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的银色浪潮席卷全球。与这一浪潮相伴的退休制度改革于上世纪90年代逐步在西方国家蔓延开来。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国纷纷拿退休年龄开刀,对退休制度进行大手术。2010年6月法国政府宣布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计划,即退休年龄从60岁延迟到62岁;领取全额退休金的法定最低年龄从2016年开始逐步提高,到2023年将增加到67岁。尽管决定用八年时间将退休年龄推迟两年,但仍引起巨大争议。法国工会领导的抗议浪潮此起彼伏并逐渐升级,法国学生也参与其中,与警察激烈对峙,法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都遭受严重负面影响。
蛋糕分配主体:政府
退休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给予退休者物质帮助和补偿,使其安度晚年的制度性规定。退休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退休年龄的界定。法定退休年龄各国的规定不同,通常在60~65岁之间,且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界定退休年龄往往依据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工作的性质和智力体力耗费等标准。
退休制度的改革趋势是延长退休年龄,抑制提前退休。改革的背后是包括政府、雇主和员工各方利益的纷争。围绕退休年龄的退休制度改革往往遭受各方巨大争议,因为退休年龄的界定涉及社会总蛋糕的分配问题。
蛋糕分配主体之一就是政府。政府进行退休体制改革的动力来源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力资本投资改善的要求。一方面社会老龄化以超过60岁(65岁)的老龄人人数占社会总人口的10%(7%)为标志,我国在1999年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早在1929年英国就已迈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使得国家支付养老保险金的数额大幅上升,而养老保险体制固有的弊端(如养老福利的刚性发展)使得政府财政在养老金给付方面面临巨大压力。近些年来,退休金赤字的加剧,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也是政府出于现实国情的考虑。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积累性和潜在的价值创造性。国际竞争的加剧、技术的快速变革和组织模式的扁平化都使得企业和员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导致了员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起始年龄大于过去。若退休年龄保持不变,人力资本的利用年限就大为缩短,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那么,政府的蛋糕有多大呢?在大部分国家,退休金由受保人和雇主共同分担,国家按费用的百分比或一定数额补贴,并负担全部亏空额。一方面,延长退休年龄促使本该退休享受养老保险基金的人员由养老保险金的消费者转为缴费者,这必然会增加养老保险金的积累,减轻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抑制提前退休更可以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支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就这两点而言,退休制度的改革确实能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成为政府政策的选择。另一方面,从整个社会的效用来讲,退休年龄的延长有助于提高人力这一重要资源的有效利用。人力资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起始年龄后推,而在社会的大熔炉里仅仅发挥大半热量就被剔除出去,那么前期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培训、接受高等教育等显然是资源的浪费。延长退休年龄使得人力资本投资者继续发光发热,在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会产生正的激励效应。
企业的利益何在
那么,企业在这一蛋糕的分配中利益何在呢?一般而言,员工退休金是企业固定用工成本的组成部分。与蛋糕分配的主体——政府不同,无论是延长退休年龄还是抑制提前退休,都会增加企业调整成本的支出,相应地,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进而影响产品的价格甚至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在一些工龄工资仍存在的行业,延迟退休无疑是雪上加霜。从另外一方面讲,延长退休年龄不利于企业劳动力的更新。新鲜血液的输入是一个企业适应高速运转、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所必须具备的秉性。退休年龄的延迟减缓了企业劳工新旧交替的速度,这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显然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一些企业鼓励员工提前退休的重要原因。
雇员的蛋糕有多大
雇员的蛋糕有多大?法国政府进行的退休体制改革遭到法国工人和学生的激烈反对,原因在于退休制度改革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延长退休年龄对于不同的人群利弊不一。首先,对于老年人群(即将退休者)中的闲暇偏好者而言,延长退休年龄势必会减少其闲暇时间,闲暇消费的减少意味着效用的减小。尤其是对于法国这一追求享受生活的人群而言,延长退休年龄对于这一人群自然是弊大于利。其次,对于老年人群中的工作或财富偏好者而言,延长退休年龄会增加其工作时间,工资所得远大于退休金所得,效用也会随之而增加。从这两方面而言,退休年龄的延长对一个国家老年人群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最终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国家的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例如英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突出以工作、节俭和自助为特征的价值观,这对老年人的行为选择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这么一个国度,延长退休年龄产生的正效应要大于法国的退休制度改革。
