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押几天之后是否可以保释审讯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1 18:20:57 230 人看过

在刑事拘留的整个期间,无论被拘留了多少天,犯罪嫌疑人本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都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被刑拘以后怎样才可以取保后审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期间若符合法定情形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根据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有:

1、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是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以申请。

2、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是在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险的可以申请。

3、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的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取保候审期间不会导致社会发生危险性的。

4、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限届满,但是案件还没有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八十六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3日 21: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羁押相关文章
  • 2022年羁押期限届满后是否可以被释放?
    看情况: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二、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延迟羁押期限。《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四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三日。对不需要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对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羁押期限满必须取保吗一般情况下是会进行取保的。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
    2023-07-03
    242人看过
  • 可以保释几天
    法律综合知识
    通常情况下,保释期限将不会超过12个月之久。而在等待移除保释状态、变换刑事司法措施或者执行刑罚的过程中,所缴纳的保释金将会被适时地予以退还。于此同时,尽管身处于保释阶段,但公安机关以及检察机关仍需依法依规对相关案件进行持续不断的侦查、起诉与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关于取保候审的期限即保释期: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人民法院二审期间,犯罪嫌疑人羁押期已经超过一审法院所判处的有期徒刑的,也适用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的,应当及时解除或者撤销取保候审。
    2024-04-23
    65人看过
  • 30天刑拘后取保候审,期满后是否继续羁押?
    需要看案件的具体情况。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强奸罪取保候审到期还会判刑吗取保候审不停止案件的侦查,侦查终结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最后法院判决。《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强奸妇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3-07-19
    340人看过
  •  保释后是否可以在保释地区之外旅行?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性措施,指被指控有罪但未被羁押的被告人,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可以要求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确保其随传随到,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规定。因此,取保候审不可以跨区域活动。取保候审的规定是在刑事诉讼中,对于被指控有罪但未被羁押的被告人,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可以要求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确保其随传随到,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我国法律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规定。因此,取保候审不可以跨区域活动。 取 保 候 审 后 , 被 保 释 人 在 哪 些 区 域 受 限 制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
    2023-09-09
    432人看过
  • 羁押期限是否包括释放当天
    一、羁押期限是否包括释放当天羁押期限包括释放当天。侦查羁押期限的起算是从刑事拘留之日起计算的,未经刑事拘留直接逮捕的,从逮捕执行之日起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四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三日。对不需要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对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二、什么是羁押期限羁押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在终审判决前的暂时关押。羁押不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而是刑事拘留和逮捕的附带性后果。羁押期限,是指拘留和逮捕的法定期限。羁押期限包括: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三阶段的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6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如果犯罪嫌疑人在逮捕以前已被拘留的,拘留的期限不包括在侦
    2023-10-08
    141人看过
  •  能否在羁押后取保候审?
    该段内容描述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情况。具体包括:(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只要符合法定条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以下情况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核心内容】取保候审的条件与限制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
    2023-08-27
    396人看过
  • 羁押23天后如何被释放?
    如果公安机关认为被拘留人不构成犯罪的,就会释放被拘留人。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刑事拘留期间公安机关会针对被拘留人的是否有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并收集证据。最长刑拘天数怎么算的1、最长刑拘天数为30天加上7天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
    2023-07-07
    217人看过
  • 羁押之后判刑几率大吗
    留置仅仅是收集为了更多的证据而已,留置并不意味着定罪坐牢。根据相关规定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不超过24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48小时对一个案件进行判刑,并不能够按照几率来判断,而是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如果找到的证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那么就会构成犯罪进行处罚。一、留置住多长时间留置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由监察机关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决定。设区的市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省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国家监察委员会备案。对被调查人采取留置措施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但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等有碍调查情形的除外。有碍调查的情形消失后,应当立即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二、公安局人员超过24小时怎么处
    2023-03-06
    429人看过
  • 取保候审几天后传讯到法院
    一、取保候审几天后传讯到法院取保候审几天后传讯到法院并没有统一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应做到随传随到。传唤是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一种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二、取保候审法院开庭会收监吗取保候审法院开庭不会收监,只有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才会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收监处理。
    2023-05-22
    316人看过
  • 当天释放是否应计入羁押期限
    一、当天释放是否应计入羁押期限释放当日不计入羁押时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的最后一日为期满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二、羁押期限到了什么时候会放人羁押期满当天就可以放人。批捕后如果羁押期满,还没有明确证据的,检察院不会起诉,而是通知公安机关放人。对于关押在看守所的当事人,公安机关会出具释放证明,当场释放,在羁押过程中冻结的财物也要一并返还。通常情况下,羁押期限不会超过两个月。三、刑事案件法院审理羁押期限最长是多久一般侦查羁押期限:侦查羁押期限不超过二个月。侦查羁押期限延期:1.一般案情复杂案件侦查羁押期限: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2.重大复杂案件羁押
    2023-09-02
    286人看过
  • 必要性审查后当天是否能解除羁押?
    羁押必要性审查当天是可以放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逮捕之后,人民检察院仍然应该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该建议进行释放或者是变更强制措施。有关的机关应该在十天之内把处理的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因此,羁押必要性审查要通过一定的期限才能决定释放或者是变更强制措施,案件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哪些是羁押必要性审查不立案通知书羁押必要性审查不立案通知书是人民检察以书面形式通知刑事案件申请人该刑事案件的审查结果的一种文种。有关羁押必要性审查不立案通知书的书写格式,可参考以下内容。羁押必要性审查不立案通知书格式XXX市XXX区人民检察院羁押必要性审查不予立案通知书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申请人:关于你就XXXXX一案,向本院提出羁押必要性审查。我院已经按照规定进行初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XXXX条规定,经本院审查认为:申请理由明显不成立,决定不予立案,理由如下:特此通知。
    2023-07-01
    268人看过
  • 取保候审几年后还可以保释
    一、取保候审几年后还可以保释在常规情况下,取保候审即为关押涉嫌触犯法规的嫌疑人或被告人为时限较短而并非长期拘禁,目的在于对其实施调查或者进行审理的一项法律制度。值得一提的是,此法律举措在我国相关法律系统中并未明确定义为“保释”,而是常规性地称为“取保候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取保候审所设定的期限一般不会超过十二个月,若出现特殊情形需要进一步延期,需得到相应的有权机关的特别批准方可实现。只要在该期限截止之前案件得以处理完毕或者不再需要继续限制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便可解除取保候审。另如案件仍处于处理过程之中并且需要进一步限制人身自由,在符合特定法定条件之下,是可以请求续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
    2024-07-06
    381人看过
  •  能否通过保释释放羁押人员?
    该段内容描述了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被羁押人员的情况,包括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羁押期限已届满且案件尚未办结需要取保候审。符合以下条件的被羁押人员可以取保候审:1.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2.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4.羁押期限已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取保候审。 【素材】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因此,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当事人应满足以下要件:1.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的身份;2. 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
    2023-08-19
    453人看过
  • 保释、取保候审与审前羁押的异同
    保释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将被逮捕或被羁押的人予以释放的制度。保释与取保候审的区别有:1、适用的范围不—样。2、程序不一样。国外警察实施逮捕后,须决定是蜀押、无条件保释还是有条件保释。在我国,拘留、逮捕后就必须关押,取保候审是对拘留、逮捕措施的补充,而不是先决考虑。3、权利不一样。在国外,保释是犯罪嫌疑人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司法部门首先必须优先考虑;在我国取保候审的适用不是司法机关优先考虑的措施。保释的条件是什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
    2023-07-07
    161人看过
换一批
#强制措施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羁押
    词条

