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掺杂掺假处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3 03:40:12 241 人看过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卖假货是什么违法行为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产品质量不合格处罚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包括没收这些不合格商品,没收销售不合格商品的利润,并根据不合格商品的货值的倍数进行处罚。《产品质量法》的具体规定如下:第四十九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餐饮具抽检不合格的处罚是什么?

餐饮具抽检不合格,一般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罚款。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06: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掺杂掺假相关文章
  • 掺杂掺假的含义及其法律解读
    一、掺杂掺假的含义及其法律解读掺杂掺假的含义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将其生产、销售的商品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低质量、次品、劣质商品,使其达不到质量标准,或者在商品的包装、标签等上加入虚假成分和性能,以达到骗取消费者的目的。掺杂掺假法律解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中,“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将其生产、销售的商品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低质量、次品、劣质商品,或者在商
    2023-08-26
    159人看过
  • 掺杂掺假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
    一、掺杂掺假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掺杂、掺假是指行为人以谋取利润为目的,故意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作假,进行欺骗性商业活动,使产品中有关物质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或合同中规定的一种违法行为。其中,掺入的杂质或其他物质,都是无价值或低价值的。掺杂、掺假行为的主要特征是:1.掺杂、掺假行为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的,行为的动机是故意的。2.掺杂、掺假行为的对象是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行为方式是破坏产品的正常组成成分或有效成分比例,而以假充真是用假的当真的。因此,掺杂、掺假行为不同于以假充真。3.掺杂、掺假行为的结果是使产品的成分或含量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或合同的要求,但并不排除被掺杂、掺假的产品中仍有有效的成分。二、掺杂掺假会构成什么罪掺杂掺假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
    2023-08-20
    483人看过
  • 掺杂掺假的法律界定与违法规定
    一、掺杂掺假的法律界定掺杂掺假的法律界定只要是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行为就是掺杂掺假。法律规定,此时经营者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严重的可能还涉嫌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掺杂掺假属于非法经营罪吗销售在在商品中掺杂掺假的不会构成非法经营罪,应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犯此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三、掺杂掺假行为有哪些特
    2023-08-20
    377人看过
  • 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是掺杂、掺假的商品时怎么办
    掺杂、掺假,是指在商品中掺入杂质或者造假,致使商品有关物质的成分或者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的欺骗行为。所谓以假充真,是指以某一种商品冒充与其特性不同的另一种商品的欺骗行为。所谓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的商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的商品的欺骗行为。经营者若有生产、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除了应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外,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消费者购买、使用了已被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时,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造成消费者人身损失、财产伤害损失的,还可以要求经营者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2023-06-09
    403人看过
  • 掺杂使假什么意思
    法律综合知识
    一、掺杂使假什么意思掺杂使假是不法分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经常使用的伎俩。掺杂掺假是指行为人以谋取利润为目的,故意在产品中掺入伪劣产品或者作假,进行欺骗性商业活动,使产品中有关物质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或合同中规定的一种违法行为。其中,掺入的杂质或其他物质,都是无价值或低价值的。二、掺杂使假一般涉嫌什么罪掺杂使假应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
    2023-11-04
    330人看过
  • 在食品中掺杂有毒物质构成的犯罪
    一、在食品中掺杂有毒有害物质构成什么罪?在食品中掺杂有毒有害物质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生产者在违反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在明知道是有毒物质且会造成的后果的前提下,还故意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杂有毒有害物质。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认定标准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在食品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掺入了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使用禁用农药、兽药等禁用物质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适用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在保健食品或者其他食品中非法添加国家禁用药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适用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
    2023-02-18
    63人看过
  • 如何惩治生产销售掺假食品?
    生产销售掺假食品处罚如下:1、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额超过五万元或者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额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款;2、销售额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额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款;3、销售额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销售额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款;4、销售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销售额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款或者没收财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怎么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食品卫生管理法规,故意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本罪是选择性罪名,不仅指行为方式(生产、销售)选择,也包括犯罪对象(有毒、
    2023-07-03
    413人看过
  • 我国法律对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是如何处罚的?
    所谓掺杂、掺假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造假,进行商业性欺骗的行为。所谓“以假充真”是指生产者、销售者用他种产品冒充此种产品,进行商业性欺骗的行为。所谓“以次充好”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低档次、低等级的产品冒充高档次、高等级的产品,用废旧产品冒充完好产品进行商业欺骗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的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危害性及大,因此,受到国家法律的禁止。生产者、销售者具有上述行为没有构成犯罪的,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按照新第140条的规定: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独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
    2023-06-07
    176人看过
  • 对于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应受到什么行政处罚是什么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对于实施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的,除由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外,还要给予以下行政处罚:(1)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即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产品,以及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的产品。(2)同时处以罚款。罚款的幅度为违法生产、销售的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3)有违法所得的,同时还应将违法所得加以没收。(4)对于情节严重的,要吊销
    2023-04-22
    53人看过
  • 食用菌及干货类食品的掺假识别方法
    6/14/20089:52:12AM如何识别黑木耳是否掺假?真木耳一般质地较轻,通常要求其含水量在11%以下。可取少许黑木耳用手捏,如果易碎,放开后朵片有弹性,且能很快伸展的,说明含水量少;如果用手捏有韧性,松手后耳瓣伸展缓慢,感到分量重,说明含水量多。用手研磨后,手指上会留下掺假物的是假木耳。黑木耳不应混有其他杂物。真木耳应清淡无味。取少许黑木耳入口略嚼,感觉纯正无异味,并有清香气。如果有异味、怪味,则为掺假品。假木耳皆有掺假物的味道;如有涩味,说明用明矾水泡过;有咸味,是用盐水泡过;有甜味,是用糖水拌过;有碱味,是用碱水泡过。黑木耳掺假后,不仅会增加分量,而且质量也差,不宜购买。还可称取样品5克于玻璃杯中,加入50℃温水250克,搅拌后放置30分钟,称重,计算吸水量。正常1克木耳的吸水量≥10克。花菇、冬菇及香信有何不同?香菇一般分为花菇、冬菇及香信。花菇是菌中之星。花菇的顶面呈现淡黑
    2023-06-07
    495人看过
  • 什么是掺假刑罚?
