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体资格与行政诉讼被告资格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4:22:31 81 人看过

房地产公司因为政府承诺修建的某条道路迟迟没有开工而蒙受重大损失,欲告相关政府部门不作为违法。如以市政府为被告,它以仅有统筹协调之责任而无具体管理之职权为由抗辩,如以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为被告,发现此案牵涉城建规划、土地管理、房产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告少了不解决问题,告多了必会导致原告诉讼负担过重。

这样的情形在我国行政诉讼中并不少见,这是我国行政管理领域大量存在的一事多头管理、交叉管理造成的。比如前段时间频繁的毒鼠强中毒事件中暴露出我国对高剧毒农药管理体制的盘根错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包括高剧毒农药在内的有毒化学品进出口审批,国家经贸委负责农药生产许可,卫生部门负责农药毒性评价以及中毒预防与控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高剧毒农药的质量监督和标准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用药品的监督管理,公安部门负责相应的社会安全管理等等。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情况下,常常会发生某些事情有利可图时大家争着管,无利可图时则相互推诿,谁也不管的局面。而最终受害的往往是广大人民群众。

根据我国目前行政法学理论的通说,所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都是独立的行政主体,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在多头管理情况下发生纠纷,法律责任只能由各管理部门自己承担,一般与其所属人民政府无关。而这恰恰造成了在此类案件中落实行政责任的困难。

在民法中认定民事主体的主要标准在于其是否具有独立财产以承担民事责任,而行政法中目前认定行政主体的标准则主要在于是否拥有行政职权并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职权。行政主体认定标准过低,使大量林立的行政机关都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且各自为政、各负其责,机关本位主义盛行,行政组织和行政活动的统一性、协调性差,行政责任承担上困难和混乱。此现象已经引起我国行政法学界的较多关注。

我们认为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构建应从有利于落实行政责任的最终承担者出发,行政法认定行政主体也应以能否最终实际独立承担行政责任为主要标准。

我国宪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宪法第一百零八条还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

从上述我国宪法的规定来看,各级地方政府所属的工作部门不具有独立行政主体资格,其行为后果由同级人民政府最终承担更符合宪法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的定位。

此外,从我国宪法对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的规定(第八十五条至第九十一条)来看,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其行为后果由国务院最终承担也完全符合宪法对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职权职责的规定。

根据我国目前行政法学理论的通说,行政机构获得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行政机构成为行政主体的具体类型主要有:

(1)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授权规定而直接设立的专门行政机构,如专利复审委员会、商标评审委员会等;

(2)获得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

(3)获得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不应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行政机构当然更不应该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其行为责任应由设立该机构的人民政府或者设立该机构的行政机关所属的人民政府承担。

一般认为,只有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组织(包括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或者其他组织,才能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在行政主体范围缩小到一级人民政府后,行政诉讼被告资格与行政主体资格保持一致固然有利于确定行政责任的具体承担者,但无疑会给原告参加诉讼、被告应诉等均带来不便,也会给现行的诉讼管辖制度带来重大冲击。

为便利当事人诉讼,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并有利于法院行使管辖权,行政主体资格和行政诉讼被告资格应予以分离。一个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主要看它能否最终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是从实体法的角度进行的判断;而一个组织能否作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主要考虑是否便利诉讼,是从程序法角度进行的判断;两者不必一定标准一致。只要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办公经费的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构,都可以作为被告参与诉讼。

在被判决承担责任后,如不具有主体资格的被告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在具体执行中可以求其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上级机关最终承担,比如直接执行该上级机关的财产。而在行政纠纷涉及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时,可以以各工作部门所属的人民政府为被告,判决亦可以确定该政府为案件责任的最终承担者,至于具体执行中各工作部门的分担,应属行政之内部事务,对外只由该级政府负责到底。

