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诉讼中的诉讼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行政诉讼中对于诉讼期限的规定如下: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诉讼期限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经复议程序后提起诉讼的,诉讼期限为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行政诉讼法关于简易程序的规定有什么
行政诉讼法关于简易程序的规定有:
1、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2、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一)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
(二)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的;
(三)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
除前款规定以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发回重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三、行政诉讼中被告需要准备的材料是什么
被告应在法定期间内提供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相关的所有证据。一般而言,被告若要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供证据:
1.有关主体的证据材料,如果原告对行政主体的职权存在争议的,应该提出有关其职权依据的证据。
2.有关行政程序的证据材料。
3.有关被诉行政行为认定所认定事实的证据材料。
4.自由裁量合理性的证据材料。
5.有关被诉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
怎样规定行政诉讼法时效期限
129人看过
-
新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怎样的
127人看过
-
商标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指的是谁,商标行政诉讼的期限
286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中是如何规定诉讼期限的
201人看过
-
行政诉讼是否规定了提起的期限
394人看过
-
有关行政诉讼中撤诉的规定
142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为什么要规定行政诉讼起诉期限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13在于督促相对人尽快行使权利,提高行政机关执法效率,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稳定。 如果允许相对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对行政行为申请救济,势必使行政行为一直处于被质疑和否定的状态,既影响了行政效率,又将给行政管理秩序带来混乱。
-
诉讼时效规定,行政诉讼的期限是多少甘肃在线咨询 2021-11-18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为六个月,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经行政复议,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诉讼程序中止了,行政诉讼中中止执行的期限是怎么确定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2-06-29没有,中止事由消失后即可恢复。 哪些情形可以中止执行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申请人对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有权进行处分,申请人同意被执行人暂缓履行义务,暂停执行程序的,人民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中止执行。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的异议确有理由的,可能发生变更执行标的,或者对案件再审的情况,因此对原执行标的的执行应当中止。 3、作为一方
-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期限是多久, 行政诉讼法的起诉期限是多长时间香港在线咨询 2022-01-27【法律意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
-
被认定为行政诉讼案件了,行政诉讼的中止期限是怎么算的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21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