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欺诈法律后果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3 22:02:16 111 人看过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进行保险欺诈的,应承担以下法律后果:

1、被保险人、受益人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结束保险合同关系,并且不退还保险费。

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也不退还保险费。

3、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伪造、变造有关证明、资料或其他证据,虚报事故原因,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保险欺诈行为致使保险人支付保险金或者支出费用的,应当退回或者赔偿。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进行保险诈骗,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2、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3、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评估人、证明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进行保险诈骗提供条件的,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处罚。

一、过度治疗和医疗诈骗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医疗诈骗的立案标准,就是普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2、行保险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2)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3、《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进行保险欺诈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2)未发生保险事故而谎称发生保险事故的,骗取保险金的;

(3)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4)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人身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5)伪造、变造与保险事故有关的证明、资料和其他证据,或者指使、唆使、收买他人提供虚假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报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7日 23: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保险欺诈相关文章
  •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进行保险欺诈应当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为保护保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保险欺诈,保险法严格禁止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进行保险欺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进行保险欺诈的,应承担以下法律后果:1.被保险人、受益人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结束保险合同关系,并且不退还保险费。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也不退还保险费。3.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伪造、变造有关证明、资料或其他证据,虚报事故原因,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保险欺诈行为致使保险人支付保险金或者支出费用的,应当退回或者赔偿。
    2023-04-23
    421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会构成欺诈欺诈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一、哪些情况下会构成欺诈1、客观要件欺诈行为是欺诈在客观方面的基本构成要件。没有客观方面的欺诈行为存在,就意味着中国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没有受到实际侵害,欺诈就不可能存在。只有当行为人欺诈的故意已经通过具体的欺诈行为表现出来,并且在客观上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广告欺诈。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纷繁复杂,决定了欺诈行为形式的多样性,尽管欺诈行为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是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类。所谓作为,就是用积极的行动实施的欺诈行为。作为的形式是欺诈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所谓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履行告知真实情况的义务,而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而构成的欺诈行为。行为人告知义务产生的根据有法律上的规定、合同的约定,交易习惯或者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欺诈在客观方面,并不要求有他人上当受骗、造成损害的实际结果的发生,只要可能使他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即可。因为欺诈行为从根本上违反了法
    2024-01-19
    86人看过
  • 欺诈和诈骗有什么区别,欺诈的后果是什么
    一、欺诈和诈骗有什么区别1.欺诈是指故意制造假象或隐瞒真相,从而有可能使他人产生误解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构成不以受害人是否上当受骗为标准,其社会危害性在于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2.诈骗则通常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制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其构成以是否造成受害者财产损失为标准。二、欺诈的后果是什么欺诈的法律后果多元,涉及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行为的撤销,要求行为人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此外,欺诈行为可能触犯不同法律部门的规定,导致行为人承担更为严重的责任。三、构成欺诈的要件构成欺诈的要件分为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两部分。1.客观要件包括欺诈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具有可能性,即可能导致误解上当,形式上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2.主观要件则要求行为人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他人上当受骗,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无论是直接故意还
    2024-02-10
    146人看过
  • 第三人欺诈的法律后果
    一、第三人欺诈的法律后果1、第三人欺诈的法律后果是撤销合同。合同撤销后将发生两方面效力,一是合同自始无效,当事人无需履行合同;二是当事人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还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是合同被撤销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二、第三人欺诈有以下构成要件有哪些第三人欺诈有以下构成要件如下:1、第三人有欺诈的故意;2、第三人实施了欺诈的行为;3、被
    2023-08-16
    454人看过
  • 欺诈保险公司的严重后果
    骗保事件在社会上并不少见,车险、意外险、医疗险都是骗保的重灾区,骇人听闻的杀人骗保案也曾出现多次。从国际经验数据看,保险市场有10%-20%的赔款属于保险诈骗。在中国,八成的保险诈骗发生在车险领域,涉及的金额从几千到上百万都有。公司吊销的后果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办法》第31条规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名称三年之内不得使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57条规定,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也明文规定: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4、被吊销企业的出资人或有限公司的
    2023-07-11
    346人看过
  • 民事欺诈金额十万以上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如若民事欺诈行为涉及之金额超越十万元,那么其潜在的法律后果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欺诈方有权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申请,恳请其撤销这项民事法律行为,同时责令欺诈方归还因该不当行为而获取的所有财产。倘若无法实现财产的返还,抑或是返还已无实际意义,则受欺诈方可要求欺诈方以货币形式进行相应的折价补偿。此外,受欺诈方还享有权利,可向欺诈方索求因遭受欺诈而产生的所有经济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4-07-25
    119人看过
  • 涉及欺诈犯罪的法律后果