因此,我们主张行政主体的认定标准应提高,范围应缩小;而行政诉讼的被告认定标准则应减低,范围应放宽;两者不必一定标准一致。如此则可既便利当事人诉讼又有利于行政责任的承担,亦符合建设一个责任政府的法治潮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3日 08: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行政主体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法主体资格
    诉讼主体资格,即具备诉讼主体条件的当事人。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是进行刑事诉讼的国家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是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和自诉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主体是人民法院、国家行政机关和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是人民法院、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一、本罪的构成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复杂客体。本罪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指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司法机关的民事诉讼活动、行政诉讼活动不能成为本罪的客体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以及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及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3-03-14
    179人看过
  • 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研究
    一、行政诉讼原告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行诉解释》)第一条和第十二条的规定,笔者认为,行政诉讼原告的基本含义应为行政诉讼的原告是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其与该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依法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认定(一)认定标准的确定目前我国法律没有对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认定的标准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是根据学界、实务界的普遍观点以及《行诉解释》第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得知:适格的原告需要与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二)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与行政行为之间存在的一种因果关系。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说可以认定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要素包括:合法权益以及合法权益与行政行为侵害的因果关系。1、合法
    2023-06-06
    306人看过
  • 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
    1998年底,麦克赛尔(无锡)贸易有限公司与日本NEC株式会社签订电池买卖合同并支付了全部货款。1999年1月,当日本NEC株式会社货轮将买卖合同项下的货物运抵中国港口时,某公安厅所属的海警支队明知自己没有扣押的权力,但仍以该批货系麦克赛尔(无锡)贸易有限公司冒用日本NEC株式会社注册商标为由将船及货物扣押。1月20日,海警支队向麦克赛尔(无锡)贸易有限公司出具一份扣押清单。1999年5月4日,海警支队将该批货以市场价格的60%予以变卖,得货款2400万元,随后放走了日本NEC株式会社货轮。此后,麦克赛尔(无锡)贸易有限个哦你公司多次要求海警支队处理此案,均遭拒绝。
    2023-04-24
    319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诉讼主体资格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该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就是说和当事人发生行政争议,当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参加诉讼并进行应诉的行政机关。行政诉讼的被告必须是依法享有行政权力、代表国家和地方独立进行行政管理,并能对自己的行为独立承担责任、独立参加诉讼的组织。一、政府部门不怕行政诉讼吗政府部门需要考虑公民提起行政诉讼的后果,对政府部门合法行政有贵之作用。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它对保障一个国家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利免受行政权力的侵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二、治安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区别刑事案件是指犯
    2023-03-11
    212人看过
  • 残联有没有行政诉讼被告主体资格
    一、残联有没有行政诉讼被告主体资格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残联属于群团组织,是参加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是经国务院批准和国家法律确认的残疾人自身代表组织,由中国各类残疾人代表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残联机关的人员都是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管理,还有下属的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由财政负责拨款为残疾人服务,这些人员就是适用行政、事业编制。因而残联是没有行政诉讼被告的主体资格的,因为事业单位不是政府的行政机关,不具有行政诉讼的主体资格。二、残联的组织机构设置最高权力机构中国残联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国残联主席团召集。代表中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友应超过半数。主席团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贯彻
    2023-06-06
    227人看过
  • 行政诉讼谁享有原告主体资格
    行政诉讼中,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原告主体资格;如果相应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如果相应的法人、组织终止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一、诉讼期限和诉讼时效行政诉讼的诉讼期限一般是六个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
    2023-03-25
    374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法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主体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11
      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现简要介绍如下:首先,行政诉讼原告必须是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其次,以下情形可以作为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判断标准: 1、被诉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 2、在行政复议等行政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 3、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的; 4、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涉及其合法权益的; 5、为维护自身
    • 行政诉讼中被告主体资格的确认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07
      按照法律规定,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
    • 行政诉讼被告主体资格如何确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10
      在行政诉讼中关于被告主体资格的确定,应该参照以下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
    • 行政诉讼中行政被告对诉讼主体资格怎么认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2-28
      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诉讼原告的要求是适格,即构成原告资格的条件是:第一,起诉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第二,起诉人与具体行政行为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只要具备上述两种情形中的一种,便可认定其符合行政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即上述两条件为选择关系。
    • 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谁有主体资格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04
      行政诉讼中,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原告主体资格; 如果相应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如果相应的法人、组织终止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