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同居双方的债务处理方法,法律也没有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通常这样处理: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债务,按共同债务处理,即同居关系解除时要平均分担债务。有下列情形的,认定为一方各人债务,由个人负责偿还:
(一)男女双方约定好由各人负担的债务。
(二)一方以各人名义所负的债务,不管第三人是否知道双方是同居关系。
(三)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收入却没有用于共同生活。
(四)其他。
通常情况下我国对同居关系不予保护,所以同居关系解除时一方没有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的权利,同居期间产生的债务也是如此,要区别看待。而要是男女在同居一段时间后就依法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的话,则此时存在了合法的夫妻关系,那么双方之间就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也就是说一方可以要求要求扶养费。
一、哪些不算夫妻共同债务
下列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
(一)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二)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审判实践中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从事合法经营造成亏损或双方从事非法经营造成亏损,或者虽由一方进行非法经营,但另一方明知而不反对的债务,一律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加以认定。
(三)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
(四)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由此看来,债务清偿遵循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当所支付的费用或所负债务为共同生活所需时,即使不是双方共同所为,或是未经他方同意,他方也要负清偿责任。如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而去商店购买生活必需品,或带孩子去看病,或向双方应尽赡养义务的老人支付赡养费等等,另一方有负担清偿的义务。又如夫妻一方婚前以自己的名义贷款购房,婚后房屋由双方共同居住且为夫妻共同财产,则双方对房款有共同偿还之责任。
一方非为共同生活所需而负担的债务,原则上应由其个人财产偿还。除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列出的几项有关个人债务的认定外,我们还应结合本法第十八条的个人特有财产作一下分析。根据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同理,对于配偶一方婚前的债务,他方无清偿义务。
-
同居关系债务怎么处理?债务纠纷案
369人看过
-
同居关系的认定及处理方法?
386人看过
-
【同居纠纷】双方解除同居关系时,财产分割和债权债务承担的基本原则?
53人看过
-
解除同居关系时如何处理同居期间产生的债务问题
302人看过
-
未婚同居关系解除后同居期间的债务应该怎样处理
312人看过
-
婚姻关系下的共同债务处理
262人看过
同居关系的定义在我国法律中并无明确规定。同居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同居双方为异性,即我们这里所说的同居关系只产生在男女之间; 第二,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这是同居关系与婚姻关系的本质区别,如果双方办理了合法的婚姻登记手续,那么双方便属... 更多>
-
债务纠纷中的同居关系处理方式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03对于同居双方的债务处理方法,法律也没有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通常这样处理: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债务,按共同债务处理,即同居关系解除时要平均分担债务。有下列情形的,认定为一方个人债务,由个人负责偿还: (一)男女双方约定好由个人负担的债务。 (二)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不管第三人是否知道双方是同居关系。 (三)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收入却没有用于共同生活。 (四)其他。
-
双方解除同居关系时,和债权债务承担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0双方解除同居关系时,财产分割和债权债务承担第一、“约定优先”,双方对同居期间财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第二、无约定的,对于同居期间购置的财产,原则上采用谁购买归谁所有的原则(不动产除外,依《物权法》的规定,不动产已登记为准)。但对于双方均有所出资,并且由双方共同使用的财产的归属问题,通产按共同共有原则处理。当事人在非婚同居期间,还必然要发生日常家务产生的债务,比如饮食、衣着、文化、娱乐、医疗
-
同居关系夫妻一方的债务另一方有义务偿还吗怎么处理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17你们是否领证了,如果没有领证,是否为事实婚姻关系。如果是,还需要看这笔债务是怎么形成的,如果不是用于生活或共同经营,那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
同居关系一方的债务另一方要承担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08如果是在同居期间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那么另一方也是要共同承担的。根据是《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1条,解除非示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
怎样理解离婚后双方同居的债务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03离婚后同居的债务是双方同居时所负债务必须是共同债务。只有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设定的债务以及双方同居时从所负债务中获取利益的债务,才能真正成为共同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