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不构成掩隐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13 15:14:22 63 人看过

关于“掩护犯罪所得罪”,亦可称为“洗钱罪”,乃是指那些明明已经知晓了某笔资金或某项资产乃为犯罪行为所得及其衍生物,却依然选择通过多种手段来掩盖、隐藏这些资金或资产的来源及实质性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若无法证明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则该罪行将被排除在外:

首先,行为人并未意识到其正在处理的财物涉及犯罪行为,缺乏有意地去了解和认识这一事实的主观条件;

其次,行为人并不清楚自己所处理的财物是否属于犯罪所得,因此也无法满足主观上的明知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资金账户的;

(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

(四)跨境转移资产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9日 02: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间接故意是否构成掩隐罪吗
    一、间接故意是否构成掩隐罪吗对于间接故意是否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这一问题,需要依据具体的案件事实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剖析。在我国现行的刑法体系中,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指行为人明明知道他人实施了犯罪活动,却仍然为其提供藏身之处、财务支持,协助其逃避法律制裁或者提供虚假证言以包庇罪犯的行为。倘若行为人在明知他人犯罪的情况下,基于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即对犯罪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进而为犯罪分子提供掩护,那么这种行为有可能被认定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然而,要最终确定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还必须结合具体的案情,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实际行动、犯罪造成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与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
    2024-07-05
    252人看过
  • 掩饰隐瞒罪一定会判嘛
    刑事责任能力
    一、掩饰隐瞒罪一定会判嘛包括四个方面。掩饰隐瞒罪是指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客体为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包括“窝藏、转移等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要求必须是一种明知。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3-03-20
    444人看过
  • 怀疑构成掩隐罪的标准是什么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亦称掩隐罪,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行为人须对犯罪所得及其产生之收益有所认知并采取相应行为进行掩盖与隐藏,其中,此种“明知”既包括明确知晓,也涵盖了应当知道的情形。所谓“应当知道”,则需依据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具体情况、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类别及数量、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化和转移途径,以及被告人的供述等多重主、客观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判断。其次,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必须达到一定数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
    2024-08-20
    481人看过
  • 被蒙骗犯掩隐罪如何处理
    隐蔽、隐匿犯罪所获、犯罪所得收益一词,意指众所周知的明晰犯罪行为带来的违法所得及由此产生的收益,而选择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理销售或其他任何形式的隐蔽、隐匿行为。若行为人因受欺骗而触犯此罪名,则需依据具体情节与证据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若能够确凿地证明行为人在受到欺骗的情况下实施了相关行为,并且其主观上并无明确知晓该行为涉及犯罪所得,进而故意进行隐蔽、隐匿的意图,那么有可能会减轻或免除对其的刑事处罚。然而,证明行为人受到欺骗的责任通常落在被告一方,他们需要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
    2024-07-31
    391人看过
  •  犯罪行为如何被认定为“掩饰隐瞒”?
    该段内容讲述了单位犯有犯罪行为时,应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同时,如果构成隐匿、隐匿犯罪所得或者犯罪所得罪,可以根据犯罪情节和严重程度确定量刑起点,其中情节一般的可以在拘役三个月至有期徒刑六个月的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情节严重可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如果单位犯有前款罪,则应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据前款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隐匿、隐匿犯罪所得或者犯罪所得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况,在相应的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1)犯罪情节一般的,可以在拘役三个月至有期徒刑六个月的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2)情节严重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掩 饰 隐 瞒 犯 罪 怎 么 判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
    2023-09-04
    180人看过
  • 如何认定是掩饰隐瞒非法所得罪
    掩饰隐瞒非法所得罪的认定标准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必须为故意;侵犯的客体为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则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一、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既遂最多判多少年?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最多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的具体规定是:构成该罪,一般犯罪情节,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罪在客观方面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二、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销赃多少金额判刑?销赃罪已经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依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数额达到三千元以的,就需要追究刑事
    2023-03-07
    164人看过
  • 怀疑构成掩隐罪的条件包含哪些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隐匿或掩盖犯罪所得及收益的行为被简称为掩隐罪。本罪的正式成立须具备如下几个关键要素:首先,行为人必须明确知晓涉及的财产来源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这些非法财产所带来的收益也同样需要隐藏或者伪装。此处的“明知”,既包括已经得知实情的情形,也涵盖了应当主观判断清楚但疏忽大意没有察觉到的情况在内。其次,客观事实层面,行为人确实已经实施了适当的遮掩或者抹去犯罪证据的行动,这也是掩隐罪得以认定的关键要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8-22
    160人看过
  •  掩饰隐瞒罪判定依据是什么?