退休年龄的推延对于青年人群而言,首先会产生挤占效应。水满则溢,因为杯子的空间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倒出方能注入新的水源。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延长退休年龄使得即将退出劳动力市场者又进入劳动力市场并就业,这对于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群而言,挤占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增加了其失业的概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法国学生也加入了法国工人大罢工的行列中。但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而言,这种鸠占鹊巢的挤出效应毕竟是短暂的。在当代,人力资本投资的程度加大,由此导致人力资本投资者——青年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起始年龄推后。
中国何去何从
在退休制度改革的浪潮之下,中国何去何从呢?银色浪潮没有绕过中国,中国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进入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我国人力资本投资随人均受教育年限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我国至今还沿用19世纪50年代确立的退休年龄。这些因素似乎昭示着中国有必要进行退休制度改革。
不过,在我国,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如社会统筹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处于实践阶段,劳动力市场结构的不完善以及复杂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东中西的三元发展结构等都使得中国的退休制度改革必须综合权衡,而不能盲目地赶潮流。
一个国家是否应当适时地进行退休制度改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方利益的博弈。从福利经济学角度来讲,这又取决于改革之后资源的再次配置是否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但回归现实,国际大背景--银色浪潮席卷全球,各国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改革大势所趋。那么,怎么改革?何时改革?退休年龄延长多久是适中的?相应的退休待遇怎么规定?本国政府和社会体制能否承担起这次改革?各国必须依据本国国情,审时度势,抓住时机,迎接挑战!
-
证监会就推进退市制度改革等问题答问
97人看过
-
改革:大集体单位退休养老金制度变革
364人看过
-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228人看过
-
深化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
193人看过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全面深化改革有何意义
439人看过
-
全面评价拆迁制度运行的成本,以成本最小化为导向,推进拆迁制度改革
373人看过
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 对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职工,所在单位应在其符合退休条件时即时将职工人事档案,退休审批表,及其它相关资料报当地社保部门进行审批。... 更多>
-
昆明制度改革:全面放开政策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01去年7月1日,昆明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昆明市确定将西山区、呈贡区作为积分落户的试点地区。今年底,或在昆明主城区全面放开积分落户政策。春城昆明XX,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可有多少人想落户这里,却最终因各种限制只能打消念头。去年7月1日,昆明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备受关注的流动人口积分落户制度有了新进展——昆明市确定将西山区、呈贡区作为积分落户的试点地区。也就是说,外地来昆务工者,只要积分达到70分,
-
退休老人再婚面对什么问题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8在中国,老年人再婚面临着许多非常现实的问题,比如子女干涉的问题、婚后生活习惯问题、财产如何分配的问题、双方子女的抚养问题等等。 老年人在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之后,在将子女抚养成人的基础上才选择再婚,他们比年轻人更懂得珍惜感情。但是,仅再婚后的财产问题和子女赡养问题,就已成为制约老人再婚的两大障碍。为此,有些老年人宁愿孤独一生,也不愿走再婚这条路。
-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03意见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宗旨,着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求偿权。调整新股配售机制,更加尊重中小投资者申购意愿。约束发行人定高价,抑制投资者报高价,遏制股票上市后“炒新”行为。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等证券服务机构及人员在发行过程中的独立主体责任,规定发行人信息披露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发行人及相关中介机构必须依法
-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宁夏在线咨询 2022-02-1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是走向公平的第一步,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做到真正公平,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如果顶层设计的速度快一点,要做到真正公平,也许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如果顶层设计的速度慢一些,那就难说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至于怎样推动,花多少年的时间推动,哪一年才能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则没有给出时间表。阅读!
-
我国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的改革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30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自50年代初期建立以来,经历了近40多年的实践,对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进行重大改革,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需要。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养老保险费用实行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方负担,确定了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