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的是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方式。如果在离婚前一方恶意大量举债,另一方可以请求法院立刻分割共同财产。如果是在婚后才发现这些债务,另一方可以要求法院重新分割共同财产,并且可以请求对方少分或者不分。对于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离婚后另一方可以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另一方在离婚后发现有此类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离婚前,如果一方恶意大量举债,另一方可以请求法院立刻分割共同财产。如果是在婚后才发现这些债务,另一方可以要求法院重新分割共同财产,并且可以请求对方少分或者不分。
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离 婚 前 恶 意 举 债 怎 么 处 理 ?
离婚前恶意举债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第三人为了达到损害夫妻共同财产的目的,恶意增加债务,企图在离婚时逃避债务或者获得利益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的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如果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另外,《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也明确规定了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债权人不得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向夫妻一方主张权利。因此,如果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债务并非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仍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总之,在离婚前恶意举债的情况下,债权人应当充分了解债务的性质和用途,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同时,夫妻双方也应当珍惜婚姻关系,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家庭和睦。
结语:夫妻双方应珍惜婚姻关系,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家庭和睦。债权人应充分了解债务的性质和用途,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
(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
离婚后女方背负巨额外债,男方与女方如何解决?
417人看过
-
夫妻背负巨额债务可否离婚
155人看过
-
前配偶离婚后背负债务,如何处理?
438人看过
-
前夫离婚背负的债务及其解决方法
387人看过
-
债务困扰:如何解决巨额债务?
353人看过
-
婚内巨额债务离婚如何分摊?
58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离婚时一方背负巨额债务的解决方法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06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离婚时,如果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的财产,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伪造债务一方可能会面临不分、少分的后果,甚至可能被追究伪证罪的刑事后果。因此,只要注意诉讼权利与技巧,就能够防范和解
-
夫妻背负巨额债务可以离婚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3-11-07可以离婚,但如果是共同债务,夫妻双方要各自承担巨额债务的一半。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八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
-
夫妻一方背负巨额债务如何离婚,该如何规定的辽宁在线咨询 2023-08-18夫妻一方背负巨额债务也可以通过协商离婚或者是诉讼离婚的方式离婚,债务的存在并不会影响夫妻之间婚姻关系的解除。但是在解除婚姻关系之后,如果该笔债务是夫妻之间的共同债务,那么即使双方之间离婚了也要由双方共同承担该笔债务。
-
-
帮人借钱背负巨额债务怎么办山东在线咨询 2024-09-17对于他人进行贷款援助,务必保持极度警惕。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若您为他人提供贷款支持,而他人却无法偿还这笔款项,那么作为贷款人的您将不得不承担起还款责任。首先,当他人使用您的身份信息进行贷款且无力偿还时,并不涉及任何刑事责任。 尽管该贷款的申请人是您的姓名,但是只要在贷款过程中,您并未亲自签署相关文件,那么该贷款便与您毫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