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存在转化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09 12:10:22 390 人看过

过失犯罪存在转化,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是指行为人在构成过失犯罪之后,以过失犯罪为条件并在过失犯罪的心理基础上,又产生故意犯罪心理,放任或追求新的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

一、如何区别故意和过失

故意和过失的区别: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主观恶性犯罪比故意犯罪小。过失犯罪以危害结果为要件,故意犯罪不一般要求危害结果;

2、结果在定罪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法律规定的过失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在处罚方面,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处罚结束后再次犯有有期徒刑以上故意犯罪的,为累犯;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

在不同的领域,故意与过失的区别也不同,刑法中故意与过失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二、过失犯罪法定刑配置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过失犯罪法定刑配置的基本规则是:

(一)法定刑节俭原则,过失犯罪法定刑配置呈现出收敛性和节俭性;

(二)法定刑趋轻原则,对过失犯罪应当配置轻于故意犯罪的法定刑;

(三)根据过失犯罪程度配置法定刑的原则,即过失犯罪的罪过程度和客观危害程度不同,其法定刑轻重不同。

三、行政处罚算不算是刑事责任

行政处罚不算是刑事责任,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3日 04: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性犯罪相关文章
  • 过失犯罪里存在作为和不作为吗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犯罪中是不存在不作为犯的,不作为犯是指能够履行特定的义务而不履行构成的犯罪,是主观意志上故意的行为。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3-06-12
    274人看过
  • 过失犯罪是否存在停止形态
    过失犯罪没有停止形态。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只有产生危害结果,才会构成犯罪,如果停止了,就不会成立过失犯罪。一、过失犯罪如何构成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由于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特定结果发生了,才成立犯罪,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明确规定。二、什么叫过失犯罪啊?过失犯罪的形式有:(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刑法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三、经济犯罪包括过失犯罪吗经济犯罪没有过失犯罪
    2023-03-10
    325人看过
  • 过失犯罪是不是不存在间接正犯?
    过失犯罪中存在间接正犯,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的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里有没有间接正犯过失犯罪里是没有间接正犯的。间接正犯在主观上存在着犯罪的目的,而根据《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因此不存在主观上希望犯罪事实实现的目的。所以过失犯罪里没有间接正犯。《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
    2023-07-28
    86人看过
  • 能否将过失犯罪转化为行政责任?
    过失犯罪存在转化,过失犯罪可以向故意犯罪的转化,但故意犯罪不得向过失犯罪转化。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情形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第二种情况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这种过失,就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来说,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同时又怀着某种侥幸心理,轻信这种结果也许不会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
    2023-07-06
    337人看过
  • 关于过失行为向故意犯罪的转化
    在过失行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行为人主观罪过的变化,过失行为有可能向故意犯罪转化。比如,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有条件救助而逃逸,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其肇事行为属于过失行为,但整个行为的性质应当认定为﹙间接﹚故意杀人罪。同理,在失火后,有条件扑灭而放任不管,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认定为放火罪。认定过失行为向故意犯罪转化的理论依据是:发生在前的过失行为属于先行行为,由于该先行行为是行为人所实施的,因此行为人就有义务避免更严重的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行为人在有条件履行该义务的条件下不履行,说明其主观上具有放任这种更严重的危害结果发生的故意,如果其放任的危害结果实际发生了,从主客观两方面结合起来判断,其行为完全符合故意犯罪的特征,因此。应当认定为间接故意犯罪。正确认定过失行为向故意犯罪的转化,应当注意把握的根本依据是看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否存在或具备避免更严重结果发生的客观条件。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据过失行为
    2023-04-25
    293人看过
  • 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转化需满足哪些条件
