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后男方放弃抚养权法律如何规定的
1、离婚后,男方放弃抚养权还是需要支付抚养费。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二、孩子的抚养权的判决是什么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但母亲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随父亲生活: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疾病或者其他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因其他原因,子女确实无法随母生活的。
2、父方或者母方均要求子女随其共同生活的,一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优先考虑: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子女随其生活时间长;改变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3、父母双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的,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照顾好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可作为子女随父或者随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4、如果未成年子女在8周岁以上的,应该考虑子女的意见,并尽可能照顾子女的要求。补充说明:父母能否协议轮流抚养子女一般情况下,父母离婚时,子女只随一方共同生活或者较多地随一方共同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n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
男方离婚后放弃抚养权的合理性和影响。
473人看过
-
离婚后男方放弃抚养权后,日后还能变更抚养关系吗
390人看过
-
离婚放弃抚养权,监护权如何确定
287人看过
-
男方放弃抚养权离婚就不行了吗
492人看过
-
离婚男方放弃抚养权的书面方式是什么?
348人看过
-
离婚后如何放弃探视权的规定
456人看过
-
法律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权是否可以放弃西藏在线咨询 2023-07-14夫妻协议离婚、一方写承诺书主动放弃孩子抚养权,是无法律效力的。因为,抚养子女也是父母的法定义务,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是无权放弃抚养的权利义务的。根据法律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承担,即使已经有协议或判决,也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的。
-
离婚后男方放弃抚养权不让女方看孩子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9协商不成,您到法院起诉,主张变更抚养权,让男方支付抚养费。 15.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的,应另行起诉。 16.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3)10周岁以上未成年
-
如何理解离婚后孩子归男方抚养权的法律规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01对应以上条件,男方为争取子女的抚养权,可从以下方面准备证据: 1、医疗机构出具的,男方已作绝育手术或丧失生育能力的诊断证明 2、子女长时间随其生活,对子女的生活及教育倾心关注的证明 3、对方有其他子女的证明(如户籍上的子女情况) 4、医疗机构出具的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诊断证明 5、对方有吸毒、赌博、酗酒等恶习,或有虐待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证明 6、子女随祖父母单独生活多
-
离婚孩子判给男方, 女方放弃抚养权, 抚养费的规定是什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1-141、男方如果放弃抚养权,女方可以获得抚养权; 2、女方可以和男方约定男方不得将孩子带离本市; 3、除去贷款部分平均分割; 4、在离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5、根据司法解释,夫妻双方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
放弃抚养权该如何规定?海南在线咨询 2023-06-16如果父母不履行对孩子的抚养义务可能就会导致抚养权的丧失。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可见,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之外,口头的承诺也算是合同,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