    羁押基本上是一种逮捕、拘留决定以后的,依附于拘留、逮捕的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当然状态,不是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 更多>

    #羁押
    相关咨询
    • 羁押几天才可以审查?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13
      按流程应由检察院受理,驻看守所检查室办理,一般5个工作日内,案件复杂的可再延长五个工作日。 羁押:是一种逮捕、拘留决定以后的,依附于拘留、逮捕的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当然状态,不是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羁押的场所包括:监狱、看守所、拘留所、留置室。
    • 保释后被派出所传讯羁押未释放,合法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08
      拘留的话最长37天,逮捕的话根据案件不同期限不同,可以关好几个月呢。拘留和逮捕都不是判刑,但可以折抵刑期。
    • 羁押期满是否就可以释放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30
      看具体情况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八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规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第
    • 超期羁押是否可以提审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1-29
      1、超期羁押的话不能再提审的,超期羁押不仅严重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违背法制理念,亵读法律尊严,严重损害了公安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为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超期羁押现象予以坚决的纠正和根除。 2、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是司法公正的具体体现,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因此,切实解决超期羁押问题就显得
    • 羁押10天是否可以申请保释,有没有法律规定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15
      羁押10天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的可以申请保释。取保候审是指在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而又未被刑事羁押之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能否申请取保候审与羁押时间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