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买卖陷阱防范措施有:
一、聘请律师
1、二手房买卖的情况比商品房更为复杂,因此有律师提供建议参考更可靠;
2、公房上市的时间不长,能提供这一类服务的律师并不多,收费标准也无一定之规;
3、建议请一位尽可能熟悉业务的律师做全面顾问。
二、找房屋代理公司
1、公房上市采取两头把关、中间放开的政策,中间的交易过程完全由代理行来操作;
2、代理行的二手房信息要比个人更全面,但是目前来看信息的准确程度还需要验证;
3、在把你的业务交给代理行之前应该了解:代理行提供的服务有哪几项?是否可以帮助申请二手房按揭?买卖过程中若发生了问题,代理行是否有义务、有能力负责赔偿损失?代理行的服务收费标准是多少?是否能保证买到称心的二手房?
三、房产交易代理行是否可靠应该提供两证:
1、有效的当地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当地房屋土地管理局颁发的中介代理行资质证书;
2、资质证书是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对保证代理行的可靠性更有作用。
四、及时了解政策、程序、费用上的变化
1、公房上市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因此要做好心理准备,随时了解政策的变化;
2、媒体的报道十分关注公房上市,要注意报纸的新消息;
3、向律师及中介代理行咨询;
4、最可靠的还是向有关房管部门咨询,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
五、检查所购房屋的产权是否完整
1、确认产权的完整性,有没有抵押(包括私下抵押)、共有人等等。要知道即使在法律十分完善的香港,也会出现这样的纠纷;
2、只可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定要在过完户以后才能将房款转移到原户主手上。
六、产权过户问题
1、不要随便相信对方的信誉,先交钱再过户还是先过户再交钱是一个重要问题;
2、可以考虑将房款押在一个双方都信得过的单位,如律师楼或信誉较好的代理行处,等过户完成后,再将房款转入卖方的账户。
3、必须要经当地房屋土地管理局办理完产权才算完成过户手续;有代理行、律师、公证的保证等等都不算是完成交易过程;
4、从买房的角度来说,一定是产权过完户以后这套房才真正属于自己,在此之前,卖方随时可以毁约。
-
二手房产权陷阱最有效的防范
247人看过
-
有什么措施来防止住房陷阱
475人看过
-
购房者住房有哪些缺陷,有哪些防范措施
186人看过
-
二手房陷阱防范:树立合同意识
259人看过
-
二手房交易防范六个潜在“陷阱”
234人看过
-
防范一房二卖的措施有哪些?
301人看过
房产交易是指房产所有权人将房产所有权转移给他人的过程,通常包括买卖、赠与、交换等多种方式。 在房产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需要签订合同,确定交易价格、交易方式、交易时间等事项,并办理相关手续。房产交易涉及到产权登记、税费缴纳、资金监管、过户手续... 更多>
-
收购二手房时如何预防被二手房买卖中的欺诈陷阱以及防范措施有哪些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08要注意三点:一、要进行主体方面的审查。看这个主体是否真实存在,看他的信用是否有这样的实力,二、自己可以起草合同,但最好请律师把关或草拟,也可以在对方合同上进行修改,保护自己,应该有一个条款齐备的有效合同存在;三、在转让的环节上把关,比如说怎么样进行技术交付,对方怎样支付转让费或者许可费,怎样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对方怎样付后期的转让费或者培训费,应该是跟转让方有实际的、面对面的接触,而不是说网上、电
-
防范二手房买卖陷阱的方法都有哪些天津在线咨询 2023-02-22防范二手房买卖陷阱的方式: 一、确定定金时要明确议价期限。下定金时要明确中介公司向卖方进行议价的期限,保证议价不成时及时能拿回款项。 二、签约前,实地调查。签约前,买方应作些调查,首先到房屋实地考察,了解房屋的居住情况、相邻关系、物业维修资金和物业收费等情况。 三、查证相关证件。比如身份证,房屋产权证等等,以确保卖方具有合法资格。 四、保留交易收据。房款支付后,应由卖方出具收据。 五、先验房,再收
-
购房合同有哪些陷阱 如何防范购房合同陷阱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21购房合同中可能出现的陷阱比较多,但是常见的主要就是三种,具体包括别商品房认购书套牢陷阱、定金陷阱以及“没收”条款陷阱。要想签订的购房合同可以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那么最好事先就是有意识的采取措施来防范这些可能出现的陷阱。
-
避免中介的陷阱措施有哪些?山西在线咨询 2023-09-28法律分析 避免中介陷阱的方法有:确定房屋中介的相关资质、谨防中介设置合同陷阱和隐瞒房屋真实情况、赚取不合理高低差价、合同未履行完毕时要求将钱交给代理人、假冒房东、收取中介费以外的杂费等。
-
签订时应当防范哪些陷阱?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01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签订劳动合同。在此提醒广大从业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谨防落入以下陷阱。一是“霸王合同”。用人单位在合同条款中处处体现“我说了算”,令求职者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二是“押金合同”。通常做法是在招工时收取风险基金、保证金、抵押金。三是“暗箱合同”。多见于民营企业,采用格式合同,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不向劳动者讲明合同内容。在合同中,企业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规定用工单位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