,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查后作出解除或撤销决定,并通知被监视居住人。但监视居住到期后,只是说明犯罪嫌疑人可以自由行动,不意味案件已经结了,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可以继续侦查案件。

监视居住期满后,不会撤销案件。若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办案机关需在收到办案人员意见后,由部门负责人审查,检察长或公安局长作出解除或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决定后,办案机关需向被监视居住人通知解除决定书,并将解除决定书送达相关部门。监视居住到期后只是说明犯罪嫌疑人可以自由行动,但是不意味案件已经结了,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可以继续侦查案件。

【 疑 问 解 答 】 监 视 居 住 期 满 后 , 如 何 撤 销 案 件 ?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监视居住的期间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监视居住期满后,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案件。根据该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撤销案件,并对案件相关的财物予以退还。因此,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撤销案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撤销案件前,当事人应当先将监视居住期间所存储的财物上交。

监视居住期满后,案件不会被撤销。若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办案机关需在收到办案人员意见后,由部门负责人审查,检察长或公安局长作出解除或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决定后,办案机关需向被监视居住人通知解除决定书,并将解除决定书送达相关部门。监视居住到期后只是说明犯罪嫌疑人可以自由行动,但是不意味案件已经结了,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可以继续侦查案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监视居住的期间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监视居住期满后,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案件。根据该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撤销案件,并对案件相关的财物予以退还。因此,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撤销案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撤销案件前,当事人应当先将监视居住期间所存储的财物上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23: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监视居住相关文章
  • 监视居住属于刑事案件吗
    不是。监视居住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擅自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监视居住的法定情形同取保候审,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窜供,毁灭证据,再次犯罪等。监视居住还需要经人民法院的审判后,才能确定是否有罪。因此,监视居住不一定是犯罪。一、监视居住是什么意思监视居住,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擅自离开指定的住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它通常适用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不能提供保人或保证金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
    2023-03-15
    167人看过
  • 刑事案件立案后还能监视居住吗?
    立案后满足法定条件的可以监视居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第七十五条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
    2023-02-27
    238人看过
  • 校园暴力事件中涉及未成年人的比例逐年上升
    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故意造成对方伤害的行为,是否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主要看伤害的程度,如果是轻微伤的,那么,不构成犯罪;如果是轻伤的,被害人和检察院都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如果是重伤以上的,就需要由检察院提起公诉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最高可以判处死刑。校园暴力犯罪概念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里发生的暴力事件。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暴行以及对学校的破坏行为。暴力行为不仅止于肢体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也包括了其它如:语言伤害、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被故意陷害致造成生理、心理的伤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
    2023-07-04
    429人看过
  • 业主拖欠物业费案逐年上升
    业主拖欠物业管理费案逐年上升,上海黄浦区法院于昨日分析了原因,并提醒业主不要遇事就拒交物业管理费,以致陷入维权误区,承担不利后果。从黄浦区法院近十年的收案情况来看,2001年受理11件物业管理纠纷案,此后逐年升高,今年上半年此类案件受案数达到353件,其中大部分为业主拖欠物业管理费案。据悉,全市法院都遇到了同样情况。在上海以及很多城市,物业管理费难收缴已是普遍现象。造成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的情况错综复杂,有的业主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交;有的业主遭遇家庭财物被盗拒交;有的业主认为小区卫生状况不如人意……居住不如意,就拿物业管理公司出气,办法就是拒交物业管理费。在实现物业服务的居住小区中,物业费收取率大部分仅为70%—80%,差一点的不到60%。据了解,小区物业收费率在80%左右才能勉强维持正常的运转。为追讨欠费,物业管理公司只得把业主告上法庭。从黄浦区法院审判情况来看,在近3年判决的215
    2023-04-22
    280人看过
  • 哪些案件可以适用监视居住
    一、哪些案件可以适用监视居住哪些案件可以适用监视居住,并没有具体的说法,不过只要符合监视居住的条件即可。以下情况,适用监视居住: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
    2024-01-11
    254人看过
  • 监视居住决定书(刑事案件用)
    __________人民法院监视居住决定书(审批联)(刑事案件用)()刑字第号案由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年月日文化程度工作单位住址执行机关监视居住期限个月监视居住原因经办人年月日领导批示批准人年月日本联存卷__________人民法院监视居住决定书()刑字第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决定对本院正在审理的_________一案的被告人______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监视居住的期限为___个月。在监视居住期间,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本决定由______公安局执行。____年____月____日(院印)向被告人宣布的时间:______年_
    2023-06-11
    182人看过
  • 采取监视居住时立案侦查的期限
    通常情况下是从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第二天开始这一年时间内结案或者一年的时限到后必须解除(此时也可以接续侦查但不得继续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直至出现需要拘留、逮捕条件)。取刑事拘留措施时检察院3天内作出决定是否报捕(可以延长4天),送上一级检察院侦监部门审查,侦监部门的审查期限是7天,这一共10-14天时间就是检察机关拘留嫌疑人的时限。采取逮捕强制措施后一般期限是2个月,自执行逮捕的次日起计算。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但现在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此次延长还没有明确的操作规定);四类重大复杂案件,经省级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对于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级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此外《刑事诉讼法》还规定,因为特殊原因,对于某些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2023-02-18
    365人看过
