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界定信用卡债务的办法:如果债务是夫妻双方以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或者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可界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债务是一方自行负担,自行使用的,则不能界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一、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新标准
1、夫妻共同签字即可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解释》第1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这里强调夫妻共同债务形成时的“共债共签”原则,共同签字或未举债的一方事后通过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追认,该债务应为夫妻共同债务。
2、家庭日常生活所负的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解释》第2条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未具名举债的夫妻另一方认为该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应当证明该债务没有用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
3、大额债务需债权人举证夫妻共同负债
《解释》第3条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这里也明确规定了债权人的举证责任。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是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债权人认为该债务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则应当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债务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
二、婚内欠债必须双方都要还吗?
夫妻欠债是否需要夫妻双方来偿还,分以下情况:
1、要看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果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就需要夫妻双方进行偿还,也就是用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偿还;
2、如果被认定为夫妻一方债务,则不需要双方偿还。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三、债权人的名义能冻结老婆账户吗
如果债权人能证明债务人的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是基于夫妻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而负担的,债权人有权请求法院冻结债务人老婆的账户;如果债权人不能证明债务人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则不能请求法院冻结债务人配偶的账户。
-
如何区分是婚前债务还是婚后债务
127人看过
-
婚内债务婚内财产分割如何处理
141人看过
-
婚内债务如何在离婚后分配?
111人看过
-
离婚信用卡债务如何举证明是个人债务
344人看过
-
夫妻离婚时, 婚内债权债务如何划分
493人看过
-
婚内债务如何分摊?——男方婚前公司债务问题分析
307人看过
-
2022年婚内如何界定信用卡债务新疆在线咨询 2022-12-02在认定信用卡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时,法院考量的因素主要是“信用卡消费是否主要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如果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应当认定为共同债务;如果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信用卡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
离婚债务如何划分信用卡债务怎样处理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161、要看此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 2、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一方名义所欠的债务,原则上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该由夫妻共同偿还。但是,如果夫妻一方能够证明该债务确为欠债人个人债务,那么未欠债的婚姻关系当事人可以对抗债权人的请求。
-
债务如何办理离婚信用卡浙江在线咨询 2023-08-29离婚信用卡债务转移需要搜集相关的证据材料,然后向人民法院提交。实际上关于信用卡方面的一些债务的话,是否是属于夫妻共同承担的,应当是根据不同情况来作出判断的,其实是夫妻之间关于这个部分的债务有明确的决定,也不具有对抗债权人的法律效力。
-
婚后的信用卡贷款债务离婚该如何分配重庆在线咨询 2023-09-17婚后债务,而且必须用于共同生活,才属于共同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是基于夫妻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以及对共有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而产生的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3)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
-
婚内哪些信用卡债务是个人债务甘肃在线咨询 2023-03-291、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如夫妻一方为购置房屋等财产负担的债务,该房屋没有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应当认定为个人债务。 2、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没有扶养义务人所负担的债务。 3、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生产或者经营活动所负债务,且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的。 4、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一方个人财产,附随这份遗嘱或赠与合同而来的债务也应由接受遗嘱或赠与的一方单独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