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产物权的权利变动通常以什么为公示方法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6 19:11:09 391 人看过

一、动产物权的权利变动通常以什么为公示方法

动产物权的权利变动通常以交付为公示方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零八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第二百二十四条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物权遭受侵害怎么办

《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和解通常被认为是“私了”,调解是通过第三人进行调停,仲裁是当事人协议约定仲裁条款选择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裁决解决,诉讼则是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解决。

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需要注意的是,行使物权确认请求权必须向有关机关或人民法院提出请求,而且确认物权必须由利害关系人提出请求。

三、物权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物权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一般是3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物权被侵犯时开始计算。

如果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01: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动产物权相关文章
  • 为什么动产抵押权无须公示
    由于我国的动产抵押制度基本没什么内容,所以我国的动产抵押制度漏洞百出,对于当事人的保护严重不足,严重危害了交易安全。为此,有很多学者为动产抵押制度设定了一些理论规定。如,采取辅助公示方法,具体做法有打刻抵押标记、粘贴抵押标签等,其规定有三:第一,辅助公示方法仅适用于本有登记制度之外的其他适宜采用该方法的动产。如机器设备、电器工具、原料、半成品等(可由有关部门制定其类别目录)。至于已有登记制度的机动车辆、船舶、航空器等,不必采用,此类动产抵押的公示,以登记为已足;无法打刻标记、粘贴标签的价值不大或体积过小、质地特殊的动产(如珠宝古玩、钻戒、项链等),也不宜采用。第二,辅助公示方法,应由登记机关在办理抵押登记的同时,一并采用。也即是说,凡适宜打刻标记、粘贴标签的动产抵押权,须在登记与打刻标记或粘贴标签同时完成的情况下,方告成立,并取得物权效力。第三,登记机关打刻的标记或粘贴的标签,不得擅自涂销
    2023-03-03
    418人看过
  • 物权为什么要公示
    公示指确认物权设立、变动的依据,如登记。物权公示是为了让他人清楚地知道谁是权利人,以维护权利人、与交易有关的人的合法权益。除有相反证据证明的以外,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上的人是该不动产的权利人,动产的占有人是该动产的权利人。用益物权要登记吗用益物权登记在民法典上主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和地役权登记。但仅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则采取了登记生效主义,自登记时设立或者变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规定:第一百二十七条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百二十九条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三十九条设立建设用地
    2023-07-24
    53人看过
  • 动产物权变动的交付方式以及原因?
    一、动产物权变动的交付方式动产物权变动的交付方式有:1.现实交付。是指将标的物的占有直接移转给对方当事人2.简易交付。是指受让人已经占有动产,如受让人已经通过寄托、租赁、借用等方式实际占有了动产,则于物权变动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3.占有改定。即动产物权的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特别约定,标的物仍然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这样,在物权让与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受让人取得间接占有。4.指示交付。即动产由第三人占有时,出让人将其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以代替交付。二、动产物权变动的原因动产物权变动的原因有:1.动产物权因法律行为而变动,动产物权依其准据法,则该权利的变动原因一一物权的法律行为的成立及其效力,也由动产物权的准据法解决。但关于行为能力,则不单独由动产物权的准据法解决。2.动产物权因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而变动,一定期间的占有、遗失物的拾得、无主物的先占、埋藏物的发现等,均属法律行为以
    2023-05-29
    496人看过
  • 非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与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区别
    一、非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与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区别非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与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区别:1.在民法的地位不同(1)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尤其是通过双方法律行为(合同)而引发的物权变动,在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也最富争议,民法将其作为重点规范对象。(2)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相对较少发生纠纷,在民法中的地位相对而言不太重要,民法没有将其作为重点规范对象2.是否公示要求不同(1)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必须公示。(2)对于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不需要公示。二、物权变动原则有哪些物权变动原则:1.物权变动的公示原则是指任何物权的变动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动产以交付和转移占有为物权变动的形式要件,不动产以登记为物权变动的形式要件。2.物权变动的公信原则是指凡是经过公示登记的,即使出让人事实上并没有处分权,受让人基于对公示的信赖依然能够取得物的所有权。3.
    2023-07-26
    371人看过
  • 指示交付什么时候发生权利变动?
    一、指示交付什么时候发生权利变动?指示交付物权变动的时间是通知到达第三人时物权发生变动。动产物权以交付为变动的生效要件。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民法典》第二章第二节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第三人依法占有该动产的,负有交付义务的人可以通过转让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的权利代替交付。指示交付即动产由第三人占有时,出让人将其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以代替交付。指示交付的成立须具备两个条件:1、是当事人须有转让所有权的合同。2、是让与人应当将所有权转让的事实通知标的物的实际占有人。特点是买卖在前,交付在后,他人交付。二、指示交付在实践中要注意什么?在指示交付的情况下,标的物仍由第三人直接占有,返还请求权转让本身无法展示物权的变动情况,物权的外在表征与真实状态不相符合。因此,指示交付的公示作用较弱。但指示交付方式本质上并不违反物权公
    2023-07-28
    58人看过
  • 物权所有权变动方式
    物权所有权
    1、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方式:当事人基于合意或者其他法律行为,并在完成一定的公示方法后,完成一定的物权变动。2、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方式:因为法律规定的原因导致物权的产生、变更、消灭。最主要的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方式包括以下四种:(1)法院、仲裁机构的生效法律文书(2)征收(3)继承(4)合法建造房屋、拆除住房、添附等事实行为物权所有权的消灭的原因物权所有权消灭的原因有:(一)客体灭失。如自然灾害、生活消费、生产消耗;(二)主体消灭。如公民自然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法人被撤销或解散;(三)依法转让。如买卖、赠与、继承、转让;(四)所有权被抛弃。如丢弃某项财物;(五)依法强制消灭。如国家采用强制措施迫使所有权人转移原享有的所有权。
    2023-08-10
    284人看过
  • 物权公示变革的研究
