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告官”迈入2.0时代解读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4:04:37 238 人看过

行政诉讼,也就是俗称的民告官。1989年,行政诉讼法制定出台,并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多年来,面对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人们反映强烈。

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国家立法机关修改的第一部法律,也是行政诉讼法实施24年来作出的首次修改,标志着民告官正式迈入2.0时代。

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如何破解三难?对于作为起诉方的老百姓、审理者的法官、被诉方的行政机关及其责任人来说,新法将给他们带来哪些变化?

百姓:顺利打开立案大门

长期以来,行政诉讼饱受诟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立案难。最高法院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法院年均受理行政案件仅有十几万件,而去年一年全国法院受理的案件总和超过千万件。

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金平告诉记者,在他的经历中,一些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总有办法把行政案件拒之门外。比如,有的法院接到起诉书,既不登记也不给收据,只是说回去等通知。这一等,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

好不容易等到通知了,有的法院会说材料不全,给打回来。等我们补好法院需要的材料,法院可能又会说还缺别的什么材料,又给打回来。李金平说。

职业律师立案尚且如此困难,普通老百姓打行政官司的艰辛可想而知。

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从多个制度设计层面,为老百姓打开立案大门,畅通立案渠道。

新法首先扩大了受案范围,将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的,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行政行为纳入了受案范围。

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不再仅限于人身权和财产权,是这部法在制度建设上的一个进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认为,进一步明确列举可诉行政行为的情形,可以避免法院借口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而不予受理。尤其是将拆迁、社会保障等老百姓最迫切期待解决的争议纳入可诉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受案范围扩大了,但法院碍于行政机关的压力不立案怎么办?新法对此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王振宇认为,把这个要求写进总则体现了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保障。这是四中全会精神在行政诉讼法修改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和具体化。

那么,到了立案的最后一个实施环节——递交诉状,还会不会受阻?对此,新法除规定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口头起诉外,还明确: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不能当场判定的,应接收起诉状,出具书面凭证,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新法同时规定,对于不接受起诉状、接受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法院投诉,上级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相关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王振宇认为,新法的这些具体规定,将进一步规范法院的立案工作,切实保障公民能依法立上案,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官:审理不再躲躲闪闪

审理难,是行政诉讼的三大难之一。

老百姓顺利立上案后,最盼望的就是法官能做出公正判决。很多案件法院虽然受理了,但往往是程序空转,案件久拖不决,根本解决不了实际争议。李金平说。

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在立法目的中明确提出要解决行政争议。行政诉讼本来有三大功能: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和解决行政争议,即监督、救济、解纷。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指出,过去仅注重行政诉讼的监督和救济功能,而忽视了它的解纷功能。

把解决争议纳入行政诉讼目的是对行政诉讼性质、功能正确认识的结果,为扩大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提供了立法目的依据。姜明安说。

为了更好地解决争议,新法增加了调解制度。原来行政诉讼不能调解,现在这个原则虽然还坚持,但规定有关行政赔偿、补偿等例外情形可以调解,这对于解决争议将起到重要作用。姜明安说。

行政案件主要的管辖体制是属地管辖,由于地方法院的人、财、物都受制于地方政府,民告官也就成了烫手的山芋,导致一些案子不能判、不好判、不敢判。法院受到的外来干扰太多、制约太多。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指出。

为了减少地方政府对行政审判的干预,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引入了集中管辖和提级管辖两种方式。一是规定高级法院可以确定若干基层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一审行政案件;二是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提起诉讼的案件,由中级法院管辖。中级法院也可以跨行政区域管辖一审行政案件。

这是解决司法公正,防止地方对司法进行干预的重要制度,也符合四中全会的精神。王振宇表示,今后有了这些制度的保证,大家应该有信心,法院能够排除外来干扰,独立、公正地审判好行政案件。

官员:出庭应诉履行判决是法定义务

告官不见官是行政诉讼实践中面临的一个尴尬,这也让办案法官颇感无奈。来出庭的都是作为行政机关代理人的律师,他们既不了解具体工作,又什么都做不了主,老是要回去商量,反复开庭,浪费司法资源,也让起诉的老百姓怨声载道。王振宇说。

对于这个突出问题,新法明确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将拒不到庭的情况予以公告,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被告上级机关提出依法给予其处分的司法建议。

修改后的法律把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也是特别强调,老百姓告官要见官。王敬波说,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一方面可以缓解官民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案件的解决。

针对行政复议中维持率较高的情况,为了让复议机关履行职责,新法明确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实践中复议机关为了不当被告,维持原行政行为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行政复议制度未能很好发挥作用。这一修改有利于加强、促进复议机关履行法律职责、干预纠错,对该撤销的应该撤销,该变更的应该变更。同时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行政复议因许多地方和部门复议机关做维持会而导致复议公信力严重下降的现实困境。姜明安说。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了,法院也判了,但行政机关就是不执行法院判决,行政诉讼走到最后一步又被卡住了,怎么办?