    构成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一般来说需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过失、故意两种罪过。这里的过失既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这里的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只有过失或故意一种罪过,就不存在过失向故意转化的问题。〔二〕行为人主观上所具有的过失、故意两种罪过,必须是过失在前,故意在后。如果是故意在前过失在后,则不存在过失向故意转化的问题。此种情况有可能是故意向过失的转化。〔三〕过失、故意两种罪过之间,必须具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故意是以过失为前提,是在过失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前边的过失,就不会产生后边的故意。如果虽有过失、故意两种罪过,而且过失在前故意在后,但二者之间毫无联系,也不存在过失向故意转化的问题。例如,司机某甲在行车途中因速度太快过失地将行人某乙撞死,然后驾车逃跑。在逃跑过程中,遇见仇人某丙,又故意地将某丙撞死。这
    2023-05-01
    417人看过
  •  过失犯罪是否具有客观存在性
    过失犯罪的主客观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在客观方面,已经发生了法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但主观上并不期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犯罪可以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但无论哪种过失,都不可能存在主客观一致的情况。过失犯罪的主客观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在客观方面,已经发生了法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但主观上并不期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犯罪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另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但无论哪种过失,都不可能存在主客观一致的情况。 犯罪人是否可能存在过失?犯罪人是否可能存在过失,一直以来都是法律界争论的热点话题。虽然大多数法律体系都明确将过失定义为故意犯罪的一种形式,但也有少数法律体系认为过失是一种独立的犯罪形态。在大陆法系中,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过失是一种独立的犯罪形态,即犯罪人必须具有故意犯罪的意图才能构成犯罪,而过失则是作为故意犯罪的一种情节轻重的因素。这种观点认为,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
    2023-08-27
    212人看过
  • 既遂形态的过失犯罪是否存在?
    过失犯罪会存在既遂,只要犯罪嫌疑人的过失行为造成犯罪结果的发生,就会构成犯罪既遂。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犯罪的非既遂形态是危险犯不是,犯罪未遂和危险犯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是犯罪的非既遂形态的话,那犯罪嫌疑人是构成犯罪未遂。危险犯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行为虽未造成实际的损害结果,但使法益面临威胁,足以使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安全陷入危险。刑法典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有多个条文规定了危险犯,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等,都是典型的危险犯,它们是因为使用的犯罪方法特别危险或者侵害的对象特殊而受到刑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2023-07-18
    220人看过
  • 医生存在过失可犯医疗事故罪
    我国《刑法》第335条特别规定了医疗事故罪。该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本罪主观上是出于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其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在诊疗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与诊疗护理常规,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诊疗护理职责,其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2023-06-11
    202人看过
  • 行为共同说故意教唆过失犯罪存在吗?
    教唆犯不存在过失犯罪,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如果构成了犯罪的,可以认定为共同犯罪,教唆犯罪的人是属于教唆犯。故意教唆他人犯罪,应当认定教唆犯,这种犯罪形态不存在过失犯罪,只要被认定教唆犯,其就有主观上的故意,通过利诱、威胁及怂恿等方式教唆他人去犯罪。如果是无意中的言谈引起他人犯罪,属于过失,则不能定性为教唆犯。1、教唆对象关于教唆对象,存在两种观点:极端从属性说(共犯的成立以正犯具备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与有责性为条件)认为,教唆对象必须是有责任的人;限制从属性说(共犯的成立以正犯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为条件,不以正犯具备有责性为前提)认为,教唆对象可以是无责任能力的人,但必须是有一定规范意识的人,否则成立间接正犯(如教唆幼儿或者高度的精神病患者等缺乏规范意识的人犯罪)。教唆对象必须特定,但不限于特定的一人,包括特定的二人以上。如果唆使的对象不特定,则叫:煽动,不成立教唆。由于教唆是
    2023-04-13
    217人看过
  • 从故意犯罪向过失犯罪转化需要有哪些条件
    有下列条件:1.行为人同时实施了过失或故意两个行为。2.行为人主观上所具有的过失、故意两种罪过,必须是过失在前,故意在后。3.过失、故意两种罪过之间,必须具有密切的联系。4.行为人主观上的犯罪故意表现为对最终的严重危害结果的追求或放任。5.后一个危害结果由故意造成。一、故意伤害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应注意的是,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因此,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一般不认为是犯罪。只有当自伤行为是为了损害社会利益而触犯有关刑法规范时,才构成犯罪。例如,军人战时自伤,以逃避履行军事义务的,应按《刑法》第434条追究刑事责任。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3、主体要件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其中,
