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解禁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2 19:11:31 302 人看过

由于房价下行压力日趋增大,银行业的个贷资产因断供产生的风险正随之上升……

而日前,国内第一起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件也被南京中院正式受理。尘封已久的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侵权行为的民事索赔,终于解禁。这是继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纳入司法审判后,证券民事维权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好消息,让人心生憧憬——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是否就此迎来新气象?

内幕交易民事赔偿,其路漫漫

国内首例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的案发,要追溯至2004年天山股份的内幕交易。

2004年6月24日,天山股份原第一大股东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非金属材料总公司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书》。天山股份于2004年6月29日披露了上述股权转让事项。在此期间,天山股份时任副总经理陈建良于2004年6月21日至2004年6月29日之间合计买入公司股票164.6757万股,卖出19.5193万股。2007年4月28日,中国证监会依法认定其存在内幕交易行为,对陈建良做出罚款20万元,并禁入证券市场5年的行政处罚。其后不久,证监会于5月11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该通知特别指出,要继续强化对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尤其是要严查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证券从业人员利用内幕信息牟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面对这张姗姗来迟的“罚单”,并不是所有人都满意。曾在2004年6月21-29日前后(即陈建良内幕交易期间)投资天山股份的广东股民陈某为此愤而举起了法律武器。2008年2月下旬,陈某委托宋一欣律师向南京中院代为提起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诉讼。他要求被告陈建良承担侵权民事责任,赔偿损失(包括投资差额损失、印花税、佣金及利息9383.68元),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尽管目前该案的开庭时间法院尚未确定,但由于是以个人投资者身份对内幕交易提起民事索赔,这在中国资本市场还是引起了不小震动。

当然,认为在内幕交易的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上,中小投资者权益值得拥有更多关注的人并非只有陈某或宋一欣律师等人。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唐建“老鼠仓”案件如今也有人尝试为中小投资者争取应有权益。日前有报道称,北京律师张宗新已于5月26日分别向“老鼠仓”主角之一的唐建原任职单位即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以及基金托管人即建设银行发送《公开法律意见书》。这份意见书中首次提及基金份额持有人对唐建“老鼠仓”事件中相关责任人进行民事追究的权利。张律师认为,此次事件中作为基金托管人的中国建设银行,应该代表基民向上投摩根追回基民损失,“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请求建设银行召开基民大会,讨论表决是否解除上投摩根公司对阿尔法基金的管理权。”意见书已经发出多日,到目前为止,建设银行和上投摩根公司对此仍没有任何回应。“建设银行到目前没有任何回应其实就是一种漠视基民权利的行为。”张宗新说道。

内幕交易痼疾已久,监管何难

提起内幕交易,它几乎与中国股市相伴而生。2000年以前,中国股市一共查处了8起内幕交易。而在近两年的牛市中,内幕交易更是比比皆是,怵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当年证监会就对61名自然人实施了市场禁入的决定,其中38人均为涉及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而2007年上半年,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内幕交易事例又有4起——杭萧钢构内幕交易案、广发证券券商内幕交易案都曾轰动一时。

对于内幕交易,中国《证券法》第三章第四节“禁止的交易行为”也有着比较详细的规定,比如第74条罗列了6种内幕交易的知情人,第75条罗列了7种内幕信息,第202条则规定了对从事内幕交易人的详细处罚办法,其中包括处以违法所得1—5倍的罚款等。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消息显示,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建立起一套多层次联动快速反应查处机制,从交易所、稽查局、派出机构到各业务部门,互通情报、互相配合。市场部、上市部甚至机构部都有专门的配合违规交易调查的部门或者人员。如果属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就交由上市部负责,如果是操纵市场的就由市场部负责,而涉及到券商借壳的,则由机构部给予配合。对于内幕交易,监管当局整治不可谓不力。但在因“大牛市”引发的投资浪潮下,一度因问题集中暴露和熊市而销声匿迹的内幕交易卷土重来。

专家指出,在未来的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在决策和获取信息上占据优势,其参与内幕交易套利可能性在加大。并且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机构投资者的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上市公司选择性信息披露的现象将非常突出,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合谋进行市场操纵和利益输送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在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之后,上市公司大股东内幕交易的手法还将更具多样性和隐蔽性。内幕交易的认定和惩处难度越来越大。

