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法医鉴定所依据的材料是否齐全、正确
法医师在作出法医鉴定前,要对病人、治疗医生及相关的人员进行询问、了解,要查看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等资料,要对病人进行法医学检查等等,法医师只有掌握了确实充分的材料,才能作出相应正确的法医鉴定。有时由于一些原因,法医师作出法医鉴定所依据的材料可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因而可能得出错误的法医鉴定;有时在没有提取确实、充分的材料,而是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在推测的基础上作出法医鉴定。因此,我们在审查法医鉴定时,一定要认真查看是否附有作出鉴定所依据的相应材料。如陈某某故意伤害案,在公安机关移送的卷宗中,只有法医鉴定,而没有附相应的作出鉴定所依据的材料。该法医鉴定的法医学检查部分是这样记载的:“自诉和向治疗的医生了解,伤后曾出现晕厥状态”。于是法医师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八十七条“损伤引起失血性休克”作出了重伤结论。被害人是在伤后被立即送到医院进行抢救的,因此,门诊病历所记载的状况能否作为重伤鉴定的重要依据?承办人向被害人调取了门诊病历,门诊病历是这样记载的:“……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急促,查BP:128/74mmHg间断给氧,输液,15分钟后,患者情况好转……”,住院病历记载的被害人经治疗后的BP值则为150/80mmHg。也就是说,被害人在受伤后的血压只是下降,但还没有下降到休克的程度。被害人受伤后表现出的症状,只是休克前期症状。承办人将所提取的材料交给法医师后,法医师重新依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四十九“各种损伤出血出现休克前期症状体征”的规定,作出了轻伤鉴定。
“二看”法医鉴定与其他证据是否有矛盾
通常情况下,法医鉴定对公诉方而言,是指控犯罪,揭露犯罪社会危害性的最有利的证据之一,但法医鉴定在整个案件的所有证据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与其他证据共同形成能够相互印证的证据体系,才能成为公诉人指控犯罪的有利武器。如果法医鉴定与其他证据不能相互印证,甚至相互矛盾,就必须对法医鉴定和其他有关证据同时进行认真的审查,合理地排除矛盾。如被告人王某、赵某(其他5名同案犯均在逃)聚众斗殴一案,被告人始终不承认动手打了对方,但有二名目击证人指证王某、赵某均持铁榔头对被害人进行了殴打,而且所有参与斗殴的人,只有王某和赵某二人拿铁榔头,其他人均拿菜刀。承办人审查法医鉴定时发现,法医师对鉴定的结果是这样表述的“全身多处刀砍伤引起失血性休克,属重伤”,也就说根据这种法医鉴定,排除了王某、赵某参与了斗殴,即使参与了,也与造成被害人重伤的后果没有必然的联系。承办人调取了被害人病历,病历上是这样记载的:“经查:1、全身九处刀砍伤口;2全身12处钝器砸裂伤,颅骨粉碎性骨折;3、全身各伤口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根据病历第2点记载的内容,这种伤完全是由铁榔头这样的钝器导致,并且也是引起被害人失血性休克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最后,承办人提请重新进行法医鉴定,法医师对法医鉴定作出了更加准确地表述。从而避免了承办人在出庭公诉时,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三看”法医鉴定是否符合法定标准
我国目前对人体损伤程度的鉴定标准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颁布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刑事案件中的轻重伤法医鉴定,必须严格对照此标准作出。审查起诉部门的承办人在将案件提起公诉前,一定要仔细查阅轻重伤鉴定标准,看法医师所作的鉴定结论是否与鉴定标准相符合。如张某故意伤害案,被害人面部损伤留有明显条状疤痕四条,分别是3.5厘米、3厘米、2厘米、1厘米,累计总长度9.5厘米,法医师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十六条第(一)项,作出重伤的法医鉴定。但承办人查阅了《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发现该标准第十六条第(一)项是这样规定的“……留有明显条状疤痕,单条长于5厘米,两条累计长度长于8厘米、三条以上累计总长度长于10厘米”。被害人的四条疤痕的总长度为9.5厘米,小于10厘米,并且其中任何两条相加都不足8厘米,因此都还不到重伤的标准,只符合《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十五条“面部损伤后留有明显瘢痕,单条长3厘米或者累计长度达4厘米”的标准,只能认定为轻伤。经承办人提出后,法医师作出了重新鉴定。
“四看”法医鉴定的形式要件是否合法