    2023-06-27
    258人看过
  • 过失罪存在既遂和未遂吗
    过失犯罪也会存在既遂的,只要犯罪嫌疑人的过失行为造成犯罪结果的发生,就会构成犯罪既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都是结果犯,发生结果才成立犯罪,故过失犯没有未遂成立的余地。另有观点认为,过失犯也有实行行为与结果,故过失犯也能成立未遂。
    2023-06-12
    279人看过
  • 刑法中过失犯罪的间接正犯是否存在
    一、刑法中过失犯罪的间接正犯是否存在?失犯罪的间接正犯是存在的,对于过失犯罪是属于间接正犯,而且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判断。间接正犯的种类包括两种,其中一种就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实务上对于间接正犯的形态,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犯罪构成要件所需的责任能力而加以利用的情形;2)利用善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构成要件的违法意识(认识因素)而加以利用的情形;3)利用无目的而有故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目的犯的必须的特别责任要件而利用;4)利用合法行为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违法或有阻却违法性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5)利用欠缺行为责任的工具。即对于他人欠缺规范要素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6)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利用他人无意识的举动的情形;7)利用不犯罪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该当于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8)利用无身份而有故意的工具。
    2023-04-29
    441人看过
  • 肯定过失共同犯罪存在积极意义
    □过失共同犯罪中各行为人共同造成危害结果绝非只是某种巧合,各行为人共同违背注意义务,主观上共同的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作用于共同的行为之上导致了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其行为的共同性是不可分割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工作的危险性、专门性越来越大,对工作人员的协作性要求越来越强,出现共同过失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也逐渐加大,肯定过失共同犯罪对于提醒工作人员加大注意,预防过失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过失共同犯罪也是共同犯罪的形态之一,是指过失的共同犯罪;共同过失犯罪是过失的同时或先后犯罪,属于单独犯罪的形态。因此,对两者的处罚原则也应泾渭分明:对过失共同犯罪适用共同处罚的原则,对共同过失犯罪适用分别处罚的原则。对于过失共同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理论上多持否定意见,认为共同犯罪只有在共同犯罪故意的基础上才能成立,共同过失的犯罪不是共同犯罪。笔者认为,仅将共同犯罪局限于故意共同犯罪,实际上缩
    2023-06-11
    30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性犯罪
    相关咨询
    • 过失犯罪存不存在转化,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8-08
      过失犯罪存在转化,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是指行为人在构成过失犯罪之后,以过失犯罪为条件并在过失犯罪的心理基础上,又产生故意犯罪心理,放任或追求新的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
    • 未遂犯罪的过失犯罪能转化为过失犯罪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1-23
      过失犯罪存在转化,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是指行为人在构成过失犯罪之后,以过失犯罪为条件并在过失犯罪的心理基础上,又产生故意犯罪心理,放任或追求新的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
    • 非法采矿存在过失犯罪吗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12
      不是。非法采矿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就设嫌非法采矿罪。如果造成他人死亡就设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而不是重大责任事故罪。因为这两罪的客体不同,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一人以上死亡或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后果。它争对的是合法的生产作业行为,而非法采矿本身这种作业就具有非法性,所以不能算作正常用的生产作业。在非法采矿活动中,导致他人死亡就只能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 2022年未遂在过失犯罪中存在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27
      要看情况的,未遂在过失犯罪中是否存在,在法律领域存在不同的说法。过失犯都是结果犯,发生结果才成立犯罪,故过失犯没有未遂成立的余地。另有观点认为,过失犯也有实行行为与结果,故过失犯也能成立未遂。而在理论上不管怎样讨论过失未遂的可能性,在实际结果中,过失未遂总是不可罚的。
    • 危险犯是不存在过失犯罪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9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犯罪中是有危险犯的,例如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中,因过失行为构成放火罪、决水罪等,就是属于危险犯。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