针对执行难问题,即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新法增加三项规定:一是对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罚款;二是将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三是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

虽然拘留会慎重使用,但直接按日罚行政机关负责人、在媒体上进行公示,还是非常有力度的。行政机关负责人碍于面子和社会舆论压力,肯定会积极履行的。姜明安说。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7月17日 13: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行政诉讼调解相关文章
  •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解读
    原《行政处罚法》只对立法目的和立法宗旨作出规定,并未对行政处罚概念和定义作出明确规定。实践中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处罚的性质和作用没有全面准确理解,在思想认识、实施处罚、履行程序、适用法律、把握处罚尺度等方面出现偏差,有的往往为了处罚而处罚,有的甚至背离了行政处罚的本来目的和功能,成为一些执法机关和个别执法人员罚款牟利的手段。这次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二条明确规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这一规定明确了行政处罚是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性质,结合第一条关于“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规定,可以较为全面地体现行政处罚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准确理解行政处罚的功能和作用。一、行政处罚依据是什么行政处罚的依据是:当事人有
    2023-03-26
    436人看过
  • 民告官诉讼类型,民告官的诉讼时效
    一、民告官诉讼类型民告官诉讼类型是行政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二、民告官的诉讼时效民告官的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申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不同的案子诉讼时效期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是为六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023-06-23
    464人看过
  • 行政诉讼是民告官吗
    是的。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一、行政诉讼是什么?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它对保障一个国家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利免受行政权力的侵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二、行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吗行政诉讼不可以适用调解。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在法定期限
    2023-04-05
    339人看过
  • 具体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的民告官
    行政诉讼中的民告官就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行政诉讼具体如何申请提审行政诉讼申请提审的方式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法律规定的应当提审的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内容违法的,就会将案件提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
    2023-07-27
    162人看过
  • 新民事诉讼法修订四大亮点解读
    新民事诉讼法修订四大亮点主要是:一、扩大协议管辖的范围,在法院管辖问题上更加尊重意思自治。二、增加针对诉讼代理人关系的申请回避,规范代理人与审判人员行为,保证公正审理。三、新增公益诉讼制度,保护群体性利益有路可走。四、新增第三人撤销之诉,案外第三人权利受侵害的维权之道。一、民事诉讼公开还是不公开公开审理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本条规定,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所有民事案件的审理一律公开进行。开庭审理根据是否向公众和社会公开,分为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公开审判制度。公开审理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开庭审理的主要形式,本条规定正是公开审判原则的具体实施。公开审理包括两个内容:1、对群众公开,指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包括审理过程和宣告判决的过程都允许群众旁听,法院应当在开庭审
    2023-03-29
    374人看过
  • 聚焦行政诉讼法修改:行政诉讼该不该调解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第六十七条又规定: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可见,立法本意是仅仅将调解范围限制在行政赔偿诉讼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早已以各种变通手段突破了法律的限定。究竟在行政诉讼中是否适用调解?如果适用,应建立什么样的调解机制?实践中的变相调解行政诉讼法实施23年来,大量行政案件变相适用调解方式解决争议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不允许调解的规定早已名存实亡。2008年9月,山西张大伯依法取得3亩集体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为10年。可没想到,2012年9月,当地政府决定征收100亩集体土地为建设用地,其中包括张大伯的3亩地。因地上附着物补偿与县国土局未达成协议,张大伯将当地政府告上法庭,请求撤销政府作出的批准征地行为。法院受理后,经调查发现,征地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但征地程序存在瑕疵。对于一个只是在程序上有瑕疵的行政行为,可以作出维持
    2023-06-06
    223人看过
  • 新行政诉讼法怎么让民告官更加容易
    新《行政诉讼法》通过扩大受案范围,禁止行政机关干预受案,规范起诉状递交程序,防止老百姓轻易地被堵在行政诉讼的门前。新法有望在一定程序上缓解立案难问题,让“民告官”能更容易些。“民告官”法院要宽管新法首先扩大了受案范围,将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的,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行政行为纳入了受案范围。过去有一些法院不管的案子,现在也管了,包括社会比较关注的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等领域。这对行政机关提出了更高要求,行政机关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确保各类行政行为都能够经受法律的检验。单从法条来看,《行政诉讼法》把受案范围局限在侵犯公民人身权益和财产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上面。一方面,只有侵犯公民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行为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对于诸如知情权、听证权、宗教信仰、受教育权、劳动权、休息权等公民其他权益受到侵害
    2023-06-02
    415人看过
  • 民告官员是行政诉讼吗
    行政强制措施
    是的。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六)申
    2023-04-22
    245人看过
  • 新行政诉讼法主要修改了什么
    一、新行政诉讼法主要修改了什么(一)扩大受案范围,加强权利保护。如,将行政协议纳入受案范围,规定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属于受案范围。(二)保障诉权,畅通行政案件受理渠道。如,专门规定了保障起诉权利的条款,强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实行立案登记制。(三)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如,有关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规定、民事争议一并审理、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有限调解等。(四)优化管辖制度,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为被告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等。(五)健全证据制度,促进公正审判。如,明确被告举证制度和逾期举证后果,以及原告举证,法院调取证据制度,证据适用规则等。(六)完善诉讼程序,推动程序的科学化。如,增加了给付判决、确认违法或者无效判决,扩大变更判决范围,不再使用维持行政行
    2023-06-06
    344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如何修改
