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3%的违约金没有超过造成损失的30%是合法的,如果超过了则是不合法的。一般来说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也就是说违约金的上限是不超过损失的百分之三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相关法律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一、民法典违约赔偿最多多少倍
一般来说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也就是说违约金的上限是不超过损失的百分之三十。
《民法典》第585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所以,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的特征,它不以非违约方遭受损失为前提。
《民法典》第585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适当减少。但是违约金是当事人双方在订约时对一方违约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一种预先估算,与违约后守约方的实际损失不可能完全相符;故此可交由法官自由裁量。法律规定预定违约金,除了给当事人施加心理压力外,也避免了违约后损失计算的麻烦和当事人证明损失大小的麻烦,使当事人能迅速确定自己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因此,当事人如需要法院增加违约金额、或者当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时,则需承担证明损失大小的责任。
从《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方面上讲,一般认为只要约定的违约金数额扣除实际损失后,其余款不超过主合同总金额的20%;就应当不属于“过分高于”的情况。
二、借款合同违约金不得超过多少
借款合同违约金一般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合同中约定的过高或者过低,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予以减少或者增加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
3%的物业违约金是合理的吗
222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3%的物业违约金合法吗
394人看过
-
3‰的物业滞纳金合法吗
423人看过
-
每日违约金3合不合法
434人看过
-
在物业公司交物业费违约金是不是合法的
243人看过
-
物业费违约金合法吗,物业费什么时候开始交
288人看过
违约金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或金钱替代物。在合同违约的情况下,违约金通常是一种违约的惩罚,用于弥补对方因违约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需要注意违约金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以及是否符合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 更多>
-
物业违约金依据是什么物业违约金合法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23物业费和违约金是不能相互抵销的。因如果开发商是向买卖人的一方去支付因为延迟交房的时间所以交出了违约金,这里的缴费方式就跟业主需要向物业管理公司缴纳的物业管理费,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没有关联的法律关系。物业费违约金是违法的,是不合法的。
-
3%物业违约金合法吗,法律上该如何规定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15若3%物业违约金没超过造成损失的30%时,则该约定是合法的。违约金的设定一般是主合同标的额的20%,当实际造成的损害比较大时,违约金可以适当上浮,但最高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30%。
-
请问一下民法典规定3%的物业违约金合法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4-09-20如果3%的违约金没有超过造成损失的30%是合法的,如果超过了则是不合法的。一般来说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也就是说违约金的上限是不超过损失的百分之三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
百分之3违约金合法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07民间借贷利率并不存在是否合法的问题,只是规定的利率是否是法律支持的? 借贷利息年利率超过24%,低于30%的,超出24%的部分债务人可以拒绝支付,如果已经支付了这部分利息,债权人也不需要退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
-
维权业主违约物业有违约金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15物业公司无权对违约业主进行罚款虽然业主有违约,但物业公司对违约业主进行罚款是错误的。行政处罚应当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物业公司作为经营主体,不是行政机关,不具有行政处罚权,因此,没有权利对业主采取罚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