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劝酒,出事责任由谁承担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6 21:34:25 52 人看过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劝酒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明知饮酒者酒驾而酒友未加劝阻时发生意外要承担法律责任。

律师补充:

一般情况下,聚会喝酒出事,要由聚会的组织者和积极劝酒者承担责任。组织者在聚会中起着主持、安排作用,喝什么酒、怎么喝、怎么过来参加聚会、聚会后怎么回家,一般都要由组织者事先安排好,做好提醒工作。而酒席上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一般也是组织者最了解。因此,引导大家理性饮酒,照顾每一个人的健康、安全,是组织者应尽的义务。积极劝酒者也应当承担责任。严格意义上说,这些人是活跃的“灌酒者”,别人不能喝、不愿意喝,仍采取各种手段,迫使他们碍于情面喝酒,从而导致醉酒。

在聚会的时候酒虽可以调节气氛,但是不但不能劝酒还要及时制止过量饮酒!要知道,一旦出现意外,大家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13: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酒驾相关文章
  • 酒宴上同桌是否应承担猝死责任?
    喝酒猝死,同桌不一定有责任。1、如果同桌喝酒的其他人有极力劝酒、故意灌酒、放纵饮酒、酒后未妥善照管等情形的,一般可以认为存在侵权行为且有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如果同桌喝酒的其他人没有上述侵权行为,或者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没有过错,或者损害结果的发生与喝酒行为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则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3、如果仅有部分人员存在侵权行为,则仅由实施了侵权行为的人承担侵权责任,未实施的人员不应承担责任;4、被侵权人自身存在重大过错,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滴滴司机猝死属于工伤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滴滴司机与滴滴平台建立劳动关系的,司机猝死可以认定为工伤,如果不存在劳动关系的,不属于工伤。《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2023-08-15
    341人看过
  • 聚会劝酒出事要担责
    酒后驾车最近备受社会关注。其实在很多场合,要是朋友间多一些劝告,酒后驾车酿造的车祸事故也许就能少很多。昨日,就有一些法律界人士指出,对于一起饮酒的酒友来说,相互劝告、照顾酒后不要去开车不仅是道德范畴的事,在法律上也是应尽的附随义务。法律咨询:上周六晚上,我召集了几个大学同学聚会。席间得知一位姓王的同学刚找到女朋友,大家都很兴奋,起哄让他喝酒,灌了他好几杯。散席后,我们打车将王送到其父母家。昨天我才听说,那天王回家后酒精中毒,他父母吓得半死,幸好及时送医院没出事。请问律师,如果劝酒出事,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律师回复:以下三种情形,共饮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一是强迫性劝酒。即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或身体有疾病,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身体不适,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对方饮酒,甚至故意灌酒,用话要挟、刺激对方喝酒。二是未将醉酒者送到安全地方。如明知对方喝醉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
    2023-06-13
    87人看过
  • 喝酒喝多闹事去其他酒桌上那酒瓶算谁的责任
    一、喝酒喝多闹事去其他酒桌上那酒瓶算谁的责任对于标题为"醉酒后滋事到他人酒桌那取酒瓶的责任归属"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对责任的源头以及此种行为的性质进行准确的定位分析。从行为本身的特点来看,醉酒之后发生的滋事并走到他人酒桌上拿走酒瓶这种行为很有可能被认定为一种侵权行为。根据我国最新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如果当事人因为过失或者故意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并且给对方带来了实际损失的话,就应当主动承担起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假如某位饮酒过度的人士在酒意熏天的状态下发生了滋事行为,进而对他人的人身权益(比如说造成了他人的身体创伤或者财产损失)产生了负面影响,那么,这位人员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肩负起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从责任源头出发,依据同样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若两个或者更多的人共同参与了这种涉嫌侵权的行为,给他人
    2024-07-04
    327人看过
  • 劝酒致人醉酒驾驶谁担责
    一、劝酒致人醉酒驾驶谁担责1、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1)、醉酒驾驶者自己承担责任。劝酒人如果有制止行为,醉酒者不听劝止,执意驾驶机动车的,造成酒驾的,一般由醉驾者承担责任;(2)、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劝酒者明知其醉驾,对其驾驶机动车行为不制止,劝酒者和醉驾者共同承担责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过错责任原则】、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安全保障义务人责任】二、醉酒驾驶应该怎么处罚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2、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3、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2023-04-20
    373人看过
  • 酒后出事同桌中谁可免责
    单位刚刚发了工资,下班后,几名要好的同事聚餐,这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最后却变成了悲剧。去年12月10日晚上,在浙江省台州玉环县一家家具公司工作的唐-俊,在聚会后骑电瓶车回家途中出了事故,不治身亡。事后,死者家属将参加聚餐的6名同事告上法庭。近日,法院判决,6名同事需共同承担10%的赔偿责任,赔偿唐-俊家属39733元。其中,聚会组织者胡-亮责任最大,赔偿11919.9元。酒后出事,哪些情况同伴可免责?一段惊魂案例之后,请看法官详解!事故发生在2014年12月10日晚上,胡-亮是台州玉环县一家家具公司的员工,因为资历老,一向在同事中很有威望。这天,公司刚发了工资,大家口袋里有钱。“那天快下班,有两个同事来找我。”胡-亮说,上次发工资,几个要好的同事便说好要聚一聚,于是,胡-亮便决定,“就去清港镇很有名的那家美食城吃吧。”最后敲定,一共7名同事参加这次小聚。费用AA制,每人预交150元,说好多退
    2023-06-01
    91人看过
  • 酒后驾驶车辆出事故能由谁来承担责任?
    酒后找代驾,发生事故的,如果是由代驾司机主观造成的事故,代驾公司会承担赔偿,若由对方驾驶人造成的事故,代驾公司会协助车主进行事故处理;如果是酒店免费代驾,不能认定为无偿,而是消费服务延伸,由酒店承担责任。一、代驾途中违章怎么负责一般按“谁开车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处罚。如果交警不在现场,只能根据监控给车主开罚单,比如说超速、闯红灯、乱掉头等违章行为;代驾驾驶员没有主动来缴罚款,相关的违章信息则会记录在违章车身上;如果过了缴费日期,还没有收到罚款,那最后受影响的还是车主。二、无偿代驾把车撞坏了应该怎么处理无偿代驾把车子撞坏了的处理办法:如果代驾方负事故的主要或全部责任,则由无偿代驾人和车主共同对外承担连带责任。无偿代驾不计取报酬,属于义务帮工性质,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帮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帮工人和被帮工人承担连带责任。三、酒驾醉驾有什么危
