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过失和故意的区别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4 22:24:19 437 人看过

过失与故意的区别:

1、主观恶性犯罪比故意犯罪小。过失犯罪以危害结果为要件,故意犯罪不一般要求危害结果;

2、结果在定罪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法律规定的过失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在处罚方面,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处罚结束后再次犯有有期徒刑以上故意犯罪的,为累犯;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

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

A.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B.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

C.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则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负刑事责任。如果刑法分则条文没有规定的,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构成犯罪。

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综合上面所说的,过失犯罪也是属于犯罪的一种,同样也会为自己的犯错而付出相应的代价,但对于此案件的刑事处罚一般就会在本身的条款上可以进行减轻,但前提也是要有合法的证明材料,所以,在处理的时候执法人员会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来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5日 00: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性犯罪相关文章
  • 研究余罪和漏罪的区别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余罪是漏罪的另一种说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法院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嫌疑人,在被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的罪行没有判决的,人民法院对新发现的罪行进行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如果有其他罪没有进行判决,则称这条罪行为漏罪。余罪自首与一般自首的区别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这一规定理论上通常称之为余罪自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这一解释,进一步确定了“余罪自首”中所谓的“余罪”只能是与已掌握罪行不同的
    2023-07-01
    482人看过
  • 撤职和免职的区别研究
    撤职和免职的区别:1、性质不同:撤职是一种行政纪律处分,属于行政处罚的范畴。免职是一种法定的人事处理,不具有纪律性;2、条件不同:公务员严重违纪,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后果的,可以撤职。免职分为两种:一种是免去当前的职位,另一种是自行免去职位;3、后果不同:撤职的影响位减少一级以上职位,并根据新职位确定相应的级别和薪级。免职一般不影响级别和工作,如果是被免职,职级和工资肯定会受到影响,有些人还会失去官职和工作。免职处理是什么意思免职处分指依法享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法律或制度规定免去公职人员所担任的职务。免职是法定的人事处理种类,不具有惩戒性。免去现任职务,一般不影响级别和工作。职务自行免除,级别和工资肯定要受到影响,有的还会丧失公职、失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六条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奖励: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
    2023-07-01
    350人看过
  • 余罪和漏罪的区别研究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针对罪名的规定,余罪与漏嘴的区别在于文义上的区别,余罪的意思是剩余的罪名,有可能需要被判处刑罚的,也有可能不被判处刑罚。而漏嘴更加趋向于法律上的定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行为人进行起诉的时候,遗漏了罪名起诉。所以应当依法起诉,对行为人定罪量刑。我国余罪自首制度的缺陷余罪自首制度作为刑法确立的新制度,与一般意义上的自首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但是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在司法实践中也必然会碰到一些新问题。1、余罪自首的适用主体的范围规定不明确。余罪自首的主体,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服刑的罪犯。所谓强制措施是指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逮捕、拘留、监视居住、取保侯审和拘传等强制措施;正在服刑,指正在被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确定的死刑(含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既包括监内服刑,也包括
    2023-07-01
    370人看过
  •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区别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区别:1.犯罪过失属于行为人应当预见自身行为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造成危害的发生;而犯罪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的发生,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2.犯罪故意属于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范畴,而犯罪过失需要法律的具体条文进行规定。从刑事处罚上来说,主观上具有故意性的会处罚更重一点。一、如何认定行政案件的犯罪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认定是犯罪:1、主体方面:行为人应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2、主观方面:行为人存在故意或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3、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刑事法律所禁止的行
    2023-03-28
    189人看过
  • 过失伤人和故意伤人的区别
    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行为人,在伤害故意支配下实施了伤害行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达到轻伤程度的,即可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既遂。故意伤害造成重伤的,包含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明显只具有轻伤的故意,但过失造成重伤;二是行为人明显具有重伤的故意,客观上也造成了重伤。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是典型的结果加重犯。故意伤害没有致人死亡的,不得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的未遂犯,如果主观上有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故意,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一、故意伤害罪的定义和量刑是什么故意伤害罪是指行为人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1.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根据下列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1)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的,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
    2023-04-03
    461人看过
  • 犯罪过失和犯罪故意的区别
    一、犯罪过失和犯罪故意的区别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即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反之,不能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的,则属于间接故意。1、行为人是否同时认识到了阻碍结果发生的主客观条件;2、行为人是否有实际根据和理由,认为这些条件是存在的;3、在事先和事中,行为人是否有利用这些条件积极阻止结果发生的倾向和行为;4、当结果发生后,行为人是否感到意外,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危害结果进一步发生。二、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情况:1、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2、过于自信的过失,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
    2023-06-19
    130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性犯罪
    相关咨询
    • 过失和故意的区别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2-13
      故意犯罪,是积极追求某种犯罪结果,过失犯罪,是消极追求某种犯罪结果。见: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间接故意和过失的区别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05
      你没有介绍具体详细的案情,律师没有办法为你判定。 间接故意和过失的相同之处:二者都是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可能发生。 不同点是: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而过失犯罪,是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认为能够避免而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由于这种态度的不同,对社会的危害就不同,所以,在量刑上过失犯罪就比间接故意轻一些。
    • 过失和故意伤害的区别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21
      本罪在主观上必须是出于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是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所在.本罪在客观上必须是已经造成了他人重伤的结果才构成犯罪,如果过失行为只造成他人轻伤,则不构成犯罪,按民事案件处理.因为过失犯罪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较小,所以法律规定要致人重伤的才以犯罪认论处.本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相同点是主观上都是过失;不同点是本罪是致人重伤,过失致人死亡罪是致人死亡。
    • 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的区别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30
      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主观上是否有杀人的故意。 故意杀人,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直接故意)或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 过失杀人,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没有预见到,造成被害人死亡(疏忽大意的过失)或是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而造成被害人死亡(过于自信的过失)。
    • 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区别?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05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关系: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包括过于自信和疏忽; 2、结果在定罪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失犯罪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 3、从处罚上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