  • 不予逮捕监视居住到期会不会撤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嫌疑人不予逮捕的,采取监视居强制措施的,监视居住到期后,经侦查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会撤销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第一百六十三条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一、办理监视居住的程序是什么1、在监视居住期间,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
    2023-03-21
    269人看过
  • 解除监视居住还能要求公安撤案么
    解除监视居住后认为确无犯罪的可以要求撤案;但侦查结果存疑或涉嫌犯罪的,则不可要求撤案。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一、监视居住下一步是干什么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的案件,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十五日前,负责执行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决定监视居住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前,作出解除监视居住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通知公安机关执行。二、检察院起诉后能取保候审吗?具体根据情况而定,有可能被起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
    2023-06-27
    158人看过
  • 农村伤害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农村伤害案件有逐年上升之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邳州市法院1998年审理的伤害案件仅占审理刑事案件总数的11.6%.而2003年1—11月份已受理故意伤害案件276件,其中农村伤害案件197件,占刑事收案718件的27.2%.这类案件逐年增多的趋势,不但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好转,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工作,而且给集体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欲通过对42起案件的分析,剖析其原因,提出对策。一、犯罪主体的基本情况1、文化程度低的作案多。我们抽查的42起案件的55个被告人中,文盲45人,占81.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人,占14.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人,占3.6%.2、25—50岁的成年人多。55个被告人中,25—50岁的成年人41人,占74.4%;25年以下的11人,占20%;50岁以上的3人,占5.45%.3、基本上都是农民。55个被告人中,农民53人,占96.4%.;职
    2023-06-11
    388人看过
  • 浅析民商事案件中财产保全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
    一、财产保全案件数量逐年递增的主要原因1、当事人诉讼风险意识增强。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防范诉讼风险意识也日渐增强,一部分当事人在向法院起诉之前或同时,向法院提起财产保全的申请,以确保其权益在诉讼期间得以实现,为案件调解和执行增加胜算的筹码,不至于让判决书成为一纸空文。2、当事人提供担保的门槛低。由于各级没有明文规定当事人必须提供等额的现金担保,大多数基层法院仍然采取实物担保的形式,无形中降低了财产保全担保的门槛;申请人只要将房产证、机动车登记证明、存折抵押在法院,就可以申请财产保全了,民事法官审查环节实际上形同虚设,事实上将财产保全的风险转嫁给了法院。3、基层法院高度重视财产保全工作。在落实司法为民实践中,各级法院采取了一系列便民利民为民措施。以清河法院为例,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了财产保全组,将保全组归建执行局统一管理,出台了财产保全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保全操作流程,并要求立案
    2023-06-07
    341人看过
  • 监视居住的案件审查起诉期限的确定办法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八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规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这就意味着,对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刑事案件,应该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内办结。因此,你来信中所述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应是可取的。因为有些案件比较复杂,调查取证难度较大,人民检察院一时很难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而允许在取保候审、监视
    2023-06-14
    203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如何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的情形有两种:第一种情形是重大贿赂犯罪,衡量“重大”与否的标准有3个,贿赂数额50万元以上、或者有重大的社会影响、或者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第二种情形是嫌疑人在当地无固定住所。一、监视居住的条件依新刑事诉讼法第74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是否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法院或检察院决定。二、监
    2023-04-02
    284人看过
  • 怎么撤销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命令嫌疑犯,被告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对其活动进行监视和控制的强制措施。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监视居住期间发现嫌疑人的,被告人不得追究刑事责任或监视居住期满的,应解除或取消监视居住,解除或取消监视居住,由事务人员提出意见,由部门负责人审查,由检察长决定。解除或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必须通知执行机关,将解除或取消监视居住的决定书送达嫌疑犯。人民检察院解除和撤销监视居住的职权监视居住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应当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第72条附注:第73条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73条。第74条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应当通知执行机关,并将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的
    2023-08-05
    260人看过
换一批
#取保候审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监视居住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 更多>

    #监视居住
    相关咨询
    • 监视居住期满案件撤销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29
      监视居住到期以后可以申请变更强制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对于监视居住期满案件撤销回答如上
    • 监视居住买票会显示吗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26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可以买高铁票,但未经批准外出需要承担所带来的后果,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刑诉法第七十五条相关条款: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 撤销案件哪天解除监视居住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27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规定,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应当通知执行。
    • 监视居住地址显示是固定的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30
      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地址需要是固定的,应该是犯罪嫌疑人的常住地,如果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可以由检察院指定住所,由公安机构负责监视居住,会在一定范围内限制范围的人身自由。
    • 查询监视居住案件的审理期限
      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19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