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合同违约金上限,合同违约金以当事人约定为主,可以约定具体数额,也可以约定计算方法,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者过低,当事人可以请求予以减少或增加。如果是定金合同,约定定金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法律规定如下: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第五百八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一、土地转让合同的违约金怎么计算
土地转让合同的违约金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计算,或者是按照实际损失计算。
1、根据《民法典》合同编的规定,违约金过高可以协商降低。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2、违约金、定金不能同时适用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定金担保】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
逾期违约金最高限额每日万分之五
234人看过
-
物业合同违约金标准每日千分之三可以吗
299人看过
-
合同规定违约金百分之30是否合理
457人看过
-
违约合同延期每天违约千分之几合适?
231人看过
-
合同违约金每日5%属于哪种违约金?
210人看过
-
交房违约金是万分之0.1合乎法律规定吗
275人看过
违约金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或金钱替代物。在合同违约的情况下,违约金通常是一种违约的惩罚,用于弥补对方因违约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需要注意违约金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以及是否符合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 更多>
-
合同上约定房产未按时交付每日违约金万分之五合法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20购房贷款需要交多少违约金【招商银行】贷款不满一年提前还款,收取不低于实际还款额三个月的利息。贷款满一年后提前还款,收取不低于实际还款额一个月的利息。【建设银行】贷款不满一年提前还款,收取提前还款额的百分之三。贷款一年到两年提前还款,收取提前还款额的百分之二。贷款两年到三年提前还款,收取提前还款额的百分之一。【农业银行】贷款不满一年提前还款,按照本金乘以月利率的方式收取,月利率为贷款利率除以12个月
-
违约金超过了违约金日万分之五部分合法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111、约定的违约金超过了合同法违约金日万分之五是违法的,合同万分之五的违约金是按照合同金额的按照每日万分之五收取的。 2、如果合同中只对违约金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具体约定违约金的比例或数额,并且有关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违约金比例或者金额的,则可按《民法典》中关于承担违约金责任的一般原则执行。
-
-
合同上万分之0.2违约金符合合同法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06合同违约金是有上限的规定的。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
违约金每日万分之一的意思陕西在线咨询 2023-06-09一、违约金类型 1、法定违约金 2、约定违约金 3、惩罚性与赔偿性违约金 二、违约金上限 违约金可分为法定违约金与约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指由法律明文规定了适用情形、比例或者金额的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自行约定适用情形、比例或者金额的违约金。如果合同中只对违约金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具体约定违约金的比例或数额,并且有关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违约金比例或者金额的,则可按《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