    2023-03-22
    477人看过
  • 酒店侵权责任补充责任由谁承担?
    一、酒店侵权责任补充责任由谁承担?酒店侵权责任补充责任可能需要由酒店、酒店的管理者、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来承担,具体的担责理由如下: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2、《民法典》(2021.01.01生效)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二、侵权责任补
    2024-02-12
    180人看过
  • 劝酒承担责任的法律规定
    劝酒承担责任的法律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哪些情况下劝酒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第一种情况是强迫性劝酒。比如用“感情深、一口闷”“是不是男人,是男人就干了这杯!”……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者在对方已经喝多了,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第二种是明知对方不能喝,仍劝其喝酒。譬如,对方患有心脏病、心肌梗塞等疾病,如果大量饮酒会诱发此病的发作。在这种情况下,强行劝酒需要承担责任。第三种是未安全护送醉酒者。如果饮酒者已经失去意识或者失去自我行为能力,无法自行安全回家时,酒友或者酒局的组织者应该安全将其送到医院或者家中。如果饮酒者因未被送回家而引发意外受伤甚至死亡,酒友或者酒局的组织者需要担责。第四种是有关酒后驾驶的。饮酒者酒后要驾车,酒友们未加劝
    2023-08-02
    331人看过
  • 一起喝酒酒后别人出交通事故同桌人是否承担责任
    一、一起喝酒酒后别人出交通事故同桌人是否承担责任?1、一起喝酒酒后别人出交通事故同桌人有可能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桌人如果知道司机喝酒,都可以预见到酒驾的严重后果,不加制止甚至纵容,属于间接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如果事故严重,还可能承担刑责。2、同桌的酒友和同车人要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是:一是强迫性劝酒,或在对方已告知自己要开车,仍劝其喝酒;二是明知司机已喝酒,却没有彻底劝阻,彻底劝阻是指得知酒驾后立即报警。3、《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3条第3款规定,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二、酒驾的处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1、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此前曾因酒驾被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2、酒后驾驶营运车辆,
    2023-06-02
    69人看过
  • 喝酒致死同桌酒友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喝酒致死,同桌酒友有下列行为的,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1)强迫性劝酒。在饮酒过程中有明显的强迫性劝酒行为,如野蛮灌酒、言语要挟、刺激对方、不喝就纠缠不休等,只要主观上存在强迫的过错,此时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劝酒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赔偿责任。(2)明知对方有相关疾病或不能喝,仍劝酒。如果明知对方不能饮酒,最后因喝酒引发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导致伤残、死亡的情况发生,劝酒者需要担责(3)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同饮人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此时如果发生意外,同饮人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喝酒致死劝酒者是否有罪要看实际情况。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构成犯罪。劝酒者对喝酒人如果应当知道对方有不能喝酒的疾病,但仍拼命劝对方喝酒;那就属
    2023-08-12
    342人看过
  • 喜酒喝死人,该由谁承担责任?
    一般情况下应由发生人身损害的饮酒人自己负责。但在以下情况下,共同饮酒人也应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1、因饮酒诱发疾病、伤残甚至死亡;2、强迫性劝酒;3、酒后驾车、洗澡、剧烈运动未加以劝阻;4、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饭店去喝酒喝死人饭店有责任吗当事人在饭店喝酒喝死了饭店若没有尽到保障义务则是有责任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赔偿。《民法典》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3-07-03
    310人看过
  • 醉酒致工伤该由谁承担责任
    一、醉酒致工伤该由谁承担责任醉酒致工伤该由职工承担责任。因为职工在上班期间故意犯罪的,比如醉酒或者吸毒的,以及自残或者自杀的情况下,都是不会被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二、醉驾构成犯罪吗醉酒驾驶是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一般会构成危险驾驶罪,对应的刑事处罚是判处拘役并且处一定数额的
    2023-08-13
    488人看过
  • 劝酒致一人酒精中毒住院劝酒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
    劝酒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承担罚金。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劝酒致人伤害、死亡案件,劝酒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劝酒者或请客者才构成侵权。其一,有强行劝酒的行为;其二,劝酒者有主观故意或在主观上有过错;第三,喝酒者有损害结果的发生,比如酒精中毒丧命或因酒致人受伤、致残;第四,这种损害结果与劝解行为存在因果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n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3-12-02
    339人看过
  • 同桌饮酒出意外,共饮者需承担责任吗
    根据具体情况认定。共同饮酒属于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虽然单纯饮酒并不产生民事责任,但是在共同饮酒的先行为下附随产生的安全保障义务和侵害赔偿责任是存在的,共同饮酒人之间应尽到互相提醒、劝告少饮酒并且阻止已过量饮酒之人继续饮酒的注意义务。共同饮酒人已尽到合理的注意及照顾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当共同饮酒人处于醉酒等危险状态时,其他共同饮酒人应及时采取救护、通知、照顾、送医等合理措施保护醉酒之人免受伤害,积极履行救助义务,若因过错违反上述义务,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饮酒人的侵权赔偿责任认定,主要考虑共同饮酒死亡是否具有违法性、共同饮酒人是否具有违法性、共同饮酒人在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共同饮酒与损害事实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具备以上条件时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责任比例考虑原因力的大小。律师补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在聚会中受到损害或者突发疾病
    2023-05-06
    426人看过
换一批
#酒驾醉驾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酒驾
    词条

