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界限与区分:
民事欺诈和诈骗罪区别关键在于双方当事人在行为之后,是否都获得了一定的民事利益。
民事欺诈是通过双方履约来间接获取非法利益,双方当事人仍然存有民事利益;而刑法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客观上可引起他人一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但行为人从根本上没有承担约定民事义务的诚意,而是只想使对方履行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直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对对方当事人而言无所谓民事利益。
1.二者的行为动机不同
民事欺诈是行为人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方法,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以此谋取一定利益,通俗点讲是“赚便宜”,其行为不必然体现出主动性;
而刑事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诈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换句话说是“骗钱”,行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对价或付出极少的对价而获取对方财物,其行为表现具有主动性、积极性,主观方面一般是直接故意。行为动机的不同是二者的最主要最本质的区别。
2.二者的外延范围不同
民事欺诈是通过欺诈诱使对方与自己进行民事行为,如签订合同、进行交易等,并通过双方履行民事行为间接获取非法利益(或建立特定民事法律关系);
而刑事诈骗是通过欺骗直接获得他人的财物。民事欺诈的外延要大得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中的所有不诚信行为,皆可归于民事欺诈之范畴。从语义上讲,前者强调的是行为的性质和方式,后者侧重的是行为的动机和结果。
3.二者在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称性上不同
民事行为发生于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双方因循公序良俗及法律规范,尽量恪守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双方在权利义务上具有对称性。在民事欺诈中,即使一方当事人存在夸大或隐瞒事实的情节,但其主体行为依然是履行民事约定,双方在权利义务上仍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而刑事诈骗中,行为人旨在直接取得对方的财物,不付出任何代价或仅支付极少的对价,故双方在权利义务上不具有对称性。
4.二者侵害的客体、对象不尽相同
民事欺诈侵害的客体涵盖一切民事秩序,侵害的对象可以是物权、债权,也可能是人身权;
刑事诈骗侵害的客体只能是财产所有权秩序,犯罪对象只能是物权,且仅限于可量化的一般物权,而不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前者属于私法的调整范畴,后者属于公法的调整范畴。
5.二者在“非法占有”的理解上不同
所有权有四项权能,即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民事欺诈也能达成非法占有状态,这种占有是所有权权能意义上的“占有”;
而刑事诈骗在于取得或控制财物本身,而非仅仅形成权能意义上的“占有”,故诈骗犯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表述,应理解为“取得”或“据为己有”之意,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所有权中的某项或几项权能。刑法意义上的“占有”与民事意义上的“占有”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区别在哪里?如果需要经验更丰富的建议或者想在当地找律师的,有2个途径:
1.点击#找律师#,可以选择同城、领域、是否在线以及电话咨询服务!!私密咨询个人法律问题。快速解决你的困扰!
2.点击#找律师#→按专长找→选择纠纷专长→咨询我→最后点击电话咨询,不想一来就打电话的,还可以进行缓冲,在线咨询哦。
如何选择律师,找律师的技巧
1、选择律师,应该选择执业领域与案件领域对口的律师。
2、选择律师,应该选择经验丰富的律师。
3、选择律师,应该选择对专业有深入研究的律师。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纠纷不要担心,27万+在线专业律师提供图文和电话解答,为你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遇到法律问题:
1、不要慌乱、将遇到的法律问题捋清,注意收集、保管相关资料、证据,大致确定其所归属的法律领域。
2、找到合适的专业律师;
3、详细描述你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和诉求;
4、等待律师解答;
5、支付律师费用(律师收费由律师定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怎么区分典当行为中的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
135人看过
-
如何区分民事诈骗和刑事诈骗
342人看过
-
民事欺诈案和刑事诈骗案犯罪界限
470人看过
-
民事欺诈与诈骗罪的区别及司法实践
100人看过
-
从刑事辩护的角度看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480人看过
-
民事欺诈与刑事欺诈的状况
309人看过
-
如何区分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区别在哪里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5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错误认识,从而达到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两者都采用欺骗方法,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交易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诈骗罪实施欺骗
-
附件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区别是什么,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有什么区别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16合同诈骗和民事欺诈的主要区别有: 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
-
诈骗和欺诈有什么区别,期诈是刑事犯罪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3民事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的行为。刑事诈骗指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
-
欺诈和诈骗的区别:如何鉴别?江苏在线咨询 2024-12-211、欺诈是一种民事行为,通常指通过夸大事实或虚构事实来欺骗他人,以创造履行能力并诱使其订立合同,从而达到谋取利益的目的。例如,以次充好的消费欺诈行为。 2、《刑法》对诈骗罪的目的有明确的定义,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而言是行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代价或做出任何劳务,仅通过取得对方信任而非法占有财物。虽然民事欺诈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民事法律关系范围内,因此应由民事法律和政
-
民事欺诈的构成是什么,民事欺诈行为与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怎样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19民事欺诈的构成: 欺诈人 欺诈人的欺诈故意 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欺诈人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指欺诈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即使被欺诈人陷于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而虚构事实、变更事实或隐瞒事实的行为。欺诈行为可体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 被欺诈人 被欺诈人因欺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