    掺假的行为将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具体量刑标准如下: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抢劫罪的最高刑罚是什么抢劫罪的最高刑罚死刑。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罪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
    2023-08-14
    254人看过
  • 在食品添加剂中掺入有毒非食品原料如何处罚?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食品加工中掺入有毒非食品原料的,构成刑事犯罪,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食品中掺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最危害健康的九种食品添加剂1.钠:比萨饼、外卖汤、番茄汁和熟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钠,过量食用会导致脑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300毫克,也就是一茶匙的量。2.反式脂肪:汉堡包、薯条和外卖爆米花中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它会导致胆固醇增高以及冠心病。3.高果糖玉米糖浆:在汽水、麦片和调味品中都能发现这种甜味剂和防腐剂。过量食用会导致肥
    2023-08-16
    405人看过
  • 食用油掺假入冰箱辨真伪
    菜籽油放入冰箱不“冻”,只是变浓些,而棉籽油则会凝固。虽然有一些居民偏爱购买散装食用油,但专家对此却不太乐观:购买散装油一定要谨慎,避免买到掺入未脱毒棉籽油的混装油。棉籽油颜色与菜籽油相似,无味,掺在菜籽油里,菜籽油的味道不会改变。专家介绍,没有脱毒的棉籽油中棉酚毒性很强,对人体的神经和血管均有毒害作用,对胃肠黏膜刺激性较强,对心脏、肝、肾损害较严重。长期食用这种油或经这种油煎炒、油炸的食品对人的生殖系统也有毒害作用,造成生殖系统功能紊乱,轻则使妇女患上妇科疾病,育龄夫妇不能生育,重则导致严重的棉酚中毒症而丧生。据新疆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程师介绍:一些不法分子掺假使假、以次充好,将低价油掺进高价油中销售,最常见的是菜籽油中掺入棉籽油,因此,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油就成了混合油。而且目前散装油零售商、批发商都没有清洗油桶的设备,时间长了,油桶里面的杂质、油垢越积越多,也导致散装油质量存有问题
    2023-06-07
    439人看过
  • 家具掺假又“瘦身”
    家住重庆南坪长江村的刘女士,6月份在南岸某家具店定做了一批衣柜、电视柜、床及床头柜等家具,总价为25900元。双方在订货合同上约定:主材为橡胶木(实木)、喷漆(不得贴木纹纸)、全套家具颜色要一致、尺寸以实地测量为准等字样。8月上旬,供货商将做好的家具如数送到刘女士家中,刘女士检查发现,家具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一是厂家以贴皮替代了喷漆;二是衣柜宽度从2970mm瘦身到了2570mm;三是工艺粗糙。刘女士非常气愤,认为这是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要求供货商双倍赔偿,但遭到对方拒绝。南岸区消委会接到刘女士的投诉后,立即前往其家中调查了解情况,证实了消费者反映的情况属实。8月29日,消委会召集当事双方进行调解,工作人员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有关界定,认为供货商有掺杂使假和分量不足的故意,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在工作人员的说服教育和竭力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供货商退还消费者购买家具款25900元,赔偿18000
    2023-06-07
    238人看过
换一批
#消费欺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摻水摻假是指在产品制造、服务提供或信息传递过程中,故意掺杂或添加不正当成分,以欺骗或误导他人。这可能涉及掺假、虚构信息、不当修饰等手段,旨在获取不当利益或使接受者产生错误的观念。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信任,还可能对消费者、社会或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更多>

    #掺杂掺假
    相关咨询
    • 什么是食品及食品掺杂掺假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8-30
      食品掺杂掺假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向食品中加入一些非所固有的成分,以增加其重量或体积,而降低成本;或改变某种质量,以低劣色、香、味来迎合消费者心理的行为。 食品的掺伪主要包括掺假掺杂和伪造,这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食品掺伪即为掺假、掺杂和伪造的总称。 (一)食品的掺假是指向食品非法掺入物理性状或形态与该食品相似的物质; (二)食品的掺杂是指在粮油食品中非法掺入非同一种类或同种类劣质物质; (三)食
    • 食品掺杂掺假的性质是什么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27
      在食品中掺杂掺假可以定性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法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破坏对生产、销售商品质量的管理秩序,依照规定应予处罚的行为。它是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一类犯罪。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伪劣商品,其构成的要件之一是销售伪劣商品金额在5万元以上。根据刑
    •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有哪些行为可以处罚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29
      根据《》第四十九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对于实施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的,除由有关行政执
    • 怎么认定掺杂掺假行为
      北京在线咨询 2023-11-18
      法律分析 掺杂掺假行为的认定方式是只要是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行为就是掺杂掺假。法律规定,此时经营者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严重的可能还涉嫌犯罪。
    • 掺杂掺假属于非法经营罪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2-21
      不属于非法经营罪,应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 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实施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