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后,保险公司为发展业务推出一子女婚嫁险种,由投保人按月交纳一定的投保费,根据投保年限到期领取由保险公司预先确定的保险金额。1990年1月7日,投保人丁某为女儿办理了子女婚嫁险,其与保险公司约定:保险期限从1990年1月8日至2004年1月30日,每月应交投保费为30元,合同到期领取的保险金额为10635.01元。当合同期届满,保险公司却以保险合同所载明的保险金额填写有误为由,行使不当得利请求权实际给付原告保险金额7161.41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其以合同书写有误辩解其已全面履行合同义务于法无据,最终以即时清结的方式解决了当事人的诉争。但本案涉及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正确行使问题,笔者试着引用本案作一分析。
一、不当得利之内函及构成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或者合同的根据,因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使自己获得利益的法律事实。构成不当得利请求权必须具有四个条件:
1、须一方获得利益,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使当事人在财产上受到利益,包括积极取得方式和消极取得方式;
2、须他方受有损失,损失类型可以是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前者指现有财产的减少,后者指可得利益的丧失;
3、取得利益与受有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须无合法根据。
二、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请求权基础的现实分析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的协议,是诺成性合同,只要投保人与保险人间就保险合同条款达成一致,合同就依法成立。保险公司为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单方预先制订合同条款将之格式化,投保人只能表示接受或不接受即订立或不订立合同,而不能就合同的条款内容与拟订方进行协商。本案投保人丁某向保险公司提出保险请求的要约,保险公司也作出了承保的意思表示,因保险条款系保险公司单方拟定,投保人丁某无权变更保险条款中保险金额的确定,只要保险条款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投保人一经签字保险合同即依法成立。投保人如期履行了投保义务,而在法律规定的期间保险公司未行使撤销权,保险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保险期限届满,保险合同终止,根据双方所约定的承保类型和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关系,丁某或者其女儿享有终止合同获得利益的权利,即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享有的请求权基础是契约上给付请求权。
-
代人成立公司被诉不当得利
287人看过
-
本案中的情况是否应当适用不当得利
424人看过
-
不当得利案件起诉流程,不当得利案件的立案标准
131人看过
-
投资不成的成立不当得利吗
382人看过
-
借贷不成立能否起诉不当得利
100人看过
-
能立案的不当得利金额是多少?
288人看过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受益人为恶意时,返还范围以取得利益与损失利益中较大者为限;受益人先为善意,后为恶意的,返还范围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限。 另外,恶意的受益人将所受利益无偿让与第三人的,恶意受益人... 更多>
-
3000不当得利案件立案台湾在线咨询 2023-01-28不可以立案。不当得利属于民事纠纷,公安机关是不会立案的,但是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当事人可以以合同违约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
不当得利3千万,能否应立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22不当得利是民事责任,不负刑事责任。不当得利只有在数额较大(司法解释标准1万,部分地方立案标准5千。)拒不归还时会构成侵占罪,才会涉及到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不当得利构成不当得利构成代为保管是否属于行政处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09-03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是司法实务可供司法判案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也是不当得利制度走向完善的标志。不当得利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一方受有利益致他方受到损失受有利益与受损害之间须有因果联系无法律上的原因。一方获得利益是指因为产生一定的法律事实结果,使得当事人财产的增加或利益上的积累财产、权利都属于利益的范围,但精神利益除外。他方利益受到损失是指因有一定事实而使得财产总额减少。如果仅仅一方获
-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是什么?成立条件有哪些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7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有四: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有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对不当得利返还范围的解释,并未区别受益人为善意或恶意,而是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和管理费后,应当予以
-
在本公司的不当得利怎样返还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28受益人的返还范围因其善意或者恶意而有不同: 1、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现存利益的确定时期为受益人受利益返还请求之时,于此时非现有的利益,免负返还义务。 2、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的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恶意受益人负担较善意受益人严厉的返还义务,应当返还其当初所受的一切利益、本于该利益所生的利益以及当初所受利益的利息。 3、不当得利受领人将其所受领的标的物无偿让与第三人,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