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据,不仅要内容合法,同时形式也要合法。在司法实践中,许多同志往往只注重对证据所能证实的内容本身的审查,而忽视了对形式要件的审查,特别是侦查部门的不少同志,在提取、制作证据时,对某些必须履行的程序没有引起重视,从而导致证据在形式要件上有一定的欠缺,进而影响到证据的有效性。因此,审查起诉部门的同志,应当要十分重视对证据形式要件审查。就法医鉴定的形式要件审查而言,主要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审查法医鉴定是否有鉴定人的签名。法医鉴定通常是按照固定的格式打印出来,但在法医鉴定的尾部必须要有鉴定人的亲笔签名。如果仅仅只有打印的鉴定人的姓名或者只有鉴定人所在单位的印章,则需要求鉴定人补签姓名。二是审查委托鉴定人是否合法。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在公诉案件中,法医鉴定的委托鉴定人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及其委托的人,只有申请司法机关作出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请求权。如果法医鉴定的委托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及其委托的人或者是由侦查人员以个人的名义委托的,则不能作为公诉方的证据使用。三是审查侦查机关是否履行了法定的告知义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使用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现在大多数案件,侦查机关通常都将履行告知鉴定结论的义务忽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诉讼权利,而且如果在开庭审判阶段,被告人、被害人及其委托的人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从而就会影响到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因此,审查起诉阶段的承办人发现侦查机关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就应及时告知。
“五看”鉴定人是否具有相应的鉴定资格
-
对人身伤害案的法医鉴定审查时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
447人看过
-
人身伤害鉴定医疗纠纷案件都有哪些问题
378人看过
-
非法行医人身损害的鉴定问题
456人看过
-
伤残鉴定需要注意的时间问题
459人看过
-
鉴定专家在进行鉴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40人看过
-
人身伤害鉴定最长时间为多久以及去哪里做人身伤害鉴定
483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司法鉴定人身伤害当事人应注意哪些问题?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14(一)鉴定机构应当在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协议书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委托事项的鉴定。但是,在实际的鉴定实践中,往往比这个规定的时间要长,有的到四十五天,或者两个月。因此,以鉴定会完成后,实际通知的时间为准。 (二)如果委托鉴定的内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的技术问题或者检验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鉴定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间可以延长,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也就是说两个月应当是延长过
-
医疗损害鉴定时应该主要检查哪些内容?如果要鉴定时该注意哪些问题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18是的。 一、先核查以下内容:(1)医方的主体资格(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证、科目核定情况;医护人员的执业资格证、执业许可证,是否存在执业类别、执业地点错误等)(2)医疗行为是否不当(医疗行为是否违反诊断治疗护理规范,是否违反法定义务)(3)损害后果(4)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等 二、第一时间复制客观病史资料并封存主、客观病历,收集以下证据:诊疗经过 (包括门、急诊、住院病历,各种检验报告单,医药
-
车辆质量问题引发人身伤害应当做哪些鉴定山西在线咨询 2023-09-29车辆质量不合格引发人身伤害,索赔时应提供的证据有: 1、《车辆购置合同》; 2、车辆部件、质量或功能的说明书; 3、车辆损失清单; 4、与人身损害存在的相关证据; 5、人身损害赔偿项目的证据。
-
伤人需要做法医鉴定吗,做法医鉴定需要注意什么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04需委托专业鉴定机构鉴定,为保证效力有效性,建议通过律师事务所或公安机关委托鉴定怎么赔偿看伤情,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很多都是跟你伤情结合起来的。如果构成轻伤以上对方有可能构成刑事责任,到时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构不成轻伤以上,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赔偿项目主要有: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交通费,如果构成伤残则还有伤残赔偿金。
-
怎样法医鉴定,办理法医鉴定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05要治疗终结以后做,原则是:治好了,或者治疗也没用了。留下后遗症。 所以,一般必须要钢板取出后鉴定,除非钢板对肢体的活动没有影响。骨折至少3个月,一般要6-12个月后无内固定物在做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