    经过实务界和理论界多年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已逐渐克服了当初新旧体制冲突、法官队伍整体素质较差、法院缺乏应有的权威以及相关立法不够完善等困难,在行政主体与个人和组织之间架构了一种具有恒定性的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但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使得人们普遍感觉到行政诉讼难——难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过于狭窄,渠道不够畅通;有些行政主体对行政诉讼缺乏正确认识;个人和组织的权利意识不够强;更难在《行政诉讼法》的有关制度设计本身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修改《行政诉讼法》,最为重要的争点是如何扩大受案范围,保障个人和组织的诉权,并为其实体权利的实现提供便利和保障,确保行政主体能够很好地执行法院判决等。受案范围过于狭窄,是困扰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初制定《行政诉讼法》,考虑到客观和主观方面
    2023-06-06
    477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民告官被诉机关负责人应出庭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让民告官更加容易立案、让行政首长出庭,改变行政复议维持会现象二次审议稿作出重要修改,着力解决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是行政诉讼制度。因此,这次修法对于促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将要确定的依法治国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说。1.具体行政行为改为行政行为现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修改将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行政行为。解读专家介绍,当时立法中用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主要考虑是限定可诉范围。但实际上什么可诉,什么不可诉,是由行政诉讼法其他条款规定的。有的法院还为具体行政行为设定标准,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不予受理,客观上成为立案难的原因之一。鉴于此,二次审议稿将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了行政行为。虽
    2023-06-06
    367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25年后首次大修“民告官”可以口头起诉
    将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的,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等行政行为纳入了受案范围。二、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三、可口头起诉起诉应当向法院递交起诉状,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四、应当登记立案法院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规定起诉条件的,应登记立案。不能当场判定的,应接收起诉状,出具书面凭证,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五、起诉期限延长到六个月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六、行政首长出庭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七、可跨区域管辖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八、不执行可拘留行政机关直接责任人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
    2023-06-06
    85人看过
  •  民告官是否属于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是的。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 行 政 诉 讼 参 与 人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在行政诉讼中,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承担法律责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诉讼参与人在行政诉讼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其诉讼权利和义务受到《行政诉讼法》的明确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行政诉讼参与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原
    2023-09-02
    193人看过
  • 行政复议法最新修改的详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没有,1999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八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行政复议法》中关于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停止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四种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第二十一条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
    2023-07-08
    407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程序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诉讼调解范围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行政争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依法由行政机关调解的民事纠纷。... 更多>

    #行政诉讼调解
    相关咨询
    • 2023新行政诉讼司法解释:什么情况下“民告官”要见官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11
      最高人民法院就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以下简称《行诉解释》)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注意到,在“行诉法”新司法解释中提到,为了进一步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确保行政纠纷获得实质化解,《行诉解释》在“扩大行政机关负责人的范围、明确应当出庭应诉的情形、明确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的说明义务”等五个方面作出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介绍,新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 行政诉讼法修改十一条、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十大亮点及司法解释如何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12
      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十大亮点◆扩大受案范围增加可提起诉讼的情形: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等。◆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应当登记立案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不能当场判定的,应接收起诉状,出具书面凭证,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起诉期限延长到六个月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 行政诉讼中怎样理解民告官的原则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3-14
      1、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2、因为在行政诉讼中,最常见的就是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而引发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就如一家公司因为某个原因被工商局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而该公司不服,那么就要提出行
    • 行政诉讼的民告官怎么来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2-03
      1、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2、因为在行政诉讼中,最常见的就是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而引发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就如一家公司因为某个原因被工商局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而该公司不服,那么就要提出行
    • 行政诉讼是不是民告官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5-24
      1、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行政诉讼是民告官。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