    酒驾是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酒驾并不存在量刑标准。因为一般的酒驾行为仅仅是行政违法行为,并不会触犯刑法。因此,法院并不会对一般的酒驾行为作出定罪和量刑。有量刑标准的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主要是指醉驾的行为。... 更多>

    #酒驾
    相关咨询
    • 朋友在酒桌上喝酒出事谁负责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2-01
      酒桌上不光有酒兴,还应有责任。在4种情形下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酒友是需要担责的:一是强迫性劝酒,如故意灌酒,刺激对方喝酒等;二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或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然劝对方喝酒;三是未将醉酒者送至安全目的地;四是酒后驾车未劝阻。 他们伤得重吗?交警是怎样划分责任的。 按你所述,可能需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你的朋友也不一定会诉你,可能会诉对方。
    • 同桌饮酒出事 究竟谁来担责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16
      同桌饮酒由饮酒者自己负主要责任,同桌其他人员负次要或者不负责任。 饮酒者自己作为完整民事行为才能人,当饮酒者在醉酒状态下发作伤亡事情,应当由其自己承当主要义务。 共同饮酒人在饮酒过程中对其他饮酒人负有提醒、劝阻和通知的义务,对醉酒者负有看护、照顾和护送的义务,当饮酒者在醉酒状态下发作伤亡事情,应当由其自己承当主要义务。若共同饮酒人未在饮酒过程中和饮酒后履行义务,当因饮酒造成人员伤亡时,同桌饮酒人要
    • 同桌喝酒有人死亡应该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2-27
      1、如果同桌喝酒的其他人有极力劝酒、故意灌酒、放纵饮酒、酒后未妥善照管等情形的,一般可以认为存在侵权行为且有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如果同桌喝酒的其他人没有上述侵权行为,或者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没有过错,或者损害结果的发生与喝酒行为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则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如果仅有部分人员存在侵权行为,则仅由实施了侵权行为的人承担侵权责任,未实施的人员不应承担责任; 4、被侵权人自身存在重
    • 酒后饮酒事故同桌是谁的责任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03
      酒后发生事故的同桌喝酒的人责任划分情况如下: 一、如果同桌喝酒的人存在强迫性劝酒;明知饮酒者不能喝酒或身体不适仍劝其饮酒;共同饮酒后任酒友驾车离开;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回家的情况的,则存在这些情况的人对出事故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如果同桌喝酒的人不存在上述情况的,则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 同桌喝酒共同承担责任吗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21
      四种劝酒情形要承担法律责任,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饮酒出事,有四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