而这种强烈获利冲动在过低的违法成本面前得到了放大。当年天山股份内幕交易案对当事人的处罚不过是20万和5年禁市,无疑是隔靴搔痒。在上头摩根的老鼠仓案件中,证监会仅取消唐建、王黎敏的基金从业资格并实施禁市,没收其违法所得罚款100万元。相关基金公司以及基金托管人没有承担任何责任。在轰动一时的杭萧钢构事件中,最终证监会只对包括单银木、罗高峰在内的公司5名高管给予警告和共计70万元罚款。有人将这一事件比喻为“一部蹩脚的侦探小说”,“先是破绽百出,随后一头雾水,最终极度泄气”。尽管案件最后进入了司法程序,当事人也得到了应有的司法惩戒。但仍有市场人士质问:“当最被市场关注的‘事件’可以用70万元摆平的时候,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会不会有恃无恐?”

长期接手证券维权案件的宋一欣律师指出,总体来说,国内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案件受到处罚的案件并不多,而且还存在重行政处罚、刑事制裁,轻民事赔偿的倾向。在这两类查处方式中,主要是让违法违规者受到一定的惩诫,付出一定代价,但受到损失的投资者往往并不能获得实际赔偿。毫无疑问,在内幕交易中,直接受害人——中小投资者的权益遭受漠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4日 08: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赔偿相关文章
  • 证券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是如何的
    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合同或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而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证券内幕交易是内幕人员或其他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以获取利益或减少损失为目的,自己或建议他人或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进行证券交易的活动。首先,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不是违约责任,因为他们的买卖行为基本上是通过证券公司进行的,受害人和内幕交易者事先没有直接接触,同时内幕交易人和受害人也没有法律上的直接约定。尤其是在集中竞价的证券交易中,每日参与买卖的人甚多,买卖双方通常无直接的接触,而且是通过内幕人与经纪商在集中竞价机制中撮合成交的,反向交易人之间并未发生缔约关系。因此认定违约责任有失偏颇。如果是不当得利的民事责任,有其合理性。按不当得利的理论,内幕交易人员获利,受害人受有损失,而且因果关系虽不好认定,但可采用推定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如果按不当得利来认定,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的后果。如恶意的受害人(指明知内幕交易人从事内幕交易而从
    2023-04-22
    116人看过
  • 独立董事的内幕交易责任
    独立董事属于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因其履行职务,可能知系公司的内幕信息,就应列为《证券法》上内幕交易的主体。独立董事泄漏内幕信息而给公司和投资者造成损害,应当承担《证券法》规定的相应责任。一、间接持股是什么意思,间接持股如何兑现在已经正式实施的《证券法》中,有多处关于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多少股份的条文(特别是在有关收购的章节)。但《证券法》本身并未就持有一词作任何进一步的解释。投资者(尤其是法人投资者)持有某上市公司的股份可以有直接持股和通过其子公司、孙公司、曾孙公司等等而间接持股两种方式。可以肯定的是,《证券法》中的持有决不是单计算直接持股而不将间接持股计算在内。举例而言,若A公司直接地持有B上市公司4%的股份,同时A公司以30%控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C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又大量购入B公司的股票,当C公司对B公司的直接持股比例也达到4%时,A公司肯定应当举牌公告。否则的话,可能有足够条件和能
    2023-06-25
    470人看过
  • 什么是内幕交易行为?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规定?
    一、什么是内幕交易行为内幕交易行为通常指知悉证券交易内部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部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交易或其他对证券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未公开前,买入或卖出该证券或者泄露信息给他人,或者根据该信息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的行为。二、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规定(一)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根据《证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发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内幕信息的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由于法定职责对证券的发行、交易进行管理的其他人员;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二)内幕信息的内容内
    2023-03-17
    386人看过
  • 什么是内幕交易罪/泄露内幕信息罪的立案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立案标准如下:1、行为人已经获利又或者是避免损失数额15万元以上;2、行为人多次进行内幕交易又或者是泄露内幕信息;3、行为人的行为致使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异常波动。4、行为人买入或者卖出证券,或者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买入或者卖出证券,成交额50万元以上的。什么标准下泄露内幕信息罪才立案符合以下标准下泄露内幕信息罪才立案:(一)多次利用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活动的;(二)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三)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四)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三十万元以上的。《刑法》第180条规定,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2023-06-30
    76人看过
  • 什么是内幕交易罪,内幕交易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主观认定本罪只能在主观方面故意构成。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故意的内容,即行为人知道自己或他人的内幕交易会侵犯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扰乱证券期货市场管理秩序,但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的心理态度。过失不构成本罪。过失者主观上没有恶意,不以非法牟利或者非法避免损失为目的,客观上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期货交易的行为只能是因为疏忽而没有履行应有的注意义务,而是误以为信息已经公开。但这种过失行为也应受到行政处罚。以下两种情况可以认定行为人没有故意:1。被告知内幕信息的人没有理由知道,或者根本不可能知道告诉自己消息的人违反了自己的信用义务。2、行为人的贸易活动可以合理推断这些信息不在内幕信息中。(二)客观要求本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在涉及证券发行、期货交易、证券等对期货交易、证券价格有重大决定性影响的信息正式公开前,利用自己知道的内幕信息进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建
