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一方隐瞒、转让、出售或损害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分割财产。离婚前收集证据和保全财产是维权的关键手段。财产证据收集后,防止对方隐瞒财产。离婚时恶意转让财产的补救措施如下:
1、转让现有存款;
2、收入不存入夫妻存折;
3、私自出售房屋;
4、私自转让或赠与夫妻共同财产等。
离婚时恶意转移财产有哪些情形
1、转移存款。这种转移比较简单,一般会设立新的账户,通过长期将存款转移到新办理的账户里,如果另一方未察觉,且不知道新的账户存在,很难查到对方账户中的财产。有些更彻底一些,直接拿出现金来操作。
2、用私下赠予财产转移,这种需要人配合,但对于转移的人来说风险也是很高的。
3、转移房产。一般是私自隐匿拥有的房产信息、私自将房产过户到他人名下,套取现金。这种方法表面上看并不是很高明,因为在整个交易过程及所有交易信息都会在房地产交易中心,一查就知道,而且历时比较长,但它有个很好的长处就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套取大量现金,并寻找消耗的理由进行掩饰。
4、转移公司资产或股权。有转移公司流动资金、制造虚假借款等,具体说来就是将自己所占股权化小或化零,造成没有股权或甚至欠外债的表象,相对于其他的,公司类转移,可以说是技术性比较高,而且操作空间比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
如何应对离婚中的恶意财产转移
235人看过
-
欠债人恶意转移财产的应对策略
403人看过
-
家庭财产纠纷:如何应对恶意转移?
249人看过
-
离婚男方恶意转移财产的应急措施?
70人看过
-
夫妻共同财产被恶意转移,应如何应对
224人看过
-
离婚财产转移的应对方法
468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如何防止对方恶意转移财产?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11夫妻双方感情破裂,无法继续共同生活,必然会想到离婚的问题。但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创造了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将要一并分割。但双方之间没有了感情,谁都想要多分割一些财产。在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另一方很有可能偷偷转移夫妻共有财产。那么该如何做才能防止呢想要将这种事情的发生完全防止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感情破裂前双方彼此信任,也不太会过多的去关注财产是否转移。所以在双方感情尚可的时候,
-
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怎么办,如何应对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1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的,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行使撤销权有以下情形: 1.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2.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收购他人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
-
离婚时,女方会遇到对方恶意转移财产吗,恶意转移财产的情形有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16有不少的离婚当事人,特别是女性在离婚时会遇到对方恶意转移财产。 转移财产的情形一般有:转移已有存款;收入不存入夫妻名下的存折;转移一般物品;私自出售房产;低价出售夫妻共同财产等。 恶意负债的情形一般有:制作虚假欠条;虚报开支;利用关联企业负债等。 1、可以申请法院查询转帐记录,法庭上让其说明存款取向和用途,审核其转款的必要性; 2、搜集其收入状况的线索,必要时律师出面调查,审查开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什么叫恶意转移财产,恶意转移财产构成浙江在线咨询 2021-10-26法律文件发生法律效力后,隐瞒、转移、出售、破坏财产,人民法院无法执行是恶意转移资产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债权人也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拆迁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主行使拆迁权所需费用,由债务人承担。
-
对于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法院会如何处理?恶意转移财产的如何处理上海在线咨询 2022-01-23对于界定恶意转移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即作了规定。 该司法解释123条明确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处理: (1)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造成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 (2)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妨碍或抗拒人民法院执行的; (3)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