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口头形式订立的合同是有效的,事实上口头形式因其较为简单便捷的特点在时间中被广泛应用,是最普遍采用的合同订立方式,我们线下买卖物品通常都是通过口头合同的形式进行的。但对于通过口头形式订立的合同存在举证的风险,一旦发生纠纷,当事人可能面临不能就合同关系的存在以及合同的内容进行举证的风险。
一、口头合同怎么证明
1、第三方证明。若口头协议约定时,有其他第三方证人在场的话,对方不履行口头协议,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让第三方证人证明口头协议的存在。
2、录音证明。在双方口头约定合同时录音或者与对方再次协商时用录音的形式收集到证明口头合同存在的录音材料。
3、收集间接证据。收集双方履行口头合同时,往来的传真、电子邮件、票据、电话录音、聊天记录等。
另外,与他人订立口头合同时要及时提醒当事人正确履行合同义务,当发生合同纠纷时才能够尽快解决。对于标的额大、合同内容复杂/履行期限长的合同关系,为慎重起见,最好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
二、合同生效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合同成立应当具备三个条件:
1、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
2、订约当事人经过要约、承诺而达成了合意;
3、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另外合同作为民事法律行为,当然的需要遵守《民法典》总则编中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条件,合同的当事人应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且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
口头形式订立合同有效吗,合同形式有什么?
189人看过
-
口头形式合同有效期是多久,怎么证明口头合同存在?
435人看过
-
合同可以口头形式订立吗,口头合同怎么证明有效性?
404人看过
-
合同采用口头还是书面形式合同有哪些形式
346人看过
-
遗嘱的口头形式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301人看过
-
口头合同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人看过
间接证据包括: (一)与案件有关的主要事实的做法是间接的,间接证据只能证明案件的主要情节或事实的各个部分。因此,任何间接证据必须结合其他证据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 (二)间接法与相关案件的主要事实的间接证据确定的间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 更多>
-
口头形式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吗,口头形式的合同是否有效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13在生活中,很多的买卖行为,并不都会签订书面的合同,特别是一些亲朋好友等熟人之间做买卖,在进行买卖交易时,很多人都碍于面子或者信任对方,并不会签订书面合同,而是以口头的形式。那么口头形式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吗,口头形式的合同是否有效?
-
口头合同无效情形有哪些, 口头合同是否有效, 口头合同是否是有效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2-01-2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口头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口头合同只要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是有效的。但是这种合同完全基于当事人双方的信赖关系,一旦一方否认合同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则另一方很难举证,所以最好还是留下书面的证据。也就是俗话说
-
怎么以口头形式订立合同,口头形式订立的合同有效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26一、怎么以口头形式订立合同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双方用对话方式表达相互之间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在使用口头形式时,应注意只能是及时履行的经济合同,才能使用口头形式,否则不宜采用这种形式。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只用语言为意思表示订立合同,而不用文字表达协议内容的形式。口头形式简便易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采用。集市的现货交易、商店里的零售等一般都采用口头形式。合同采取口头形式,毋须当事人特别指明。凡当事人无约定
-
口头形式的合同如何认定?口头形式的合同如何认定?口头形式的效力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06口头形式的合同怎么认定: 合同采取口头形式并不意味着不能产生任何文字的凭证。但这类文字材料只能视为合同成立的证明,不能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口头形式的合同如何认定呢? 本文认为,口头形式的合同认定主要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判断: 一是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了全部或主要义务,另一方已经接受了履行,应视为合同成立; 二是双方当事人对合同必要条款无异议,仅对合同非必要条款发生争议,应认定合同成立; 三是有充分、有效
-
合同具有口头形式的效力澳门在线咨询 2023-05-14口头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方式是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一方没有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双方不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双方不是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订立合同的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就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