    2023-08-18
    246人看过
  • 内幕交易罪中“内幕信息”应如何界定?
    在证券交易市场中,或许很多人都听过内幕交易罪,知道公司股东、高管及亲友等,都可能会因泄露内幕信息而被抓被捕。但什么是内幕信息,往往很多人都不清楚,以致有些投资人收到某些消息时,显得过分“小心翼翼”了。什么是内幕信息呢?按照《证券法》的规定,内幕信息在我国证券法中已有明确规定,按规定,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为内幕信息。下列信息皆属内幕信息:(1)证券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所列重大事件。(2)公司分配股利或者增资的计划;(3)公司股权结构的重大变化;(4)公司债务担保的重大变更;(5)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出售或者报废一次超过该资产的百分之三十;(6)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可能依法承担重大损害赔偿责任;(7)上市公司收购的有关方案;(8)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认定的对证券交易价格有显著影响的其他重要信息。需要注意
    2023-03-15
    126人看过
  • 如何界定内幕交易罪和内幕信息罪
    对于构成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犯罪分子,一般应当处以其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加重处罚。一、操纵证券市场罪既遂既遂量刑是什么操纵证券市场罪的量刑标准,通常如下: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操纵证券期货市场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处以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以罚款。二、泄露内幕信息罪判多长时间构成泄露内幕信息罪既
    2023-04-10
    483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七中的内幕交易罪
    单纯从该条刑法规范的表面文义进行分析,实践中有观点得出以下结论:只要内幕信息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者在内幕信息公开之前进行了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就已经符合了内幕交易罪的构成要件,不需要实际利用内幕信息的证明。但是,内幕交易罪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有部分观点反对上述解释论意见,认为行为人必须实际利用内幕信息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才属于从事。事实上,上述对于内幕信息知情者、非法获取者从事相关交易活动行为的认定分歧,在内幕交易罪刑法理论上早有表现。美国最先确立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的成文规范,在内幕交易罪规范解释理论体系内,存在戒绝交易说与禁止私用说两种观点。戒绝交易说认为,内幕消息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人员,完全不能从事与内幕信息相关的任何证券期货交易。禁止私用说认为,内幕信息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者,禁止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期货交易谋取私利,但刑法并不绝对地禁止不以利用内幕信息进行相关交易的行为。笔
    2023-04-25
    465人看过
  • 内幕信息有哪些,内幕交易如何判断
    内幕信息是指为内幕人员所知悉、尚未公开的可能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重大信息。信息未公开指公司未将信息载体交付或寄送大众传播媒介或法定公开媒介发布或发表。如果信息载体交付或寄送传播媒介超过法定时限,即使未公开发布或发表,也视为公开。内幕信息包括:1.证券发行人订立重要合同,该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责、权益和经营成果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产生显著影响2.证券发行的经营政策或者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化;3.证券发行人发生重大的投资行为或者购置金额较大的长期资产的行为4.证券发行人发生重大债务;5.证券发行人未能归还到期债务的违约情况6.证券发行人发生重大经营性或非经营性亏损;7.证券发行人资产遭受到重大损失8.证券发行人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9.可能对证券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国家政策变化10.证券发行的董事长、1/3以上的董事或者总经理发生变化;11.持有证券发行人5%以上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股东,其
    2024-04-03
    378人看过
  • 中国刑法内幕交易罪如何立案?
    一、中国刑法内幕交易罪如何立案?中国刑法内幕交易罪的立案标准:1、累计证券交易成交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2、累计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3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3、累计违法所得或避免损失15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4、多次实施了内幕交易行为的,应予立案;5、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应予立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三十五条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单位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单位,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二)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三)获利或
    2024-01-22
    284人看过
  • 禁止证券内幕交易立法若干问题的探讨
    提要:本文从禁止证券内幕交易的必要性和我国证券立法现状出发,通过对各国证券立法的比较,对内幕人员、内幕交易行为和内幕信息的法律界定进行了探讨,并就完善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和健全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作出了建议。●关键词:证券内幕交易法律责任制衡机制证券市场是资本与信息交融的资讯市场,投资者有权利用所知信息作出投资判断,但内幕交易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则会扰乱证券市场秩序,使投资者觉得市场不公,远离市场,从而使证券市场融通资金的功能和本意受挫。1909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StrongV.Repide一案中确立特殊情事法理,成为制裁证券内幕交易的最早规范①,之后各国证券立法纷纷对内幕交易加以禁止,旨在捍卫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规范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一、禁止内幕交易的必要性和我国立法概况禁止内幕交易的必要性在于:第一,有利于维护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内幕人员先进行内幕交易再公开信