    一般达到五十万以上,还要超过一定幅度才可能被判无期。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被判无期徒刑减刑后不得少于多少年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一种严厉的刑罚。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刑。无期徒刑减刑后的期限为:(1)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般可以减为二十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2)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年,其起始时间应当自无期徒刑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
    2023-07-11
    137人看过
  • 什么是保险欺诈,常见的保险欺诈形式有哪些
    保险欺诈是一种假借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实施欺诈的违法犯罪活动,主要指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编造事故发生的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等手段,导致保险公司多支付保险金,或支付不应支付的保险金的行为。2.保险欺诈损害消费者利益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推测,每年约有15%-20%的财产险赔付属于保险欺诈。保险欺诈导致保险公司支付赔款,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保险公司考虑到长期经营中的欺诈风险,会提高一定幅度的价格来弥补损失。那么,诚实守信的投保人购买保险时就必须支付跟过的保险费。因此,保险欺诈不仅损害保险公司利益,最终损害的还是保险消费者的利益。3.常见的保险欺诈形式①先出险再投保。正常情况下,购买保险是为了弥补未来可能发生的某些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就是说,购买保险的时间必须早于出险时间。但部分投机取巧者在遭受损失后才后悔没有及时投保,于是想在出险后投保,通过谎报出险时间,将损失转嫁
    2024-03-29
    350人看过
  • 构成欺诈的条件及法律后果
    构成欺诈有四个条件,首先是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其次是该欺诈人实施了欺诈的具体行为,再者该欺骗需要导致相对方陷入了错误的认识,最后相对方因为错误的认识而作出了意思表示。构成欺诈的法律后果首先是依据此欺诈行为作出的意思表示可以撤销,其次是欺诈人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一、构成欺诈的条件构成欺诈的条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诈行为而作出的,也不构成欺诈。二、构成欺诈的法律后果构成欺诈的后果是指欺诈行为引起的法律结果。包括受欺诈人因欺诈所为意思表示的效力和欺诈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两个方面。1.
    2022-04-21
    225人看过
  • 保险欺诈罪是什么?触犯保险欺诈罪会怎样量刑?
    保险诈骗罪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保险诈骗罪的量刑标准: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保险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根据法律规定,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2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所以说,个人骗保数额达到1万元及以上;单位骗保数额达到5万及以上的,才构成保险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2023-07-08
    344人看过
  • 欺诈的成分和法律后果分析
    欺诈的构成要件如下:1、一方需有欺诈的故意。所谓欺诈的故意,是指欺诈方明知自己的欺诈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的认识,希望或者放任此种结果的发生的主观态度;2、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一般包括故意告知虚假情况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两种;3、被欺诈方因受欺诈而陷于错误的判断。也就是指欺诈的行为与陷入错误判断的结果之间有相当之因果关系;4、被欺诈人基于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欺诈构成刑事犯罪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欺诈不构成刑事犯罪的,公安机关可以给予行政处罚。欺诈消费者的构成要件是什么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要考虑以下三个条件:1.从主观方面看,欺诈者必须具有欺诈的故意。即欺诈者明知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且会使被欺诈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从而与其进行民事行为,欺诈人主观上有欺诈的恶意。2.从客观方面的方法看,欺诈者采用的是欺骗的方法。欺骗的方法有两种:(1)虚构事
    2023-07-03
    299人看过
  • 保险欺诈会带来哪些潜在后果
    一、保险欺诈会带来哪些潜在后果保险欺诈会带来潜在后果的是:行为人可能构成保险诈骗罪。《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
    2023-09-13
    284人看过
  • 什么是保险欺诈的载体
    保险欺诈的载体是什么?保险诈骗罪的量刑标准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经济犯罪案件起诉标准规定》对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起公诉:。个人实施的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2。单位实施的保险诈骗金额在5万元以上。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从事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一)投保人故意编造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虚假事由或者夸大保险事故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的;(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尚未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四)投保人故意造成保险事故财产损失骗取保险金的;
    2023-05-31
    314人看过
  • 保险欺诈的法律惩罚是怎样的
    一、保险欺诈的法律惩罚是怎样的保险诈骗罪的处罚: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保险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保险诈骗罪构成要件有哪些保险诈骗罪构成要件有:1.主体为个人和单位,具体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险制度和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4.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
    2023-08-11
    279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保险欺诈是一种假借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实施欺诈的违法犯罪活动,主要指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编造事故发生的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等手段,导致保险公司多支付保险金,或支付不应支付的保险金的行为。... 更多>

    #保险欺诈
    相关咨询
    • 伪造工伤欺诈保险后果?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29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六十条用人单位、伪造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进行保险欺诈应当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07
      为保护保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保险欺诈,保险法严格禁止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进行保险欺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进行保险欺诈的,应承担以下法律后果:1.被保险人、受益人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结束保险合同关系,并且不退还保险费。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 欺诈保险罪的法律制裁措施是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4-11-19
      根据其保险诈骗罪行的严重程度,犯保险诈骗罪的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保险诈骗罪行的轻重程度可以根据保险诈骗数额的大小以及是否有其他严重情节来进行区分。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
    • 哪些情况下会构成欺诈欺诈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09
      欺诈行为是欺诈在客观方面的基本构成要件。没有客观方面的欺诈行为存在,就意味着中国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没有受到实际侵害,欺诈就不可能存在。只有当行为人欺诈的故意已经通过具体的欺诈行为表现出来,并且在客观上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广告欺诈。详情如下。
    • 第三人欺诈的法律后果
      台湾在线咨询 2024-04-30
      第三人欺诈的法律后果是撤销合同。合同撤销后将发生两方面效力,一是合同自始无效,当事人无需履行合同;二是当事人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还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是合同被撤销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