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的一种刑罚。缓刑是指判处了犯罪分子刑罚之后,暂不执行刑罚。拘役是刑罚,而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被判拘役的也可以适用缓刑。
一、刑事案件几个月判刑
在刑事案件中,法院最短的刑期是拘留,即一至六个月的监禁。拘役是剥夺罪犯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施强迫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手段。在我国刑罚体系中,拘役是介于管制和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主要刑罚。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罪犯在执行期间,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情领取报酬。
二、法院判决拘役后由哪个部门送看守所执行
人民法院判决拘役后,由公安机关送看守所执行。人民法院判决拘役后,应当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给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立即对犯罪分子执行拘役,将犯罪分子送看守所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犯罪分子每月还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还可以获得报酬。拘役是一种刑事处罚手段,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之一,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
三、判处拘役的期限是多久
拘役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拘役,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在中国刑罚体系中,拘役是一种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主刑,具有以下特征:
1、拘役是一种短期自由刑。拘役的刑期最短不少于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所以,拘役是中国对罪犯予以关押、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三种自由刑中最轻的一种;
2、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但需要短期关押改造的罪犯;
3、拘役是剥夺自由的刑罚方法,由于拘役剥夺犯罪人的自由,所以与管制具有明显区别。由于拘役是刑罚方法,所以它与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在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适用依据、适用程序、适用期限上都有明显区别;
4、拘役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刑罚方法。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因而,拘役的期限,一般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
-
拘役缓刑的含义及判定
122人看过
-
缓刑与拘役的含义
168人看过
-
拘役缓刑是否判处刑罚,缓刑如何执行?
176人看过
-
拘役缓刑判决的影响与意义
251人看过
-
解释拘役判缓刑的含义和用法
74人看过
-
拘役缓刑的定义及适用条件
400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如何判缓刑拘役一年半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07拘役一年半判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
法院宣判拘役如何申请缓刑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21我国《刑法》第72条的规定,判处拘役,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不会再犯罪,且对所在社区的影响不大,法院会酌情判处拘役,并适用缓刑,刑期在原判刑以上一年以下。 目前危险驾驶罪判处缓刑的居多,所以,如果危险驾驶没有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适用缓刑是没问题的。在这里纠正一下,没有申请缓刑一说,可以在法庭最后陈述阶段,说出希望判处缓刑的想法。
-
缓刑期间再判拘役如何处理江苏在线咨询 2023-02-03缓刑期间又判拘役的,可以立即停止缓刑,并数罪并罚处理。我国的刑事法律法规是严格规制我国的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在犯罪分子被司法判决后,此时一般是需要收监执行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犯罪行为人符合法定的条件的,可以变更强制措施等。
-
有期徒刑缓刑和拘役缓刑判决如何执行天津在线咨询 2023-11-12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 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不能立即交付执行。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有关公安机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应当将法律文书送达当地公安机关。
-
如何判缓刑被执行时能认定被拘役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2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