    2023-04-24
    56人看过
  • 证监会重罚内幕交易
    本报讯挣着了钱罚双倍,挣不着钱照样罚。近日,证监会公布了两起最新内幕交易案件调查的处罚情况,高调表明其对并购重组内幕交易加重打击的态度。案1:原捷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收购某公司股权并增资事项达成初步意向,辽宁中期董事长邓军获知了内幕信息,并告诉副总经理曲丽。邓军买入捷利股份(16.56,-0.94,-5.37%,吧)2万股,内幕信息公开后卖出并获利15万元。曲丽也于同日买入捷利股份1万股,内幕信息公开后卖出并获利7.5万元。中国证监会认定邓军、曲丽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73条关于禁止内幕交易的规定,依据《证券法》第202条,决定对二人进行处罚,没收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的罚款。案2: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瞿湘,利用职务之便获得内幕信息,并在信息公开前买入深圳特力股票83700股。虽然瞿湘在这一笔内幕交易中产生亏损,但中国证监会认定瞿湘的行为违反了《证券
    2023-04-24
    456人看过
  •  怎么量刑内幕交易罪?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内幕交易罪,适用的量刑标准如下:一般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或者单处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那么会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本罪侵害的客体是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和证券、期货投资人的合法利益。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内幕交易罪,那么适用的量刑标准如下:一般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或者单处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那么会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本罪侵害的客体是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和证券、期货投资人的合法利益。 内 幕 交 易 罪 对 证 券 、 期 货 市 场 有 何 影 响 ?内幕交易罪是指证券、期货市场中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在未公开信息的情况下,利用该信息进行交易,谋
    2023-09-12
    111人看过
  • 如何认定内幕交易罪
    内幕交易罪的判刑是:1、构成该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一、最新内幕交易罪判刑标准是怎么样的?根据最新规定内幕交易罪判刑标准具体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条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3-20
    410人看过
换一批
#国家赔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1、赔偿发生的原因不同。国家赔偿由国家侵权行为引起;而民事赔偿由民事侵权行为引起。 2、赔偿主体不同。国家赔偿的主体是抽象的国家;而民事赔偿的主体通常是具体的民事违法行为人,赔偿主体与赔偿义务人相一致。 3、赔偿... 更多>

    #民事赔偿
    相关咨询
    • 内幕交易罪刑事责任划分哪些是内幕交易罪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12
      内幕交易罪会被追究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或者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刑事责任。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内幕交易判多少年?这属于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8
      第一百八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一)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 (二)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或者相互买卖并不持有的证券,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的; (三)以自己为交
    • 这个内幕交易司法解释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6-1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管理秩序,依法惩治证券、期货犯罪,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下列人员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 (一)证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人员; (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八十五条第
    • 是否要立案,内幕交易内幕信息犯罪立案标准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0-10
      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相关人员、公司或非法获得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公司、公司、证券、期货交易或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购买或出售该证券或从事与该内幕信息相关的期货交易或泄露该信息,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涉嫌以下情况之一的,应立案追诉:(1)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50万元以上的情况下(2)期货交易占有保证金额累计在30万元以上的情况下(5万元以上的情况下)
    • 如何认定内幕交易中的内幕交易与内幕交易的两种主体的界定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13
      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人员和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泄露内幕信息,根据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向他人提出买卖证券建议的行为。 《内幕交易认定办法》对内幕交易行为的界定,是内幕信息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卖相关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相关证券的行为。其中,以内幕交易主体计,“内幕信息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两类主体的概念,在《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