    物权有两种不同的公示方法。其一是交付。无论是现实交付、简易交付、指示交付,还是占有改定,普通动产的所有权与动产质权,将通过物权的转移实现公示的效果。其二是登记。针对不动产,需要通过登记来实现公示的效果。登记包含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等。不动产物权公示原则不动产物权公示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1、物权的公示方法必须由法律规定目前各国的立法普遍采取不动产登记、动产交付的公示方法。为防止不同人对同一物的争夺,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法律必须明确规定物权公示的方法,只有合法所有人均以法定的公示方法对外进行物权公示,才能使所有的第三人明确物的所有权归属情况。2、物权公示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公示到底具有何种法律效力,各国法律规定有所不同。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普通的动产一经交付,便发生所有权转移的后果;不动产的转让一经办理登记手续,便发生该不动产的所有权转移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2023-07-07
    265人看过
  • 物权的变动及其方式
    一、物权的变动及其方式物权的变动方式有物权的发生(取得、设定)、变更或消灭。物权的变动又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物权的原始取得是指物权取得非自他人之手继受而来。物权变动的原因分为两大类: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是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其中,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主要包括基于事实行为、基于法律规定和基于公法行为。二、非基于民事行为所引起的物权变动有哪些1、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2、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3、因合法建筑、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4、在法院的强制执行程序中,在取得法院发出的权力转移证书时,即取得物权。根据《民法典》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
    2023-05-06
    256人看过
  • 一般指示交付何时物权变动
    一、指示交付何时物权变动指示交付物权变动的时间是通知到达第三人时物权发生变动。动产物权以交付为变动的生效要件。指示交付,又称返还请求权的让与,是指让与动产物权的时候,如果让与人的动产由第三人占有,让与人可以将其享有的对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给受让人,以代替现实交付。举例说明,甲将自己的自行车出租给乙使用,租期一个月,租赁期未满之时,甲又将该自行车出售给丙,由于租期未满,自行车尚由乙合法使用,此时为使得丙享有对该自行车的所有权,甲应当将自己享有的针对乙的返还原物请求权转让给丙以代替现实交付。二、指示交付有哪些情形指示交付适用的情形及“第三人”的范围。关于本条所规定的指示交付,其逻辑上的前提是,动产物权的让与人对其所转让的标的不享有物理意义上直接占有和直接控制的可能,出让人无法通过现实交付的方式使得动产物权得以变动,因此才有本条指示交付适用的余地。条文中的“第三人”即指能够对转让标的(动产)进
    2024-02-06
    134人看过
  • 什么条件下可以进行动产物权的变更?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的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什么是动产物权变更1、动产物权因法律行为而转移动产物权依其准据法,则该权利的变动原因一一物权的法律行为的成立及其效力,也由动产物权的准据法解决。但关于行为能力,则不单独由动产物权的准据法解决第一,原因行为如依其准据法为无效时,依动产物权的准据法(此处常是动产所在地法)能否足以发生物权的效果,即常说的物树于为的有因性与无因性问题,由物权的准据法决定。第二,依原因行为的准据法有物权的效果,但依动产准据法无该物的效果时,其物权效果的有无由物权准据法决定.2、动产物权因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而转移一定期间的占有、遗失物的拾得、无主物的先占、埋藏物的发现等,均属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这些事实能否发生物
    2023-07-06
    214人看过
  • 不动产一物数卖的物权变动规则
    在不动产一物数卖且买卖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拥有所有权,若均未受领交付,先行支付价款的买受人可获得所有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出卖人就同一普通动产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在买卖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买受人均要求实际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确认所有权已经转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二)均未受领交付,先行支付价款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三)均未受领交付,也未支付价款,依法成立在先合同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七条规定,出卖人就同一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等特殊动产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在买卖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买受人均要求实际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办理所有权转移登
    2023-08-10
    477人看过
  • 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有什么不同
    1权力设定方式不同动产的转让和其他权利的设定不需要书面的形式,而不动产无权的转让和其他权利的设定必须采用书面的形式。2公示方式不同动产的转让以交付为公示方式而不动产和其他权利的设定则以登记为公示方式。3权利派生的种类不同动产可以派生出质权、留置权。而不动产可以派生出地上权、永佃权、典权、抵押权。4管辖不同不动产产生的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专属管辖5对他人的权利限制不同不动产所有人和使用人为自己土地利用的方便,可以通过相邻权或设定地役权而使用他人的土地,而动产不存在该权利。
    2023-06-08
    251人看过
  • 不动产交付物权变动吗
    不变动。还需要公示登记,原则上必须公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必须完成登记,基于法律行为的动产物权变动必须完成交付。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的情形:在传统民法中,基于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基于双方法律行为而使物权发生变动,例如,因买卖、互易、赠与合同而取得所有权;或通过与他人订立设定他物权的合同而设定抵押权、质权等他物权;或因合同约定的物权存续期间届满而消灭物权。2.基于单方法律行为而使物权发生,例如,通过遗嘱设定物权或抛弃物权。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的模式:1.债权意思主义债权意思主义,指依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仅须依当事人的合意,即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不以任何物质形式的作成为必要。意思主义以法国民法为代表,又称法国主义。《法国民法典》第71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因继承、生前赠与或遗赠,以及因债的效力,取得与转移。”2.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形式主
    2023-05-01
    97人看过
  • 交付之后动产物权一定发生变动吗,动产物权的交付方式有哪些
    一、交付之后动产物权一定发生变动吗交付之后动产物权是否发生变动需根据具体情形确定,具体如下:1.所有权:交付生效1.1一般动产:交付生效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1.2特殊动产:交付生效、登记对抗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2.质权:交付生效以动产设定质押的,质权自“交付”时设立。3.抵押权:登记对抗以动产设定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但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因抵押不转移对抵押物的占有,因此,以动产设定抵押时,与“交付”无关。无论是否办理了抵押登记,抵押权均自抵押合同生效之日起设立。只是未登记的,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二、动产物权的交付方式有哪些动产物权的交付方式有:1.现实交付。是指将标的物的占有直接移转给对方当事人2.简易交付。是指受让人已经占有动产,如受让人已经通过寄托、租赁
    2023-06-08
    294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动产物权是“不动产物权”的对称。以动产为标的的物权。如动产质权、留置权等,所有权在其客体为动产时,亦属动产物权。动产物权在取得'方法,成立要件及效力上与不动产物权均有不同。动产物权不采用不动产物权以登记为要件的取得方法,世界各国一般皆以交付... 更多>

