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毁坏他人财务是按原价赔偿吗
根据法律的明确规定,倘若故意毁坏财物的价值较大或情势较为严峻,便可能触犯刑事罪行。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透过财物损毁的金额大小及情节轻重来甄别其是否构成犯罪。
具体来说,对于那些故意破坏公私财物、但价值较小且情节轻微者,应视为一般违法行为,依法对其采取拘留、警告等措施,同时给予单项或合并罚款,并要求他们赔偿相应的损失。
至于这里提及的所谓“情节严重”,通常是指毁损或破坏重要财产、损害极其严重的情况;亦或是采用极其恶劣手段进行毁损的行为;再或是出于嫁祸他人目的等等。若故意毁损公私财物存在下列任何情形之一,则将启动立案追诉程序:
造成公私财物损失超过人民币五千元的;毁坏公私财物次数超过三次的;纠集人数多达三人,公开实施毁损的;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况。
《最高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第三十三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罪500元以上会受的处罚是什么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行政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五千元以上的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故意毁坏他人财务是按原价赔偿吗”,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三章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第三节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
东西被他人损坏,赔偿是按照原价还是现价
469人看过
-
损坏他人财务按照几倍赔偿
247人看过
-
2021年: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罪
297人看过
-
故意毁坏他人财产价值2万以上如何判
238人看过
-
故意损毁他人财物和故意损坏他人财物性质一样吗
218人看过
-
故意毁坏他人财产怎么判,一般损毁他人财物犯法吗
344人看过
-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可以立案吗/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如何判陕西在线咨询 2023-05-29你说的这种情况是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的行为,还是因民事纠纷引起损害行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不能一言概之。因问题不清,只能按题目意思回答。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情况严重的,构成,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非故意损坏他人的旧东西是否要原价赔偿赔偿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1这个根据评估机构的现在评估价格进行赔偿的。这个需要了解具体情况了才能作出准确的分析,为了维护你的合法权益建议直接咨询A律师。
-
儿童毁坏他人财物赔偿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10当然需要赔偿!一、儿童,在法律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二、父母是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依法由父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1、《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2、《民法通则》第133条第一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
故意毁坏他人财产我可以找他索赔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8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
残疾人故意毁坏他人财产犯法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1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触犯法律可酌情处理,或根据案件损害程度追究其监护人责任。而残疾人只是肢体残缺,丧失的是劳动能力,而非民事行为能力。所以残疾人如触犯法律,也可依法追究其民事或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