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骗立案要什么条件,法律上怎样认定
婚骗立案条件:
用婚姻进行诈骗,实际上就是诈骗的一种手段,应当按照诈骗罪定罪处罚。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温馨提示】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二、民法典重婚罪的认定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构成重婚罪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客体要件
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
(二)客观要件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构成重婚罪。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关系;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
《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五十八条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什么是骗婚,骗婚罪的认定条件
415人看过
-
什么是骗婚行为(如何从法律上认定骗婚)
222人看过
-
经济案件取保条件,法律上如何认定
339人看过
-
法律上合同诈骗罪怎样认定
354人看过
-
诈骗案办案程序是什么,法律上如何认定
317人看过
-
信用卡盗刷罪立案标准,法律上怎样认定
265人看过
-
公诉案件的立案条件是什么,法律怎样规定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14关于公诉案件的立案条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具体到每一种犯罪行为的立案标准,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
-
立案的条件是什么法律上有立案的规定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3-09-03立案需要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该案件没有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立案。
-
刑事诈骗案件立案标准怎样认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18《刑法》第266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
-
诈骗罪立案要件有哪些,怎么认定诈骗罪立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26.诈骗罪成立的要件有:(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二)客观
-
骗取贷款罪的成立条件是什么,法律上如何认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3-09-09骗取贷款罪的成立条件为: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3.在客观上表现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4.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