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要求提取主要思想,即提取出文章或文本中的核心思想或主旨。接着,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从中提取出主要思想。最后,我们需要将提取出的主要思想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并保持原意不变。
在阅读文本后,我们可以发现,该文本主要讲述的是如何通过学习英语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提取出主要思想为“学习英语,提高语言能力”。
在被判缓刑期间,一般不允许离开所居住的城市。
缓刑考验期间是可以外出工作的,但是应当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具体而言有关缓刑考验期间工作生活问题的规定主要为:
(1)缓刑期间接受社区矫正。必须遵守社区矫正监管规定,应当在居住地县级行政区域内工作生活。
(2)缓刑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县级行政区域。有正当理由,经过审批的,可以外出。但是有时间限制,不可能长期。
(3)因故居所变更的,可以申请居住地变更,变更监管地点。
缓 刑 期 间 可 以 外 出 工 作 吗 ?
根据素材2中的描述,羁押期间被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不可以外出工作的。这一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中有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在拘留人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并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除非有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否则公安机关应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因此,被羁押的人员在羁押期间是不可以外出工作的。
缓刑考验期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被允许外出工作,但需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并遵守时间限制。而羁押期间,被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则不允许外出工作。这一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中有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
能否通过缓刑离开县城前往市区就业?
268人看过
-
死缓是否有减刑的权利?
283人看过
-
本市不同县是否允许缓刑?
288人看过
-
打架轻伤罪犯是否有获得缓刑的权利?
340人看过
-
被判缓刑后是否能够离开居住城市?
368人看过
-
法官是否有权利判缓刑?
364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法官是否有判缓刑的权利浙江在线咨询 2021-10-02判缓刑主要是看犯罪事实及其犯罪情节是否缓刑条件,不是看法官。缓刑称为缓刑,也称为缓刑,是指触犯刑律,通过法定手续确认构成犯罪,应受到处罚的行为者,首先宣布定罪,不执行判决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适用缓期执行的犯罪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必须是被拘留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者。这是适用缓期执行的前提条件(2)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良好,留在社会上确实不危害社会的犯罪者,这是适用缓期执行
-
能否在缓刑期间离开城市?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18在缓刑考验期间,犯罪分子可以在外地居住,但需要得到检察机关的批准。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以及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未经考察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
-
缓刑期间有政治权利吗,缓刑期间是否有政治权利,缓刑期间能否享有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9缓刑期间有政治权利吗:只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就享有政治权利。如果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缓刑期间仍须执行。刑法对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分别不同情形作了如下规定:(1)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2)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3)判处死刑(包括死缓)、无期徒刑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缓刑的人能否离开本地,法律对缓刑人员有什么限制?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4现在判处缓刑的,实行社区矫正,在执行时,当地的司法所一定会进行必要的教育,并下发一些规定和要求,只要按照规定执行就可以了。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电话联系的畅通,即随时能找到你。按照刑法第84条的规定,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即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自觉服从公安机关的监督。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即被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