    这段内容讲述了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刑罚标准。具体标准包括三种情况,如果情节严重,刑罚将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一个单位犯了该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款。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改写:1.具体标准:-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行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2.标准说明:-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是指明知这些行为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并且有意将这些行为进行隐瞒或掩饰。-如果情节严重,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
    2023-09-06
    422人看过
  • 不知情算不算掩隐罪
    法律综合知识
    在不了解相关事实和真相的前提下,一般不会被判定犯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简称:掩隐罪)。当行为人确实对于自己处理的财物是否属于犯罪所得及由该等财产所衍生出的收益毫不知情时,由于无法具备犯罪的主观意愿,因此不应评定其有罪。然而,对于判断行为人是否“明知”该事实,需要结合诸多客观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和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8-22
    352人看过
  • 上海掩饰隐瞒罪判罚?
    法律综合知识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判罚标准:1、情节较轻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前述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的规定处罚。《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4-15
    276人看过
  • 犯罪所得掩饰隐瞒800万,判决结果如何?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800万依据法律规定处于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且处于罚金。对于隐瞒掩饰总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次数在十次以上、或三次以上并且总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法律规定属于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将会处于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判刑多久《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
    2023-07-01
    207人看过
  • 跑分怎么定掩隐罪
    法律综合知识
    涉案人员的跑分行为在法律上被定性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简称“掩隐罪”),其判断标准主要在于涉案人员的主观认知以及实际行为表现。如果涉案人员明知所涉款项来源于违法犯罪活动,且仍对此进行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采用其他手段进行掩饰、隐瞒,那么其行为便有可能构成该罪名。举例来说,如果涉案人员获得了极其丰厚却又极不合理的报酬,或者其转账方式异乎寻常,那么这些情况都有可能被视为其具备主观明知的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8-16
    263人看过
  • 帮信罪与掩隐罪到底如何区分
    一、帮信罪与掩隐罪到底如何区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是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以下简称掩隐罪)存在相似之处,但也并非全部竞合。帮信罪与掩隐罪的主观方面均为明知,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明知的内容不同,这需要从明知程度、犯罪对象、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判断:一是明知的程度。帮信罪的主观明知是一种概括性明知,具有高度盖然性,即行为人只知对方可能实施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对被帮助对象的犯罪手段、性质等都不明确,若明知上游犯罪实施某种具体犯罪行为仍提供帮助的,则可以犯罪的共犯论处;而掩隐罪主观明知既可能是概括性明知,也可能是具体性明知,即明知转移的是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但对于具体是什么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收益可以明知,也可以不明知。二是犯罪对象。帮信罪提
    2024-01-14
    372人看过
  • 如何区分帮信罪与掩饰隐瞒?
    一、如何区分帮信罪与掩饰隐瞒?应当是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区分帮信罪与掩饰隐瞒,帮信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区别主要有六个方面,具体如下:1、行为对象不同。帮信罪提供帮助的对象是概括的网络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人针对的是上游犯罪所获得的赃款赃物。2、行为时间不同。帮信罪行为发生于上游犯罪着手之后到行为实施完毕之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例,帮信行为发生于上游犯罪分子尚未获取赃款赃物之前;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发生于上游犯罪既遂之后,即相应犯罪所得已经被上游犯罪分子控制。3、行为性质不同。帮信罪属于上游犯罪的必要帮助犯,没有帮信罪行为人的帮助,上游犯罪无法既遂,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非上游犯罪所必须,即脱离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人不影响上游犯罪的既遂。4、对上游犯罪具体内容的明知程度不同。帮信罪对上游犯罪限定于概括的明知,即对上游犯罪具体实施什么网络犯罪在所不问,如果明知实施何种犯罪,当以共犯论,而
    2024-01-24
    17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掩饰隐瞒受贿犯罪所得拒不上交构成何罪?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3
      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如果拒不上交,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 掩饰隐瞒罪是怎样规定的?掩饰隐瞒罪会判缓刑不?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1-07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如何判定隐瞒境外存款罪的构成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22
      隐瞒境外存款罪不以存款来源的违法性为构成要件,在境外取得的合法收入,也属于规定的境外存款,如依法继承的财产等。因为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立法原则是针对境外存款的监督,而不在于追究其财产来源是否有过错。构成隐瞒境外存款罪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否则不构成隐瞒境外存款罪。隐瞒境外存款罪属于结果犯,必须具备隐瞒不报境外存款,且数额较大的事实才能构成犯罪。因此,从犯罪形态看,这种犯罪只有既遂,没有未遂。隐瞒
    • 构成犯罪掩饰隐瞒的标准是什么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24
      1、视具体请而定。如果是立案标准的话,立案标准如下: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 (二)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
    • 收黄金赃物构成掩饰隐瞒犯罪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17
      是否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对于该案,你收购了赃物已成事实,关键要看主观明知的认定了:不需要行为人确切知道不是赃物,只要行为人可能知道。并且,司法实践中可以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去推定行为人明知是赃物:从行为时间、地点、方式、价格、数量、行为次数、行为人对该赃物的认知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上去综合分析,进而推定行为人是明知。但你也可以提供反证去推翻这种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