    #动产物权
    相关咨询
    • 物权的权利变动通常自什么时候发生效力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1-15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的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
    • 物权公示方法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9-03
      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之一动产的占有是作为静态权利表征的占有,是对物的事实上的管理与控制,占有分为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但不论何种占有均是动产物权的外部表征手段,此时就是以占有的事实状态被“推定”为正确的权利占有并获得法律的保护;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之二就是交付,即动产占有的交付、动产实际控制的交付,比如在设定物权、转移物权的情况下,交付发挥着表示权利有效取得的作用。《》第二十七条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
    • 动产物权变动以什么为要,具体规定有哪些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20
      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交付为要件。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的物,如金钱、有价值的物品等,物权的变动上一般遵循交付主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动产物权变动以什么为要件,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西藏在线咨询 2023-12-17
      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交付为要件。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的物,如金钱、有价值的物品等,物权的变动上一般遵循交付主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股权转让以什么方式生效,股权转让以什么方式公示股权变动的效力?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15
      股权转让发生股权变动的效力,股权变动以交付为公示方法。 理由如下: 其一,所谓股权变动即指股权易主,出让股东丧失股权,受让人取得股权。股权易主的直接表现在于受让人能够行使、支配股权。要达到如此效果,只需出让股东的交付行为即可实现,而无须公司内部登记甚至工商登记,受让人可凭借出资证明书等证明文件行使股东权利,要求公司和工商行政机关履行登记义务。正如有学者认为:“尽管公司没有给予实际所有人以所有权,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